玄武门兵变为什么没有救驾军队来保护太子李建成?

艺刺

玄武门事变发生时,太子李建成有多少军队?

李建成是储君,可以合法的直辖部分军队。据《大唐六典》记载:东宫领有亲、勋、翊三府及广济等五府府兵,初步估算,常驻在东宫内的卫士多达千余人,如果算上驻扎在城内各处的府兵和齐王府卫队,李建成在事变当天可以直接调动的军队有数千人,事后也证实,当日攻打玄武门的太子军队在2000人左右。

那么李世民有多少军队呢?

李世民手下精兵猛将如云,但遗憾的是这些人都归属国家,并不能由秦王府直接调动。所以,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前,秘密调动了800死士,由长孙无忌、侯君集等人统率。因兵力相差悬殊,李世民又调动秦王府仅有的70余骑兵,由尉迟敬德统率,作为后援。

为什么李建成的军队没有救援?

因为来不及。玄武门之变是李世民精心策划的,在其秘调800勇士的消息泄漏后,李建成向李渊告状,但李世民却反告李建成、李元吉淫乱后宫。所以,玄武门事变前夕,李渊诏三兄弟入宫对质。入宫前,齐王李元吉预感不对,建议召集东宫和齐府卫队,称病不去,静观其变。

李建成却认为玄武门为自己所掌控,无需多虑,认为入宫自见分晓,到时李渊自会处置诬告的李世民。但让李建成出乎意料的是,他与李元吉刚进入玄武门,城门随即关闭,李世民带伏兵从旁杀出,李元吉拉弓射李世民,因太过惊慌没能成功,而李世民却一箭射中太子李建成,对方当场死亡。

听到消息的东宫车骑将军冯立、副护军薛万彻急忙带2000精兵赶来护卫,但不料被玄武门所阻,猛攻无果后,又采取“围魏救赵”办法,转而去攻打秦王府,但为时已晚。尉迟敬德拿着太子和齐王的首级赶回齐王府,东宫府兵溃散。

整件事情的关键就在玄武门。

玄武门作为皇宫北大门,负责宫廷禁卫,但却在事变当日莫名其妙放李世民的800死士进入埋伏,又在太子和齐王进入后突然关闭城门,选择站位李世民。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当日玄武门守将为常何,此人是李建成党羽,但却秘密被李世民收买,此外,玄武门左右屯营敬君弘、吕世恒本属宫中卫队,但也被李世民收买。显然,自信玄武门有自己人守卫的李建成,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的亲弟弟早已谋划好了一切,还收买了自己的党羽。


秦皇汉武

先说一下李世民发动玄武门政变的背景。

当时李建成与李世民夺位竞争愈加激烈,李建成不断逼迫,李世民在部将属官的劝谏下,决定发动政变夺取皇权。

当时,突厥进犯大唐的边境,唐高祖李渊下令让李世民率领唐军前往边关痛击来犯之敌。李世民担心离京有变,就决意发动政变。

李世民文韬武略,在政变前做足了准备,李建成和李元吉可能出现的援军自然也在他的考虑范围以内。

以有心算无心,李建成和李元吉当时身边根本没有多少人,而且政变发生的地点——玄武门。当时李渊还在,李建成和李元吉进宫是不可能带很多人的,甚至武器也没多少,而李世民买通了宫门守卫,把自己的人安排进了宫门,等李建成和李元吉一进来,关门,杀。

话说回来,李渊在哪?他也是一个雄才大略之人,儿女们个个非凡,所以,政变同时,李世民派尉迟恭带人成功控制住了李渊,防止这位老爹搞事。

李建成和李元吉拼死抵抗,但还是寡不敌众,最终被杀。

而在他们被杀前,他们的府兵已经在薛万彻的带领下来到了宫门之外,但是苦于宫门紧闭,他们人手不够,攻不进去。

薛万彻于是想去攻打秦王府,拿李世民的亲眷威胁李世民,就在此时,李建成与李元吉都已被射杀,李世民的手下拿着两人的首级宣示玄武门,薛万彻感到大势已去,不得已逃走。

连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府兵都没能救援,更不用说远在军营的军队了(李建成手里有直属军队),等他们收到消息,政变都结束多时了。


平沙趣说历史

玄武门兵变改变了一个朝代,但里面有个人却不知去向,唐太宗只用一句话记录了这位在关键时刻不可或缺的人物。唐太宗到底在刻意掩饰着什么真相?

