殲15改型頻頻曝光,隱身艦載機為何沒了消息?或因這一難題

從今年4月到現在的兩個月時間裡,我國目前唯一一款艦載戰鬥機殲-15曝光度出現新波峰,確切的說是殲-15系列裡的最新改進型。這款改進型的一個顯著特徵是單座變雙座,所以有觀察家稱之為殲-15S(雙座)。但是由於殲-15改型翼尖出現了類似殲-16D電子戰飛機的電子莢艙,更多觀察家認為這是殲-15D(電子戰)。與殲-15改型頻頻曝光相反的是,今年年初曾被廣泛報道的國產隱身艦載戰機近期卻沒了動靜。其實恰恰因為殲-15改型的出現,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它在未來相當一段時間內還會是中國海軍艦載戰機的主力。

殲-15系列艦載機的地位持續穩固,是否暗示國產隱身艦載機還得等好久呢?隱身艦載機連項目的啟動都會拖這麼久,恐怕因為一大難題。

殲15改型頻頻曝光,隱身艦載機為何沒了消息?或因這一難題

新近曝光的殲-15艦載機改進型。圖片來自網絡,非常感謝作者。

關於殲-15改型的“名分”問題,個人傾向於是殲-15D,因為它明顯是與波音公司研發的EA-18G“咆哮者”電子攻擊機同類型艦載戰機。其實如果真的是這樣的定位的話,反而表明殲-15改型的服役週期會相當長,未來一定能與國產隱身艦載戰機一起並肩作戰。因為隱身艦載機總體數量不會太多,寶貴的資源會被用在刀刃上,也就是得擔負壓制對手隱身艦載戰機,奪取海上制空權的任務。

畢竟就算艦載電子攻擊機再厲害,在空戰中擔負的還是助攻的角色。所以殲-15D艦載機如果被定位為中國海軍的艦載電子攻擊機,而不是以殲-15S雙座艦載戰機的身份成為主攻,反而會在海軍戰鬥序列中找到更準確和適合的位置。

殲15改型頻頻曝光,隱身艦載機為何沒了消息?或因這一難題

網友圖解殲-15D。圖片來自@雪狼嘯月,圖注來自@探索月球

至於殲-15D艦載機最新曝出換裝了國產主動相控陣雷達,摒棄了殲-15現在採用的國產“最後一款”機械掃描火控雷達,個人認為還是跟未來的電子攻擊主業有關。殲-20、殲-16、殲-10C等採用主動相控陣雷達的戰機,已在中國空軍內部演示時展示了對目前主流電子干擾手段的“免疫”能力。自己能保證不受干擾,才能放心地對對手實施電子壓制和干擾等“軟”攻擊。

說完殲-15D的大致情況,再來解讀下國產隱身艦載機的進展。目前越來越多的消息指向國產首款隱身艦載機將在FC-31隱身驗證飛機的基礎上產生。然而FC-31驗證機的最大問題在於“體形”。雖然它的研發單位沈飛所之前很是為中型艦載機才是未來主流造了一番聲勢,但卻不能掩蓋FC-31驗證機(不是由它發展而來的隱身艦載機)“腿短”“載彈量小”的事實。

殲15改型頻頻曝光,隱身艦載機為何沒了消息?或因這一難題

這樣對比就能很清楚地看出FC-31驗證機的“小”來,圖片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

所以FC-31隱身驗證飛機哪怕已經推出了2.0版,卻仍不能在作戰半徑、載彈量等指標上滿足中國海軍未來作戰的需求。看上圖就知道,哪怕尺寸放大了一點的FC-31 2.0版(上圖中為1.0版),也與殲-15大小的戰鬥機完全不是一個量級的。

所以說,國產隱身艦載戰機的相關信息之所以近期開始沉寂下來,很可能就是在全面進行重新設計,以期像當年的F/A-18變F/A-18E/F那樣,從中型機改成一款準重型艦載機。這樣的改進幅度,其實已經接近重新設計一款飛機了,其工程量之大、難度之高可想而知。這應該就是國產隱身艦載戰機項目目前正在努力攻克的最大難題。

殲15改型頻頻曝光,隱身艦載機為何沒了消息?或因這一難題

從大黃蜂(左)到超級大黃蜂的變化。圖片來自網絡,感謝作者。

而且,這個最大難題還有附帶難題,那就是發動機。目前FC-31隱身驗證機使用的是俄製RD-93發動機,屬於剛剛堪用,並無富餘。那麼在增大增重之後,恐怕再用RD-93發動機就會出現動力不足的情況。而國產中等推力渦扇發動機渦扇-13仍在研製之中,不說研製進度節點能不能保證這樣的老問題,先看推力。

來自航展的資料顯示,渦扇-13發動機單臺加力推力約為8500公斤,RD-93約為8300公斤,渦扇-13的紙面數據提高了200公斤。那麼兩臺渦扇-13裝上國產隱身艦載機後,可以比RD-93提供多出400公斤的推力。這個,又要增大增重,又要提升載彈量和載油量,推力卻只多出這麼些,夠用嗎?

殲15改型頻頻曝光,隱身艦載機為何沒了消息?或因這一難題

渦扇-13發動機CG展示。圖中文字可以忽視,因為與現場解說圖文不符。

怎麼解決國產隱身艦載機中型變準重型的設計問題?解決了設計問題之後,國產新型中等推力渦扇發動機推力是否夠用?這些恐怕就是隱身艦載機遲遲沒有確切消息傳出的“癥結”所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