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在香港發展歷史過程

香港的太極拳運動,大概始於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國內商人來香港經營,智識份子亦遷移到香港。香港的地理環境是接近廣東及福建,當時的武術主要是嶺南派系,如洪拳、蔡李佛、白眉、龍形等,都是剛陽跳躍為主的拳術。輕慢柔和的太極拳傳到香港初期,其實用性是常受到質疑。但那時來港的都是具有深厚功力的宗師,均能使其太極拳別開一面。

最初在港傳授的是楊式太極拳,之後是吳式太極拳,七十年代後有陳式,八十年代有孫式、和式及趙堡,教授武式的比較少。再之後推行了國家規定的及各派的簡化套路,如廿四式、四十二式、四十八式等。

楊家太極拳

楊家太極拳最初由董英傑於1936年4月來港教授開始。董英傑(1897-1961)名文科,字質齋,號英傑,河北邢臺任縣人。初從武式太極拳李香遠習拳,後從學於楊澄甫宗師,曾隨楊澄甫宗師助教,且協助出版《太極拳使用法》。,董著作有《太極拳釋義》。

董氏架式開展,大馬低樁,丁步含胸,發人凌厲。後依楊宗師之太極長拳,加以改編節奏,創董家太極快拳,正合繁忙社會要求,廣為人接受,由此別為一家。其在港傳人有黃萱、歐陽南、方伯誠(1923-2008)等,1966年其子董虎嶺(1917-1992)設館美國,董茉莉(1940-2009.3.6)掌香港董英傑健身學院,再於1988年創澳洲太極拳武術院。其孫董增辰、董繼英分別在美國、加拿大等地授拳;曾孫董大德於美、加、歐、東南亞等地授拳。

陳微明(慎先、慎軒)的太極拳架,是楊澄甫老師早期所傳,亦得健侯先生親傳。時人將他與田兆麟(紹先、紹軒)、牛春明(鏡軒)、李椿年(雅軒)並稱楊家四軒。梁勁予與曾如柏等都是陳微明在廣州開設致柔分社時的學員。臺灣熊養和先生,師承國學大師胡樸安學太極拳,胡樸安亦是陳微明早年學生。

一九四八年梁移居香港,於永吉街設醫館,懸壺濟世,傳授楊家太極拳成立香港環中太極拳社,教導學生無數。梁承傳統,館內高懸各宗師像,其意至誠,在港尤不斷與師書信詩詞往來及接濟。

一九八五年離港移居美國。2003年2月20日梁勁予於美國逝世。有弟子餘士雄,繼續發揚。

楊守中(1910-1985),字振銘,楊澄甫長子,八歲隨父習拳,通刀劍槍戟各法,為父助教,年十九赴安徽蕪湖授拳,年餘,轉任教於南京交通部審計處,留粵教授多年。1949年定居香港,初設館授拳於新界元朗,後遷灣仔駱克道,並將楊澄甫生前著作再版,將太極拳推廣到港、澳、臺及東南亞各國,使之流傳世界各地。其架式酷似楊澄甫,長橋大馬,精神內斂,推手猶見功夫。其傳人有葉大德、朱振舜、朱景雄、黎學荀、張世賢、宋耀南、鄧煜坤、伍寶釗、徐滔、馬偉煥、羅瓊、馬容根、陸錦松、徐標誌、鄧昌成等。再傳者謝秉中、樑子平、鄧兆盛、鄧信平等繼續傳播楊式太極拳。1985年香港楊式太極拳學會成立,敬聘楊振基宗師為創會導師。1999年香港楊式太極拳總會正式註冊成立。

胡云綽,廣東佛山市人,通蔡李佛拳,曾師李景林、郭岐鳳習武當劍,於粵師陳微明、楊澄甫宗師習楊家太極拳。1949年來港,在港南華會開始教授楊式太極拳十多年,並傳揚海外。時在南華會還有鄭榮光教授吳式太極拳。1997年胡遷移臺灣,逝於斯,享年91歲。

曾昭然(1900-1995)是楊澄甫宗師南來唯一拜師的門人,廣西田州人,嘗大病,幸於陳微明在廣州之致柔分社學習太極拳而愈。曾在粵時向楊澄甫學習,由楊守中教示架式。