玄武门之变是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公元626年7月2日)由当时的天策上将、唐高祖李渊的次子秦王李世民在唐王朝的首都长安城(今陕西省西安市)大内皇宫的北宫门——玄武门附近发动的一次流血政变。宣武门兵变的结果就是,唐高祖李渊被软禁,原太子李建成,四皇子李元吉,还有太子府与齐王府里李建成、李元吉所生的十个未成年的孩子和他们的家眷亲信上百人。

在这次兵变中,尉迟敬德大展神威,射杀了李元吉,挟持李渊,逼宫夺取兵符,剿灭太子府与齐王府,所谓是战功赫赫。在兵变之后,尉迟敬德得到的封赏也最多,得到了1300户的封邑。但是,当时作为大唐第一猛将的秦琼却干嘛去了?这个问题已经困扰了历史一千多年了!史书上只用一句话点出了当时秦琼的去向,说玄武门之变后,秦叔宝被赏赐了封邑七百户。这七百户封邑说多也不多,除了尉迟敬德的一千三百户外,张公谨、侯君集得到的封邑是一千户,也比秦琼多;说少那也不少,当时参加兵变的远不止他们几个,秦琼这份封赏也名列前茅。我们都知道,秦琼是大唐最为忠义耿直的武将,无功不受禄的事他做不出来,所以说,秦琼没有参与宣武门兵变的说法也不成立,只能说,秦琼在政变中扮演的角色不同。

史书上说:秦琼随李世民,讨伐王世充、窦建德、刘黑闼,被李世民封为马军总管,领先锋官印,每当对阵的时候,秦王总是命秦叔宝往取之,跃马挺枪刺于万众中,万军莫敌。因此,在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心目中,秦琼是夺取帝位的最大威胁之一。李建成曾想方设法的要把秦叔宝调离秦王府,李元吉更明白地说,一旦能杀了李世民,第一个要杀的就是秦琼。所以,秦琼与李世民是解绑不开的,秦琼侍奉过多位主子,深知政治之变,不可能不明白他与李世民同命的这个道理,所以,在李世民发动兵变的时候他不可能不参与,因为一旦李世民兵变失败的话,所有参与兵变的人除了秦琼以外,没有人有必死的理由。那秦琼哪去了呢?

第一,李建成与李元吉忌惮秦琼,他们俩一看到秦琼就会有防备。李世民肯定知道这一点,他要保证兵变的突然性,肯定不能让李建成有防备,从事实上看,李建成也确实没有防备,才能让李世民一箭射死。而后,李世民也因为亲手杀兄而变得不理智,被战马掀了下来,然后被李元吉勒住脖子,差点就死在李元吉手里了,这时候才有尉迟敬德射杀李元吉、张公谨、侯君集等人救驾的大功劳。他们封邑特别多就是有这个救驾的加成作用。

第二,政变是一场预谋许久,准备许久的军事行动。我们要从当时的军政体制上来看特别分析,在当时,李渊才是大唐最高的行政统治者,也就是说,李世民虽然战功卓越,但李世民仅仅只是秦王而已,地位甚至不如太子李建成,虽然拥有兵权治下多有军兵,但是那是在皇城之外,根据当时的军政体系,皇城内属于御林军的管辖范围,之后还有城门护卫等等。反而李世民在城里只有少数家丁护卫。总之,李渊手里直接掌管的兵马数量不少,在这支武装力量还存在的情况下,就凭尉迟敬德手里的几百人根本就没法挟持李渊的能力,也没有剿灭太子府与齐王府的能力,为何这么说呢?因为从帝王角度来看,李世民杀了李建成与李元吉后,李渊没有其他太子,肯定会传位给李世民的,但是作为皇帝如果他还有权力的话,他会赦免李建成与李元吉的孩子,毕竟那是他的亲孙子。那,当时的李渊御林军哪去了呢?

