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荡中国四十年:看中国文物沧桑

激荡中国四十年:看中国文物沧桑

激荡中国四十年:看中国文物沧桑

千年国宝历无光,

痛恨钱奴盗墓忙。

文物失离遭哄购,

重辉奇迹慰沧桑。

由于历史的原因和现实的诱惑中国文物流失的数量非常惊人。

随着近年来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已有越来越多的海内外同胞对这一现象追踪关注,并使一些流失的文物回归祖国。

据中国文物学会统计,从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因战争、不正当贸易等原因,致使大批中国珍贵文物流失海外。


据藏藏了解,在此期间,超过1000万件中国文物流失到欧美、日本和东南亚等国家及地区,其中国家一、二级文物达100余万件。这100多万件海外藏文物几乎涵盖所有文物种类,包括书法、绘画、青铜器、陶瓷、雕塑、甲骨、典籍等各类珍品,主要分布在英国、法国、美国、日本等国家。


那今天就带领大家去到我们流落海外的国家宝藏第一站。


大英博物馆


激荡中国四十年:看中国文物沧桑

激荡中国四十年:看中国文物沧桑

中国流失国外的文物多达164万件,被世界47家博物馆收藏。

其中大英博物馆是收藏中国流失文物最多的博物馆,目前收藏的中国文物多达2万3千多件,长期陈列的约有2000件,收藏的中国文物囊括了中国整个艺术类别,跨越了整个中国历史,包括刻本、书画、玉器、青铜器、陶器、饰品,其中更是不乏国宝级的珍品和绝品,青铜器中就有商双羊尊、西周康侯簋、邢侯簋、黄金剑柄等稀世珍品,其数量堪称欧洲第一。

激荡中国四十年:看中国文物沧桑

黄金剑柄

来自中国
东周,公元前6-5世纪

春秋时期最精致的透雕铸金剑柄,现流落于海外。

在春秋战国早期,受限于金银的开采,金银并不像在西方那样被权贵广泛使用是带有权贵色彩的材料。而玉和青铜更为珍贵。黄金通常用来做装饰,镶嵌或镀在青铜器或漆器上面,在器皿或其它单件物品上很少用黄金做装饰。

然而,在东周时期(公元前771-221年)随着黄金的使用范围开始扩大,金器的制作在很大程度上开始依赖于卓越的青铜工艺开始发展,人们不再利用敲打成形的工艺而是使用模具来制作黄金装饰物和其它物品。

而在当时“失蜡法”的青铜技术之上,要制作出如此复杂精美的镂空黄金“蟠龙纹”剑柄是难以想象的,即使越王勾践也不能媲美它的精美,更让人惋惜的是对于这长期流落海外的黄金剑柄,我们至今不知道这柄象征着权力和尊贵的黄金剑柄,它原先的主人究竟是谁,你知道吗?

国宝流失的背后,更让我们心痛的是一同流失的还有我们的历史和文化。

激荡中国四十年:看中国文物沧桑激荡中国四十年:看中国文物沧桑

激荡中国四十年:看中国文物沧桑

激荡中国四十年:看中国文物沧桑

激荡中国四十年:看中国文物沧桑

激荡中国四十年:看中国文物沧桑

大英博物馆中馆藏中国文物达2.3万多件

激荡中国四十年:看中国文物沧桑

女史箴图卷

来自中国
唐代摩本,公元前6-5世纪

在这些中国文物中,除了以上文件,最珍贵的非《女史箴图》莫属。


东晋顾恺之的《女史箴图》唐代摹本,现在就馆藏于英国大英博物馆,1860年英法联军攻破北京后流失海外至今,现在中国学者研究此画不得不跑去大英博物馆去隔着玻璃学习,回国遥遥无期,无可争议的是,它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人物画,也是世界艺术史上的名作。

激荡中国四十年:看中国文物沧桑

激荡中国四十年:看中国文物沧桑

激荡中国四十年:看中国文物沧桑

激荡中国四十年:看中国文物沧桑

激荡中国四十年:看中国文物沧桑

走在大英博物馆中,看着这些一件件代表中国古老艺术文化的国宝,让我们不禁怀想起那些遥远的记忆,一个民族文明的记忆,先祖的记忆,情不自禁地感慨:5000年中国国宝,何时归故里?

一位曾参观过大英博物馆的中国人也曾写道:参观这里会使人想起圆明园那场浩劫的大火,莫高窟前英国‘冒险家’们用劫掠的火车,洗劫了中华五千年的文明与历史。

这是历史的悲剧,也是文化的断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