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后世误会、积贫积弱的宋朝鲜为人知的另一面:下篇

宋朝是当时世界首屈一指的超级大国,GDP占世界的四分之一,虽然后世认为宋朝积贫积弱,但不可忽视的是,无论是人口数量、民间的富庶、社会经济繁荣、商品经济发达、文化教育、科学创新都远超盛唐。中国古代四大发明有三大都出自宋朝。历史学家陈寅恪曾说过:

“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被后世误会、积贫积弱的宋朝鲜为人知的另一面:下篇

清明上河图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经济、文化、教育最繁荣的时代,达到了封建社会的巅峰,开封,位于豫东平原的中心,又称汴梁、汴京,为宋朝国都长达168年,历九帝,是当时著名的文化、经济、艺术、政治中心,其繁荣程度,后世难以企及,还是中国最早有犹太人定居的城市。

宋代也是中华民族古代经济文化的鼎盛时期,宋朝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经济领先的国家。汉朝虽比宋朝长了几十年,但穷兵黩武,经济文化的发·展皆受到影响,比起同时期的欧洲罗马帝国,经济、文化皆大为逊色。

被后世误会、积贫积弱的宋朝鲜为人知的另一面:下篇

宋代商业高度发达,今日之生活很多都能在宋代找到源头或雏形,如商业一条街、连锁店、24小时营业店等。

夜市便是宋朝开始出现的。

中国历朝历代,对晚上出行,都有极大的约束,称为“宵禁”。比如唐朝,每天晚上衙门的漏刻“昼刻”已尽,就擂响六百下“闭门鼓”;每天早上五更三点后,就擂响四百下“开门鼓”。凡是在“闭门鼓”后、“开门鼓”前在城里大街上无故行走的,就触犯“犯夜”罪名,要笞打二十下。如果是为官府送信之类的公事,或是为了婚丧吉凶以及疾病买药请医的私事,才可以得到街道巡逻者的同意后行走,但不得出城。

直到宋朝才取消宵禁制度,到了明朝又恢复了宵禁制度。

被后世误会、积贫积弱的宋朝鲜为人知的另一面:下篇

夜市的开通,极大丰富了宋朝人民的生活。各种五花八门的商品、小吃、酒楼、茶坊彻夜营业。大大提高了政府税赋。

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在宋朝这个时期得到了质的飞跃。“一日三餐”便是从宋朝时期开始的。古代由于宵禁制度,早餐吃过后,下午三四点再吃一顿饭就完了。宵禁的取消,夜市的出现,使老百姓在下午吃完饭后可以出去遛弯,逛街,散步。也是在宋朝,老百姓有了吃夜宵的习惯,很正常,逛街逛累了吃点东西嘛,所以人们也开始了一天三顿饭的生活。

宋朝也是中国古代唯一长期不实行"抑商"政策的王朝。商品经济极度发达,因而大量从土地中解放出来的农民投入商业手工业中,民间经济受到刺激,突飞猛进。

被后世误会、积贫积弱的宋朝鲜为人知的另一面:下篇

创造了空前的财富与繁荣,摆脱了中原王朝农耕为主的命运。其中航海业、造船业成绩突出,海外贸易发达,和南太平洋、中东、非洲、欧洲等地区50多个国家通商。国家的财政收入源源不断。

宋朝政治环境

宋朝的文化与经济的繁荣离不开政治的清明和自由。宋朝的市民阶层比起其他朝代相对享有很大的自由和权力。北宋实行登闻鼓制度,普通如有冤案和不满可敲登闻鼓来上诉。

曾有这样一则故事,宋太宗年间,一个市民丢了一头猪便敲登闻鼓,受案的部门便将此事上报给了太宗,太宗便自掏腰包给这位丢猪的人钱来结案。

这在其他朝代简直不可想象,民众丢猪这样事都可劳动天子,宋太宗却说:“似此细事悉诉于朕,亦为听决,大可笑也。然推此心以临天下,可以无冤民矣。

被后世误会、积贫积弱的宋朝鲜为人知的另一面:下篇

北宋宽松的政治环境和言论自由,直接促进了文化的繁荣和科学的进步,词便是其中之一,它比诗更有发挥的空间,禁锢更加少,就如同北宋的精神层面。

北宋的谏官制度也可直接反映北宋的政治氛围,北宋的谏官从国家大事,到同朝官员的品质,甚至皇帝的私生活都会进行品评,出现了不少著名的谏官,最著名的便是包拯。

其中有一则故事讲的是宋仁宗时期,贵妃张氏因为出身寒微,在宫中容易受人歧视,便想着给自己的亲戚在朝中找个权威一点的官做做,仗着宋仁宗宠爱,看中了“宣徽使”一职,这个职位是首都各衙门的最高领导人,权力极大,一般都是枢密院副使兼任。