都知道,李世民在宣武门兵变的时候,李世民手下的猛将全数出动,几乎都有详细的记载,唯独漏掉秦琼。那么,李世民屯扎在长安城外的十万大军在干嘛了?如果没有一名镇得住的自己人去掌管,这支军队还会不会支持自己。

因此,最为靠谱的结论就是,秦琼在宣武门兵变的时候,被李世民派往城外,毕竟秦琼此时是这支部队名义上以及实际上的最高军事长官。有他在,这支军队就是自己的接应,就算是李世民兵变失败,有这么一支军队在外接应,也可以保证李世民失败之后还能救出来。同时,结合李渊御林军不知所踪,可以判断,秦琼应该是派兵夺取了城门之后,领兵进城缴了御林军的械,由于秦琼在军中威望大,这种方式是当时可以减低兵员伤亡,并且最为安全的政变方式。

至于李世民为什么要抹去秦琼在宣武门兵变的时的去处,那则是为了保护秦琼,比起尉迟敬德虽然杀了齐王李元吉但却算不上叛逆,但秦琼带兵攻城缴械御林军则是完全站到皇权的对立面去,李世民尚且不敢弑君杀父,更何况臣子。从秦琼死后,李世民下令为其陵墓设立石马石人来看,这是所有功臣中唯一一位享受到的礼遇,可见李世民对秦琼的敬重远在其他人之上。


瑕不掩娱

因为事变之前李世民已经做了精心准备的。

成功策反

早在李神通与张婕妤父亲争地事件后,李渊就已经感觉到李世民的威胁了,加上李建成、李元吉和后官妃嫔更是常常在李渊耳边吹风,使李渊进一步疏远了李世民,局势对他十分不利,李世民自然早已觉察,为此,李世民早就开始了对太子集团成员的策反,当然这种地下工作李建成也在做,可是他居然直接选择了李世民集团的核心成员,如尉迟恭、段志玄,这些都是李世民最铁的死党,结果策反未成反而使李世民加强了警惕。这一点上李世民就非常聪明,他选择的是一些岗位十分重要却又非李建成的核心成员,如玄武门禁卫总领常何,事后证明这些看似不起眼的人物在政变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提前谋划

按正史记载,李建成集团企图借李元吉出征突厥之机,削夺秦王府精兵猛将,并密谋在替元吉践行时埋伏兵马杀掉李世民,这一密谋为当时已被秦王党收买的东宫率更丞王晊所知,于是他向李世民密报此事,李世民才决定先发制人。实际这一记载是不正确的,率更丞只是一个计时的官员,一个根本不入流的小官,而谋害李世民,是李建成与李元吉之间的最高机密,这种事王晊能知道的可能性为零。这一切应该是李世民精心策划的,他已经逐步意识到老爹站在大哥一边,形势越来越不利于自己,刚毅果决的李世民肯定不会束手待毙,所以他决定先下手为强。

精心准备

为了计划实施,李世民先是前一天晚上进宫向老爹告密,由于涉及到淫乱后宫的丑事,李渊自然不能忍,于是召李建成、李元吉第二天进宫问询,接着李世民派人与早被收买的当日值班禁卫总领常何取得联系,以便顺利在玄武门内设伏。由于谋划得当,一切都按他的计划进行着。至于说执掌屯营兵的云麾将军敬君弘与中郎将吕世衡也是李世民的人,应该不属实,要不也不至于在冯立和谢叔方分别率领东宫和齐王府护兵赶往玄武门营救时仓促应战,以致双双战死。事实上是玄武门之变发生时,敬吕二人并不值班,由于李世民伏兵已被常何放入,事起仓促,之所以不救太子,是根本来不及反应,李建成、李元吉二人就已经身死。至于宫府兵来围攻之后的抵抗,是出于他们对职守的尽忠。


