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如何與孩子溝通?

提問:請教雪漠老師,家長如何與孩子溝通?

雪漠XueMo:我覺得,可以從兩方面思考這個問題。

第一,孩子不是家長的附屬品,他跟家長之間,應該是平等的。他有追求自己人生目標的權利。所以,每個家長都應該尊重孩子的選擇,最好不要對其進行干預。在這樣的前提下,為孩子提供建議與幫助。因為,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命運,都有自己對人生的獨特看法,都有自己的夢想。有時,家長為孩子設計的藍圖,並不能真正讓孩子得到幸福。現在有好多家長,都在用“愛”的名義綁架自己的孩子,讓孩子一輩子活在自己的束縛下,過得非常壓抑、痛苦。你想想看,他們小小的心靈,承受了多少壓力?其中又有多少壓力來自父母?父母的期待和要求,對孩子來說,無疑是一種嚴酷的摧殘。它讓一個孩子過早地失去了童年,甚至會讓一個孩子形成錯誤的人生觀、價值觀,失去快樂與純潔,小小的心中充滿功利和慾望。但是,現在有好多父母都沒意識到這一點。每到週末,都有無數家長挾持著孩子,強迫他們去上各種補習班,因為不想讓他們輸在起跑線上。家長們覺得自己在為孩子著想,卻完全沒有意識到,自己只是在利用孩子實現某種慾望:自己沒考上名牌大學,就希望孩子能考上名牌大學;自己當不上公務員,就希望孩子能當上公務員;自己沒賺到錢,就希望孩子能賺到錢。更有甚者,一些父母設計和掌控孩子的人生,僅僅是不想讓孩子丟自己的臉。這對孩子無疑是一種摧殘,可能會毀掉孩子的一生,卻沒有人提醒父母們:這是不對的。

第二,現在的家長常把實用作為選擇的標準,自己是這樣,看待孩子的選擇時也是這樣。這其實是一種悖論。比如,家長們認為,孩子從事某個職業,有了某種機遇,將來就會有好的發展,但這時吃香的職業,或許很快就會變成一種尋常。例如計算機專業。當初它特別熱門,誰都知道學計算機將來可以拿高工資,所以誰都搶著去學。結果,現在滿街都是計算機專業的畢業生,一些找不到工作的孩子,只好去當網管,或改行做銷售。所以,在面對孩子的未來時,家長們不能功利地衡量一些問題,更不能把文化濃縮成一種技能。文化其實是一種無用之大用,比如哲學、人文等等。它們在擇業上沒有很強的競爭力,但對孩子的一生——包括世界觀、價值觀、健康品格的建立等等——卻會形成非常重要的影響。任何一個缺乏人文素養和哲學素養的人,都絕對達不到很高的境界。因此你會發現,所有精英都具有出眾的、超越的人生觀,否則,他們就不可能擁有今天的成功。人生不是一段很短的旅程,不要用短淺的眼光衡量和計劃它。你要把它看得非常漫長,用一種人生的視野來設定目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