这张贵妃常常在宋仁宗身边吹吹风,可这宋仁宗也是一代明君,听罢便算了,并没有做出什么行动。可耐不住张贵妃天天哭哭啼啼的,搞得宋仁宗很难受,答应张贵妃说试一试。说是做的不好再撤了。于是第二天上朝时颁布了这项人事任命,包拯在朝上听了之后极力反对,越说越激动,甚至把唾沫都喷到了宋仁宗脸上。宋仁宗苦笑了几下,擦了擦脸上的唾沫。只好放弃这个决定。

宋朝有党争,是观点不同,而不是明朝那样结党营私。

朝堂之中的争论,著名的有苏轼司马光反对王安石变法、欧阳修大力支持的范仲淹变法被包拯反对。

被后世误会、积贫积弱的宋朝鲜为人知的另一面:下篇

早在几年前,以范仲淹为首的改革派推行的新政中,有一条是在各个地方派驻“按察使”,来监督和反腐地方官员的,相当于纪委书记。各地官员因此怨声载道,纷纷指责按察使干涉地方执政。

包拯也指出按察使存在素质不高者,某些按察使对地方国都干涉,甚至成了专权。要求皇帝对按察使进行筛查。大力支持改革的欧阳修就指责包拯反对新政,两人从此结下了梁子。

中间也发生了大大小小两人争执的事情,到了两人晚年时,包拯接到了一个案子,状告主管钱粮的三司使张方平,说张大人欺压百姓,以极低的价格强行买下了人家的商铺。

包拯查实后,发现虽然是因为那人欠张方平钱,张方平才会强行买下商铺。但也存在欺压百姓。于是建议皇帝罢免张方平。欧阳修于是马上向换地推荐了自己的好兄弟宋祁来补缺。

这宋祁也是一个厉害人物,不仅是宋朝时期的大文学家,还是《新唐书》的主编。包拯又上奏,说这宋祁不行,生活太过奢靡,吃个饭都有几十个美女作陪,这样的人管钱粮不合适。宋仁宗听了很郁闷,对包拯说:那你行你来当这个官。包拯一心为民,非常厚脸皮的答应了。

站在旁边的欧阳修不高兴了,对包拯骂道:两个财政部长都被你拉下马了,现在你自己又当了这个官,就算认为你包拯没有私心,别人会怎么想?包拯这个暴躁男孩当场就火了,也不顾皇帝站在身边,对欧阳修骂道:我老包问心无愧,你要是觉得我有问题,你可以来监督我啊!

两人于是在朝堂上又对骂了起来,唾沫横飞。宋仁宗说:“别吵了,你俩都是好人,包公也不是为了当这个官才弹劾别人的,欧阳公也是为了不惹天下人非议才发言的!

被后世误会、积贫积弱的宋朝鲜为人知的另一面:下篇

欧阳修,唐宋八大家之一

作为同时代的名臣,无论是苏轼司马光和王安石、还是包拯和欧阳修,从来没有因为私利而诋毁对方,包公虽然年长几岁,但是他对欧阳的才学和政见非常认可。第二年老包突发急症而亡,在死亡之前,欧阳修不仅亲自上门探望,而且还上奏让宋仁宗广召天下名医来给包相爷看病。明代名臣相争,纯粹为了公事,并无私心。

开明宽厚的政治氛围,使官员们敢于抨击朝政,发表自己的政治主张。致使宋朝涌现出大批中国历史上敢于直谏的官员,就像之前说的,宋朝有党争,只是观点不同,而不是明朝那样结党营私。宋的党派之争是民主政治的典范。

经济的繁荣、政治的开明,促使宋朝成为现代民主社会的雏形。文化软实力的传播,使现在的日本,都在模仿当年宋朝时期的精致生活和料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