惯与长夜

我们先来看下玄武门之变前李建成和李世民的势力对比:

唐朝建国前期李建成率兵攻略西河,取霍邑,拒潼关,攻克长安,多次率军打退突厥的入侵,擒斩与突厥勾结的刘黑闼,平定山东。中后期李建成调度各方面资源支援前线战争。在朝廷中素有威望。建国后李建成太子名位已定,外有李元吉和大部分文臣的支持,后有李渊撑腰,李建成居于优势。

(李世民)
李世民先是被封为尚书令,拥有相当于宰相职权,统管六部尚书,掌管国家的行政大权,天下所有的事,事无巨细,一清二楚。但李渊认为李世民功高已有的官职无法彰显其荣耀,,而特设天策上将职位,拥有天下兵权,可以随意调动军队。而天策府,可自行设置官职,其官职权力大于各王府。 621年被授予了三个“铸钱炉”。,即天策府有发行货币的权利。当时的东宫还要依靠国家拨款度日。当时李世民的天策府是一个小朝廷。


一山难容二虎,玄武门事变并非一日之功所酿造,是兄弟俩为首的两个集团明争暗斗的结果。


武德九年六月初一,突厥南下侵犯大唐,李建成等为诛杀李世民,李建成趁机举荐李元吉代替李世民统帅各路军马出征,并调拨秦王帐下的尉迟恭,程知节,秦琼,段志玄及秦王帐下的精锐士兵以此来增强军队实力,使李世民成为“光杆司令” 。


秦王府的幕僚属官听到消息,人人忧虑,个个恐惧,本己兄弟不和,现在是仇怨加剧,更何况关系到个人的切身利益,以及决定社稷安危。都劝李世民先发制人。


六月初三,李世民秘密上奏李渊,告发李建成和李元吉淫乱后宫,并声称二人要谋害他。李渊决定第二天便召兄弟三人入宫审问此事。

(玄武门之变)

六月初四,李世民提前收买了李建成的手下、把守玄武门的将领常何,顺利率领部下入宫并埋伏在玄武门,李建成,李元吉二人随后赶到,最后被杀死。


李建成的部下冯立,薛万彻,谢叔方得知太子被杀后,率领东宫和齐王府精锐兵马两千人赶到玄武门,准备为太子和齐王报仇,等到时李建成和李元吉已经被杀,尉迟敬德出示李渊的谕旨,士卒们一哄而散。薛万彻感到大势已去,不得已逃走。

最后以李世民大获全胜而结束。


美丽青春您真痘

玄武门事变,李世民拼的就是快、狠、准。否则一旦失败,死的人是他,而他的儿子全部会死。那些老婆们,估计也要被人分了。

越接近皇权,在某些历史关键节点之上,就越需要快速。速度决定一切。

例如赵匡胤死了,他的皇后让宦官去请宋德芳过来。当时只要宋德芳这天晚上入宫,来到赵匡胤灵前,当皇帝的就是赵德芳。但是宦官请来了赵光义,最后天下就成了赵光义的。

这种情况在中国历史上很多。

李世民是战场上的悍将,手下厉害人物很多。当时已经密谋好了,玄武门守将叛变,另外一个大将两边都不帮。

建成和元吉在一个普通的日子正常进宫,身边不会带太多人,手下的军士也不会是战备状态。

但是突然被堵在玄武门城墙之内,进不能进去找李渊,出也出不去。李世民这个地点是选的相当好的。

然后战斗开始了,建成和元吉身边的人拼死保卫他们,但是抵不过有准备的李世民。

外面建成的人赶紧赶来。这时候二人已经被杀死。

李世民的手下拿着他们的脑袋给他们的手下看,手下将领没有了主心骨,再打也没用了。于是就瓦解了。

然后李渊就没有了自己的势力。这个时候,天下就已经是李世民的了。他控制了一切。最后需要做的就是让老爹下诏杀建成和元吉的儿子,表明他们是叛逆,然后禅让。

大局已定。

根据历史推断,整个过程可能都没有半个小时。两个人就被杀害了。

战场之上瞬息万变。政变也是这样。一分一秒不能耽搁。

如果建成的人有一定的距离,等得知消息再集合赶过来,肯定来不及了。


实梦阁

有李元吉带的部队,但是被尉迟敬德很快消灭。玄武门之变前,唐军权基本全掌握在李世民手里,唐朝赫赫有名的武将如秦琼、尉迟敬德等都是秦王府的人,只要世民想兵变,建成甚至李渊都没有抵抗的手段。