楊振鐸、楊振國、楊振基、趙幼斌、傅聲遠、傅清泉、崔仲三、王志遠等均曾來港指導。

吳家太極拳

吳家太極拳傳來香港,始自吳鑑泉宗師(1870年-1942年)。1937年中日戰爭爆發,吳鑑泉偕長子吳公儀離開上海來香港,於香港軒尼詩道創建香港鑑泉太極拳社。廣東人楊華彪(1904-2005)正在香港的南華體育會負責武術部﹐並組織武術表演,特邀吳參加表演,後拜吳鑑泉為師。

吳鑑泉在粵教軍隊,以人多不齊,乃以口令指導,形成吳式太極方拳,慢架貫串拳成了吳式太極拳。

吳公儀,名潤澤,字子鎮,鑑泉長子。1919年公儀年二十已出任山東省長屈映光的「武術總教練」,1924年任職於張宗昌陣營的「搏擊隊總教官」,其後也在全國知名的上海「精武體育會」教習,亦曾受黃埔軍校校長蔣中正聘請,出任軍校學生部及高級班太極拳教官。

二子吳公藻(1901-1985),著作甚豐,1929年任教於上海精武體育會,1937年來港與兄建立拳社,1943年回國。1980年七十八歲來港,並訂正出版金書吳式太極拳,附楊班侯傳全佑「太極法說」拳書手抄本,極為珍貴。

吳公儀之子、吳公藻之子、吳大揆之子女;及鍾嶽平、蔡乃標、蕭維隆、馮天錫、黃漢榮、陳昌立、龔夏輝等均教授吳家太極拳。

鄭榮光在南華會及館內傳授吳家太極拳,從學者有其子鄭沛淇、鄭淇勝及吳惠農、歐陽浩民、鄭天熊、冼孟豪、羅振奇、胡勝、廖鏡枝、廖廣森、張耀強、葉偉基等。

鄭天熊(1930-2005),名雅文,1930年1月25日生於廣東中山縣三鄉鎮,幼隨父習洪拳,四十年代從其叔父鄭榮光處學習吳家太極拳,後從河南高人智孟居士齊敏軒習太極內功及散手。1969年始不斷訓練弟子出賽香港、臺灣及東南亞各地舉辦之東南亞擂臺賽,取得廿次冠軍紀錄,印證了太極拳能致用。1979年創辦香港太極總會,中外門徒甚眾。90年代鄭天熊退隱家鄉,自建的太極山莊。2005年5月7日鄭因糖尿病併發症在中山辭世,享年75歲。鄭天熊拳術因專注實用,以陰陽廿四段太極內功及肚腩功著名,發展成一體系,稱為「鄭家吳式太極拳」。

陳家太極拳

陳式太極拳在港發展較遲,初有京都吳世英在九龍平安大廈教授楊式太極拳、陳式太極內功拳、太極紅拳、張兆東形意拳及八卦掌、龍門氣功。沈家楨的學生楊景萱,陳照奎的學生吳祟奇教於中環遮打花園。陳正中執教於九龍信號山、蘇經禮、吳汝華執教於體育中心,有學生萬文德、李雅芳等。

陳正中,1940年生,廿五歲於無錫致柔拳社隨寧大椿習楊式太極拳,寧於致柔習太極拳於楊澄甫、田兆麟、陳微明,而於1934年隨王薌齋習形意拳於上海。1973年陳赴北京隨陳照奎習陳式太極拳一路及推手。1981年移居香港,教於天台及九龍信號山。

傅式太極拳分初級、中級、高級三套,伸展和低架難度一套比一套高。尚有太極閃電掌、兩儀拳等,在精武會及私人均有傳授。

八十年代香港中國國術總會開辦了太極拳師訓班,由名宿聶智飛、胡云綽、龔夏輝、龍啟明、鄧志剛、譚豐雅、蕭劍剛、方伯誠、陳靄玲、聶少峰、廖廣森、沈潤為導師。

1991年6月8日香港太極總會在灣仔修頓球場舉辦了國際推手大賽。

1994年起香港中國國術總會舉辦屇內家拳套路比賽。

2008年開始香港武術聯會每年舉辦全港各種太極賽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