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达开兵败大渡河,但最大的倒霉蛋不是他,而是此人——下篇

石达开兵败大渡河,但最大的倒霉蛋不是他,而是此人——下篇

曾国藩像

所以说骆秉章倒霉就倒霉在这里,他活捉了太平天国的人气王石达开,被公认为卑鄙无耻也就罢了,还被无情的剥夺了能力。

太平天国研究自民国兴起后,石达开兵败大渡河一役也因其悲剧性被世人瞩目。其中,薛福成的笔记《书剧寇石达开就禽事》成为研究大渡河之战最重要的资料。有关石达开大渡河之战的论文,没有不把《书巨寇》当作一把解密之匙的。

所以,尽管薛福成是在太平天国天京陷落后的同治四年才进入曾国藩幕府的,但还是有很多人因此认为,如果不是一场突如其来的大水,石达开早就过了大渡河,并兵临成都城下,活捉骆秉章了。

石达开兵败大渡河,但最大的倒霉蛋不是他,而是此人——下篇

薛福成像

既然骆秉章与石达开距离如此之远,大渡河之战开始后,骆秉章根本无法向相距334公里外的战场下达及时而有效的军事命令。大渡河之战,骆石二人之间的互动几乎为零。骆秉章是靠着战场之外的工作抓住石达开的。可以这么说,骆秉章就像一个勤奋的学生,虽然遭遇了一场突如其来的考试,却还是凭借扎实的基本功取得了好成绩。

那么,骆秉章是怎么做这些基本功的?我们还是从四川总督的人选开始说。

石达开兵败大渡河,但最大的倒霉蛋不是他,而是此人——下篇

小人书插图:石达开大战宝庆

1859年5~8月,石达开与清军大战于湖南宝庆。当时,石达开入川的说法传遍朝野。于是,湘军大佬胡林翼便向趁机促使曾国藩入川,并为其奔走四川总督之职。可惜咸丰的意思是:曾国藩去四川可以,四川总督的不给。

众所周知,曾国藩是千古完人,也是晚清道德楷模,是最不在意官位和名份的,他给儿子曾纪鸿的信中曾经大义凛然地写道:“余不愿为大官,但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

然而,咸丰舍不得总督,曾国藩也就对天府之国失去了兴趣。在圣旨接二连三催促他入川,但就是不封官儿的时候,曾国藩买了只乌龟,骑着它慢吞吞向四川走。在这样的速度下,局势变化,石达开去了广西,皖北战局又危急了,曾国藩如愿以偿地把四川象甩前女友一样地给甩了。

石达开兵败大渡河,但最大的倒霉蛋不是他,而是此人——下篇

左宗棠像

到了1860年7月,石达开在贵州一带活动,入川的流言又开始泛滥。这次,远在北京的咸丰早已因樊燮案听闻了左宗棠的大名,所谓“国家不可一日无湖南,湖南不可一日无左宗棠”是也。咸丰当即向湘系集体下旨,询问左宗棠能否独当一面?如果能,那么马上去四川督办军务。

去四川,对左宗棠来说绝对是一个天大的机遇,也是天大的挑战。但他考虑再三,还是不敢接受这个任务。

最后,是左宗棠的好友兼亲戚胡林翼出面,为他委婉地回绝了咸丰。

石达开兵败大渡河,但最大的倒霉蛋不是他,而是此人——下篇

胡林翼像

8完曾国藩和左宗棠,咱们再来看骆秉章入川。

骆秉章要面对的是什么敌人呢?首先,四川本土起义军李永和蓝大顺部已经如火如荼。其次,石达开虽然尚未入川,但翼王的厉害,相信所有人都明白的。

这时,骆秉章已经是一个六十八岁的老人,在晚清,以他这个岁数,都能生两个曾国藩和左宗棠那么大的儿子。正常人在这个岁数不是应该含饴弄孙的吗?

比起当年只顶着虚职的曾国藩与左宗棠,骆秉章是卸任了干得好好的封疆大吏入川的。从这一点,他比曾左的难度更大。如果失败,则更加晚节不保。

然而,骆秉章还是带着两员大将刘岳昭和黄淳熙,9700人的部队自长沙开拔了。谁知道途经湖北,偏巧太平军二次西征,陈玉成的部队在湖北满天飞,巡抚胡林翼急得吐血。所以,一看到骆秉章,胡林翼立刻两眼含泪:“湖北吃紧,骆大人帮兄弟一把啊!”

石达开兵败大渡河,但最大的倒霉蛋不是他,而是此人——下篇

骆秉章像

无奈,骆秉章只得留下刘岳昭和一半人马四千六百人,带着黄淳熙与五千一百人开赴四川。

骆秉章不是活雷锋,所以留下的刘岳昭肯定不如黄淳熙得力。谁知,人算不如天算。黄淳熙入川不久便光速领盒饭退场。

至此,骆秉章只有依靠四川本土力量了。

在咸丰年间,四川兵战斗力不强那是有口皆碑。1853年,太平军占领南京,咸丰从各地调动兵马围剿。其中,川军显然是最聪明的,他们平时找一块红布扎在腰上当腰带,一旦战事不利立马解下来包头,冒充太平军脚底抹油。

骆秉章很快便对四川军政进行了改革,他先是仿照湘军体制建立了防军制度,还让各个州县每邑就地筹饷,常练五百人,编为一营,以州县官员充当管带。本地的土匪,责成当地肃清。