不得不说,玄武门之变之所以发生,李渊没有协调好几个儿子的分工是罪魁祸首。两个最厉害的儿子中,李渊册立建成为太子,但是让太子镇守长安,负责后勤事宜;派世民带兵在外,手握重兵,储君建成无兵权、秦王世民佣兵,不可能不出事

其实,太子建成并不像后来书中描述的那样不堪,这都是李世民刻意抹黑建成,将自己兵变树立成正义形象。李建成是李渊反隋建唐的重要参与者,文攻武略,礼贤下士,各方面都不输世民。晋阳起兵时,建成负责募兵,后来又带兵四处讨伐,立下赫赫战功,先后率军取略西河、霍邑、潼关、长安,后又多次率军击败突厥,斩刘黑闼,平定山东。但是,李渊称帝后,为了巩固后方,

立建成为皇太子,主要坐镇长安代理朝政,负责统领文官与后勤,很少率兵出征,导致兵权逐渐旁落。

李渊当然也想到了世民兵权过重,威胁建成的地位,因此派建成亲信、四子元吉也一起统兵在外。只不过,李渊没想到的是,元吉太草包了,和两位哥哥相比完全不是一个级别的。与世民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相比,元吉可谓屡战屡败,最后差点连起兵老巢晋阳都差点丢了。结果就是,玄武门事变前,世民基本通掌兵权,建成、元吉,甚至李渊都只不过是砧板上的鱼肉而已。


小脑袋藏着大智慧

玄武门之变,太子李建成的部队自然来救,只是事发突然,部将士兵准备不及而已。等来到玄武门,惨祸已经发生。


李建成的部下——冯立带着部下一起冲到玄武门,麾下2000士兵。但是到了玄武门,城门已经被张公瑾关闭了,李建成的部下无法进入。

玄武门禁军将领敬君弘、吕世衡领军出战,寡不敌众,都在城门前战死。

众人一看玄武门久攻不下,就打算直接攻打秦王府,千钧一发之际,尉迟敬德火速丢出了李建成和李元吉的首级,宫府兵才溃散奔逃,生怕时候牵连。

宫府兵眼见一时难以攻入,便鼓噪要攻打秦王府,尉迟敬德向宫府兵展示建成、元吉二人的首级,宫府兵于是溃散。随后世民派尉迟敬德入宫,逼迫李渊交出政权。至此,玄武门之变以李世民的胜利而告终。

然后发生的就是——尉迟敬德血染战袍又去太极殿逼宫,老李被限制人身自由。 纵观尉迟敬德这场个人秀,真是为李世民立下不世之功。杀建成和元吉的时候,世民差点被弓弦勒死,敬德救他一命。然后又是敬德抛出人头,宫府兵私下奔逃,最后逼宫的还是他,真正佩服。起义、救主、退敌、秦王府免去杀戮、逼宫、获取军权,政权,行云流水一般。


古今通史

公元626年,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手刃自己的大哥李建成和四弟李元吉,这种事情在常人看来是有悖伦理的大逆不道。但后来的诸多史学家非但没有责怪李世民,反而对玄武门之变持同情、理解甚至赞扬的观点。

究其原因,主要还是应了中国的那句老话: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也。高祖李渊坐上皇位后,十分偏袒自己的长子李建成,将其立为太子并让他掌管着当时的文官集团;而另一边的李世民则继续着率军南征北战的日子。

这在李世民看来是很不公平的:为什么我战功赫赫,却要立功劳比自己小的李建成为太子?仅仅就因为他是长子?当然,被立为太子的大哥李建成也并非高枕无忧,他很清楚弟弟李世民比自己功劳大。所以两人就在“不服气”和“忌惮”中展开了明争暗斗。

