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忙碌,给自己一份甜蜜的犒赏|回声

告别忙碌,给自己一份甜蜜的犒赏|回声

我可爱的生活中,怎么能少了甜呢|第 12 期

本周作家:周作人

周作人,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主要的成就,即为小品文创作。从“五四”运动到一九二七年,是他创作的鼎盛时期,有散文集《雨天的书》《谈虎集》《谈龙集》等。而从一九二八年到“七七”事变前,则是他创作的成熟时期,有散文集《看云集》《夜读抄》《苦茶随笔》等。在小品文创作中,他娴熟运用飘逸洒脱的文章笔法,随意夹杂庄谐杂出的幽默趣味,舒徐自在地表达着自己对于生活艺术的思考,对于万事万物的体悟。

告别忙碌,给自己一份甜蜜的犒赏|回声

《好鸟枝头亦朋友》,丰子恺

作家笔记

我们于日用必需的东西以外,必须还有一点无用的游戏与享乐,生活才觉得有意思。我们看夕阳,看秋河,看花,听雨,闻香,喝不求解渴的酒,吃不求饱的点心,都是生活上必要的——虽然是无用的装点,而且是愈精炼愈好。

——周作人《北京的茶食》

▾ 点击收听 ▾

告别忙碌,给自己一份甜蜜的犒赏|回声

北京的茶食

为你读诗:沐阳 | 声音征集

向上滑动阅览

在东安市场的旧书摊上买到一本日本文章家五十岚力的《我的书翰》,中间说起东京的茶食店的点心都不好吃了,只有几家如上野山下的空也,还做得好点心,吃起来馅和糖及果实浑然融合,在舌头上分不出各自的味来。想起德川时代江户的二百五十年的繁华,当然有这一种享乐的流风余韵留传到今日。虽然比起京都来自然有点不及。北京建都已有五百余年之久,论理于衣食住方面应有多少精微的造就,但实际似乎并不如此,即以茶食而论,就不曾知道什么特殊的有滋味的东西。固然我们对于北京情形不甚熟习,只是随便撞进一家饽饽铺里去买一点来吃,但是就撞过的经验来说,总没有很好吃的点心买到过。难道北京竟是没有好的茶食,还是有而我们不知道呢?这也未必全是为贪口腹之欲,总觉得住在古老的京城里吃不到包含历史的精炼的或颓废的点心是一个很大的缺陷。北京的朋友们,能够告诉我两三家做得上好点心的饽饽铺么?

我对于二十世纪的中国货色,有点不大喜欢,粗恶的模仿品,美其名曰国货,要卖得比外国货更贵些。新房子里卖的东西,便不免都有点怀疑,虽然这样说好像遗老的口吻,但总之关于风流享乐的事我是颇迷信传统的。我在西四牌楼以南走过,望着异馥斋的丈许高的独木招牌,不禁神往,因为这不但表示他是义和团以前的老店,那模糊阴暗的字迹又引起我一种焚香静坐的安闲而丰腴的生活的幻想。我不曾焚过什么香,却对于这件事很有趣味,然而终于不敢进香店去,因为怕他们在香合上已放着花露水与日光皂了。我们于日用必需的东西以外,必须还有一点无用的游戏与享乐,生活才觉得有意思。我们看夕阳,看秋河,看花,听雨,闻香,喝不求解渴的酒,吃不求饱的点心,都是生活上必要的——虽然是无用的装点,而且是愈精炼愈好。可怜现在的中国生活,却是极端地干燥粗鄙,别的不说,我在北京彷徨了十年,终未曾吃到好点心。

选自《周作人散文选》,百花文艺出版社

告别忙碌,给自己一份甜蜜的犒赏|回声

「 留言话题 」

分享,你对“故乡茶食”的特殊记忆

茶,是中国人的开门七件事之一。北京人路上相逢,辄问讯:“喝茶吗?”;江苏人打趣说“上午皮包水,下午水包皮”;四川人“嗜茶如命”,老话讲“头上青天少,眼前茶馆多”;广东人“啖早茶”,见面讲究“得闲饮茶”。茶是我们中国人共同的生活信仰,而佐茶的点心——

茶食[chá shi],更是饱含了历史的精炼,蕴藏了中国人独特的生活美学。

茶食点心大多外形小巧精美,口味丰富多样,以量少质优,不夺茶味为原则。当然,每一个地方的人也有对每一个地方的茶食的独特记忆,比如江浙讲究精致,汉中却重视实惠,港澳则追求心意。

▼吃东西,其实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

告别忙碌,给自己一份甜蜜的犒赏|回声告别忙碌,给自己一份甜蜜的犒赏|回声
告别忙碌,给自己一份甜蜜的犒赏|回声告别忙碌,给自己一份甜蜜的犒赏|回声
告别忙碌,给自己一份甜蜜的犒赏|回声

图片来自声音征集者@沐阳,摄于北京

“看夕阳,看秋河,看花,听雨,闻香,喝不求解渴的酒,吃不求饱的点心”,这些事情看似是虚度时光,其实都是令我们心生愉快的元素。它们往大了说叫作诗意的消遣,文化的传承,美学的追求;往小了说其实就是生活的基本,就是某个晴好午后,一段短暂而幸福的休憩,可能是二三好友的闲聊,也或者是一个人的发呆。关于故乡的茶食,每个人的记忆不尽相同;关于生活的定义,每个人的标准也各有千秋。我想就只一个原则——

开心是顶重要的

朋友,现在端午正值假期,不如就告别忙碌,找寻一份故乡的味道,给自己一份甜蜜的犒赏,轻松愉快地虚度时光吧。

文 / 小白

我对北京稻香村的记忆始于,爸爸工作单位旁的安定门北京稻香村第四营业部。最喜欢的点心是牛舌饼和肉松卷。

逛稻香村,对孩提时代的我来说可谓是一件乐事。店里面豁亮的玻璃柜台,专门用来收钱找钱的不锈钢小盘小夹,设专人找兑零钱,营业员一年四季一水儿的白大褂、白帽子,包熟食用油纸、盛糕点用纸袋,这些别具特色的“老讲究”透着一股子亲切。每次我都是急冲冲拿着爸爸刚给的一百块钱,去管大堂阿姨换零钱,然后美滋滋地跑去柜台,从琳琅满目的点心中挑选爱吃的那几样。

点心不仅仅是一种吃食,还是一种文化,一种生活。学生时代,每逢考试爸妈就给我买包状元饼吃,图个吉祥好兆头,祝愿我考试成绩名列前茅。逢年过节,更是需要提前几日排队购买节令食品。走亲访友,点心礼盒当然也是必备。

稻香村的点心真是从小吃到了大。出国留学时,思念家乡北京的味道,多么想吃口稻香村的点心啊!回国后,我也总带着远道而来的朋友们去逛逛稻香村,给他们推荐几款地道的点心,带他们体味老北京舌尖上的记忆,希望他们也能喜欢。

能闲世人之所忙者,方能忙世人之所闲

喜欢本期,欢迎转发

告别忙碌,给自己一份甜蜜的犒赏|回声

- 本期配乐 -

配乐剪辑自编曲人、音乐制作人谢明祥的作品《初夏雨后》,选自专辑《京城四季》。初夏雨后时分,喝一点不求解渴的酒,吃一点不求饱的点心,闲情乐事,甚好。

▎诗意的人

告别忙碌,给自己一份甜蜜的犒赏|回声

@沐阳 / 摄于北京

沐阳

现居北京,一个热爱生活的超级奶爸,沐阳是小女的名字,希望能和女儿一起虚度时光,共同成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