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棉花庫存呈現頂部回落的趨勢

1 、行業所處生命週期

棉花為我國主要經濟農作物,行業整體發展受宏觀政策調控影響較大,我國棉花產業的發展大致經歷瞭如下五個階段:

1949 年-1953 年,自由貿易階段。為儘快恢復和發展生產,解決人民群眾的穿衣問題,中央政府對於棉花這一重要物資制定了公司企業“聯購”經營的政策。1950 年,國家組建了全國供銷合作總社,通過供銷社收購大部分棉花。此外,中國棉花紗布公司、公私合營紗廠聯合購棉處、私商棉販也可以從農村直接收購棉花。供銷社收購棉花後採取邊收購、邊加工、邊銷售的辦法,以滿足紗廠的正常需求。隨著計劃經濟建設的實施和加速發展,1953 年底,棉花自由貿易階段結束,以棉花統購統銷體制取而代之。

全球棉花庫存呈現頂部回落的趨勢

相關報告:北京普華有策信息諮詢有限公司《全球及中國棉花行業發展深度分析及投資前景專項報告》

1985 年-1998 年,合同定購階段。國家制定了一系列鼓勵棉花發展的政策,極大地調動了棉農的生產積極性,棉花生產迅速發展。1981 年以後,棉花生產連年豐收,1984 年更是達到 626 萬噸,與需求相比棉花供給出現暫時過剩。由

於棉花相對過剩的壓力過大,1985 年 1 月 1 日,國務院發佈《關於進一步活躍農村經濟的十項政策》。《政策》規定“糧食、棉花取消統購,改為合同定購”,但實際上這一政策並沒有實行,此後由於棉花生產滑坡,棉花統購統銷政策繼續實行。

1999 年以來,市場化改革階段。棉花市場嚴重供過於求,1998 年 11 月國務院出臺了《國務院關於深化棉花流通體制改革的決定》,決定從 1999 年新棉上市後,棉花收購和銷售價格主要由市場形成;國家主要通過儲備、進出口調節等經濟手段調控棉花市場。2001 年 7 月國務院又出臺了《國務院關於進一步深化棉花流通體制改革的意見》,對棉花流通體制實施了實質性、突破性的改革。

2 、與行業上下游的關係

棉花產業上游為棉花的種植、採摘等棉農生產環節,中間環節為皮棉的加工及籽棉附加產品的流通環節,產業鏈下游為紡織企業。

(1)行業上游分析

上游為棉花的種植、採摘及交售。從統計數據可以看出,國內棉花播種面積呈下降趨勢,目標價格改革使種植區域進一步向新疆集中。近幾年國內棉花播種面積持續下降,2014 年國內棉花播種面積下降 2.9%,分區域看,受新疆棉花目標價格改革試點的影響,新疆棉花種植面積佔比增至 46%,較2013 年增加6%,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種植面積佔比分別下降3%和2%;2014年新疆棉花種植面積不減反增,兩大流域的種植面積有所萎縮。

(2)行業下游分析

行業下游為棉紡織企業。2009 至 2012 年,國內紡織企業棉花消費量持續下降,一是由於紡織愜意景氣度尚未完全恢復,對棉花的需求較少;另一方面,由於國內棉價高企,紡織企業在逐步降低對棉花的使用比例。因此,在國內棉花產量相對穩定的情況下,大量的棉花被中儲棉臨時收儲。2014 年,國內棉花消費量開始企穩,同時中儲棉取消臨時收儲政策,庫存增速明顯放緩。2015 年在消費維持平穩的情況下,巨量的儲備棉將進入有序的去庫存過程,棉花消費量有望回暖。

3 、行業壁壘

(1)營銷網絡及品牌壁壘

隨著行業的發展,銷售、服務已經成為皮棉銷售競爭的關鍵因素之一,我國幅員遼闊、人口眾多,農業生產即為分散、且各地需求不盡相同,棉花加工企業面對的市場也就相應分散且千差萬別;因此,企業只有建立龐大而有效的營銷網絡才能真正滲透市場、高效地完成產品銷售,對市場變化深入瞭解並作出反饋。這對於企業的行業資源、管理能力等提出很高的要求。此外,企業積累形成的信譽及品牌對於企業發展的作用越來越大,這對於企業來說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

(2)棉花加工資格認定許可制度

在我國,棉花加工經營實行許可制度。根據《棉花加工資格認定和市場管理暫行辦法》的規定,符合規定條件的企業方可取得棉花加工資格,並在有效期滿後重新認領,若不符合國家嚴格規定的相應加工場所、技術設備及相關人員等條件,將無法取得棉花加工資格。

(3)資金壁壘

一方面,隨著籽棉加工技術研發力度的加大,用於科研的資金不斷增長;另一方面,由於籽棉收購的季節性較強,籽棉加工企業對收購資金的需求具有時間集中和數額較大的特點,因此,種子企業在經營中必須保持較多的流動資金,具有豐厚資金實力的企業將在新技術研發及籽棉收購中佔據領先地位。

4、市場規模

我國是全球最大的棉花生產國,14 年全年產量佔全球棉花總產量的 25%;其次為印度和美國,佔比分別為 24.8%和 13.7%。中、印、美三國合計貢獻全球棉花 60%以上產量。此外,巴基斯坦和巴西的棉花產量佔比分別為 9%和 6%。

美國是全球最大的棉花出口國,其棉花出口量約佔全球出口量的 30%;其次為印度和巴西,佔比分別為 13%和 11%。2011-2013 年,印度是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棉花出口國,由於 2014 年我國購買量的下降及印度國內需求的快速增長,其出口量已不及美國的一半。美棉出口的統治地位得到鞏固。

由於影響棉花產量的因素較多,農戶種植收益、種植意願、自然條件等因素均會對當年的棉花產量造成影響,因此相鄰年度棉花產量大起大落的現象時有發生。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2014 年國內棉花產量約為 618 萬噸,較 2013年下降 12 萬噸,由於棉花種植面積的減少,預計未來幾年中國棉花產量延續下降的趨勢。

2014 年,中國棉花消費量在全球佔比為 30%,印度為 22%,二者合計消費全球一半以上的棉花,而在2012 年兩國棉花消費量佔比分別為37%和19%,印度棉花消費量的影響力在逐步增強。將中國棉花消費量與世界棉花消費量對比觀察發現,2005-2012 年,二者的增速在走勢上具有高度的一致性,而且無論是增速的上升還是下降,中國棉花消費量的變化幅度比世界平均水平更大,這也說明中國棉花消費對世界棉花消費的具有很強的決定作用。

2010-2014 年,全球棉花產量連續 5 年高於消費量,剩餘的棉花被收儲導致全球棉花的庫存量持續走高,加之 2011 年開始中國實行棉花臨時收儲政策,中國棉花庫存劇增,帶動全球棉花庫存上升。然而,隨著 2012 年以來棉花產量持續減少,消費量平穩增長,加之 2014 年開始我國不再實行棉花臨時收儲政策,全球棉花庫存呈現頂部回落的趨勢。

全球棉花庫存呈現頂部回落的趨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