最后,眼看李建成逐渐控制住了局面,不可再等的李世民决定背水一战,他要挑战当时封建制度下的嫡长子继承制。于是,在玄武门之变中,李世民亲手射杀了时年只有三十五岁的哥哥李建成,并一块杀死了李建成的帮手李元吉,随后逼迫李渊立自己为太子并继承了皇位。

在玄武门之变发生前,李建成在长安的势力要远远大于李世民,正是因为这样,李建成有点“有持无恐”,而李世民意图发动政变也并非临时起意,长期的准备和策划,让李世民策反了许多太子李建成身边的亲信,比如宣武门守将何常:表面是李建成的人,暗中却早已投靠了李世民。而何常的被策反也是玄武门之变能顺利实施的重要环节,当年李建成和李元吉进入玄武门之后,何常下令关闭宫门:“东宫(指太子)、齐府(指李元吉)精兵两千不得入!”

其实,以李建成当时在长安的势力不可能没有援兵,只是在诸多因素下没有援救成功罢了:1.自己掉以轻心!2.通信不畅(援兵知道后再赶到估计政变已经结束);3.李世民蓄谋已久(在房玄龄等人的帮助策划下,政变计划周密)。

如今,很多史学家认为,李建成无论是在功绩上还是在智谋上都并不逊于李世民,只是万万没想到弟弟会亲手杀了自己。至于唐史中许多关于李建成的描写,毕竟是由胜利者来书写的。

我军武最前哨!


军武最前哨

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四日(公元626年7月2日),秦王李世民率长孙无忌,尉迟敬德,程咬金等亲信将领,于早朝途中击杀太子李建成于玄武门,李世民亲手以弓箭将亲哥哥太子李建成射死,同行的齐王李元吉则被尉迟敬德杀死,通过这次玄武门政变,李世民完全把控住唐帝国政权。

李建成是嫡长子,名正言顺的东宫太子,在首都长安的势力强大。要是李建成想杀李世民,简直易如反掌。但恰恰是因为李建成太占优势,李世民的玄武门之变才得以顺利实施。

武德九年六月初一也就是玄武门之变前三天,传言说突厥南下进犯,李建成向李渊举荐李元吉统帅各路军马出征。李渊同意了李建成的建议,但李元吉要求调拨秦王李世民帐下的尉迟恭,程知节,秦琼,段志玄等李世民亲信名将,以及帐下精兵来增强军队实力,还要求出征那天太子和秦王来校阅大军,准备杀掉李世民,逼迫李渊交权。但计划泄密,李世民决定先发制人杀掉二人。

六月初三李世民秘奏李渊,说太子齐王二人淫乱后宫,还说二人要谋害他。李渊惊讶之余回复李世民第二天一早召兄弟三人入宫审问此事。而太子齐王认为宫中军队防备严密,玄武门守将常何是太子亲信(早被李世民收买),于是决定入朝向李渊澄清清白。最后终于爆发震惊朝野的玄武门之变。(以上是唐史所说,但这是李世民及其后代所写必然对李世民有所曲意回护)

正如题主所说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肯定有自己的军队,只不过李建成和李元吉既然已经被杀,太子的军队赶到为时已晚。当时李建成的部下冯立,薛万彻,谢叔方得知太子被杀,立马率领东宫和齐王府精锐兵马两千人赶到玄武门,准备为太子和齐王报仇,在李建成带着李元吉进入玄武门后,常何就把宫门给关了,“东宫、齐府精兵二千不得入”,而李世民手下张公谨(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膂力过人,将冯立等人挡在门外,而敬君弘和吕世衡则率秦王帐下兵士与冯立的部队展开交战,最后二人战死,直到尉迟恭将李建成和李元吉的首级传给所有人看,冯立,薛万彻等人万念俱灰,顿失战心,最后溃散而逃,交战才结束,至此玄武门之变以秦王党大获全胜而结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