带来的湘军大将死的死,走的走,骆秉章大胆启用了四川本土将领。虽说是无湘不成军,但四川籍名将唐友耕照样用的很得手。唐友耕就是大渡河之战中扼守北岸,使石达开无法飞渡的那个。

骆秉章入川前,李蓝起义曾经是那样声势浩大,他们号称三十万人,曾经逼近成都70里。但骆秉章入川不到一年,便平定了。

石达开兵败大渡河,但最大的倒霉蛋不是他,而是此人——下篇

坊间一直有这样一种说法,那就是骆秉章治湘,全靠左宗棠,但没有了左宗棠,骆秉章在四川一样干的风生水起。

所以,当石达开率领大军自米粮坝渡过金沙江,来到宁远府白果湾时,骆秉章的防军系统开始启动。州县地方军开始围剿。与此同时,石达开的讯息也千里迢迢送到了成都。骆秉章判断出石达开将要进军四川腹地,当即开始了四路布防,把石达开可能的进军方向都安置了军队。

因此,薛福成强调的“达开初到大渡河边,北岸实尚无官兵”并不是成败的关键。俗话说歧路亡羊,共有四条道路自宁远府通往四川腹地。骆秉章不晓得石达开到底走哪条,他不可能把宝全押在大渡河北岸的一个点上。关键要看石达开到达大渡河后,清军能否及时赶来阻击。

我们知道,清军比石达开晚了三天。那么,这石达开能用三天时间完成渡河吗?

石达开兵败大渡河,但最大的倒霉蛋不是他,而是此人——下篇

可以假设一下,如果没有那场洪水,石达开部会怎么样?

首先,没有渡船,清军早已在此地坚壁清野。过河的船只或木筏要伐木赶制;其次,紫打地渡口十分狭窄,即使石部有足够的渡船,渡口也根本无法同时摆下。所以说,石达开2万人的大军是无法在三天内全军渡过大渡河的。而三天后,唐友耕部会来到,在太平军半渡时发动攻击。

行文至此,相信读者也会明白,薛福成所说的“北岸实尚无官兵”,乃是不懂军事的书生之见了。

当大渡河畔唐友耕一军半渡劫杀时,石达开便只能渡过松林河,直趋泸定了。72年后,另一支军队也是因为无法及时渡河而走的这条路。然而,从松林地到泸定之路非常艰险,如果敌人在途中设伏,结果十分不妙。

最后,哪怕石达开去泸定,骆秉章也在这里安置了胡中和和谢国泰两支军队,正以逸待劳等着他呢!

石达开,是在和一个强大而冷酷的军事制度相抗衡。

石达开兵败大渡河,但最大的倒霉蛋不是他,而是此人——下篇

石达开兵败大渡河

平心而论,骆秉章工作做得很到位,尽管有大水天祝,但活捉石达开的功劳还是值得大吹特吹的。事实上,骆秉章生前,他曾经与曾国藩齐名,被清廷视为平起平坐的两大功臣。

然而,骆秉章活的没有曾国藩长,更重要的是,他不是湖南人。所以骆秉章死后,曾国藩成为湘军的领衔人物。在湘系笔杆子,如薛福成等人的妙笔生花下,骆秉章渐渐成为一个无能之辈,是躲在左宗棠背后怀抱小妾花天酒地的傀儡。

这时,就需要骆秉章自己发出怒吼:“我不是饭桶!”了。然而,骆秉章的邋遢鬼属性,把这一切都变成了泡影。

曾国藩就是个不折不扣的资料搜集狂。

建国后,曾国藩的后代跑到了台湾,同去的自然还有曾国藩的许多藏书。然而,曾国藩故居富厚堂里的字纸太多了,他的后代无法全部搬走。

石达开兵败大渡河,但最大的倒霉蛋不是他,而是此人——下篇

富厚堂

曾国藩就像一只田鼠,他是什么资料都往窝里拖的。所以,在资料搜集狂属性的佛光普照下,曾国藩把自己经办太平天国之战前前后后的奏折、书信都最大化的保留了下来。等到论功行赏,他只要把这些文件拿出来,啥也甭说,就是响当当的战绩。

没有书信集也就罢了,要命的是骆秉章的奏报居然不全。你说,曾国藩一派要黑骆秉章是饭桶,那还不是一黑一个准。倒霉的骆秉章连辩驳的机会都没有。

石达开兵败大渡河,但最大的倒霉蛋不是他,而是此人——下篇

晚清年画,湘军庆祝太平天国胜利,有趣座次

人家回答的很简单:每天都写工作日记。

同学带着一种高深莫测的微笑告诉我:我每天写工作日记,是记下自己干的很多工作,并在适当的时机让领导知道我干了很多工作。

两个人都能干,一个会吆喝,一个则不会,骆秉章被曾国藩渐渐遮盖了名气,也就不足为奇了。所以说,同样是中兴名臣,曾国藩还真是比骆秉章更值得我们职场之人学习。

《太平天国文献》

《石达开自述》

骆秉章:《奏为生擒逆首翼王石达开等并剿灭发逆巨股恭摺由六百里驰奏》

黄彭年:《代刘蓉致骆秉章禀稿》

《光绪越巂厅全志》

都履和:《翼王石达开涐江被困死难纪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