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制度碰上人情,管理者的做法能看出公司的好坏

当制度碰上人情,管理者的做法能看出公司的好坏

真职职友:刘亚琪

管理和人情从来不是一个二选一的命题。管理和人情必须要同时兼备才能做好管理。尤其是在企业中,我们面对的是朝夕相处的同事,人情更应该考虑到。

但是顾虑人情并不意味着不顾管理的原则。通常的做法是:

首先,认真倾听对方的想法。无论是出于什么原因、理由,肯定就有其合理性。作为管理者,一定不能上来就否定或者打击他的要求,而是耐心地听完他的理由。

当制度碰上人情,管理者的做法能看出公司的好坏

记得有一次公司在做次销售提成方案的改革。其中一名员工认为新方案对她不利,坚决不签字。于是我找她了解情况。

原来,她在公司已经做了7、8年,最擅长用自己的专业知识签订大合同。(我们公司是做管理咨询的,大合同的周期很长,可能要三四个月才能搞定,而小合同一个月内都能完成。)新方案中有一条是无论大小只要满足一定数量就有奖励。这位老员工过去一年最多签3、4单,但是都是几百万的大项目。而新来的一些销售人员都是小合同,一年能签十几单。所以这种合同数量的奖励对老员工一点好处都没有,相反还有罚款。听了她的理由之后,最终公司设定了两个指标,一个是合同数量,一个是合同额。两个指标设定权重。只要达到标准就可以发奖励。

当制度碰上人情,管理者的做法能看出公司的好坏

其次,在照顾最终结果的情况下,灵活运用一些人性化的手段。比如,有人经常迟到,按照公司规定必须要扣钱的。但是你发现越扣钱大家就越迟到。这就是典型性的惩罚手段激起了员工的逆反心理。所以,我们在处理迟到的问题时采用的迟到半小时以内就延后下班相应的时间。这样,及时你再有客观情况要迟到,也不会觉得公司不顾人情了。

我的最终意见是,在管理中一定是充分考虑人情,因为我们管理的对象是人,不是机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