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时代的取法,后世的评价都没能公允评判的书法大师

影响时代的取法,后世的评价都没能公允评判的书法大师

影响时代的取法,后世的评价都没能公允评判的书法大师

在清代书法史上,作为书法家和书法理论家的包世臣对后世产生了很大影响,学术界对他的书学思想和书法成就已有定论。本文在综合晚清、民国和当代学者的论述后,对包世臣及其书法理论、书法实践、书法流派等进行深入考察,发现并提出了一系列可供重新探讨的问题,并对当代学者给予包世臣的评价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包世臣及其书学是清代碑学兴起时的一种特殊文化现象,提出他的理论和实践本身存在问题,并对其错误观点进行批评,对区域文化现象中的包世臣流派进行梳理,由此指出其书法理论的缺陷性。

影响时代的取法,后世的评价都没能公允评判的书法大师

纵观包世臣一生,其大部分时间忙于经世事务,诸如槽运、河工、盐政、刑兵、农业、币制等等。七岁时随父亲读《孟子》,但问“今天下内外官吏皆以读书取科第,皆读《孟子》,何不遵其道而使贫富相耀,宗族涣散耶儿异日若得一命以上,持此一出,其可否”其“立志纠天下之利病”之壮志显然易见。十二、三岁时,包世臣发出“慨然有立于用世,不肯枉己以端其基。”,特别是读了顾炎武的言论后,更是受其经世思想之影响,感怀曰“予少时鲜所闻见,雅善遗忘,唯以食贫居贱。

影响时代的取法,后世的评价都没能公允评判的书法大师

知民间疾苦,则心求所以振起而补救之者,稍长困于奔走,涉世事,读官书,则求知所以致弊之故而澄其源。”这正是包世臣对国家的强烈的忧患意识之体现,并且他善于把这种忧国忧民的意识体现在具体的世务中去,在实践中努力实现和完成自己所关注的社会问题,但求有益于社会。

影响时代的取法,后世的评价都没能公允评判的书法大师

正是这种对国家和人民的责任感和忧国忧民的忧患意识,使包世臣一直为改变社会现状而奔走。理解这一点,就不难理解包世臣极力要求改变书坛现状的决心和勇气的原因,也不难理解包世臣为什么欲用北碑来纠正长期以来刻帖所带来的弊端,才会明白包世臣要求书法变革的最终原因和目的。换言之,他的书学理论正是其政治经济的改良主张在书学思想上的具体反映和呈现。

影响时代的取法,后世的评价都没能公允评判的书法大师

清代是中国学术文化繁荣兴盛和总结期。在清初、中期的大部分时间里,统治者大力提倡学术文化事业,上自朝廷大臣,下至督抚学政以至道府州县各级官员,纷纷致力于编书、著书、校书的文事活动,而此类活动,大多凭借幕宾完成。众多才华横溢的贫寒士人,为求得一谋生之路和读书治学的环境,亦纷纷投至各级官员幕下。包世臣作为出身贫寒的士人,其一生都是以幕僚的身份活动在江淮间。

影响时代的取法,后世的评价都没能公允评判的书法大师

包世臣书学思想是在具体的实践和游幕中逐渐形成的,做幕宾时期接触到的人和事以及他在不断更换幕府的过程中所结交的诸多师友对其书学思想的影响都是很深远的。清代士人的游幕之风在康熙中期到嘉庆末期这段时间尤为昌盛,吸纳这些幕宾入幕也是统治阶级在科举取士之外另外一种用人方式,并更利于其统治,且这个时期幕宾和幕主在幕府中是可以平起平座当然,幕宾的社会地位并不高,“但游幕说到底是一种寄人篱下的行为。

影响时代的取法,后世的评价都没能公允评判的书法大师

此,不是万不得已,士人是不会去游慕的。”而对于甘愿游幕的士人而言,却各有各的隐情和苦衷,其中一个基本的却很重要的原因便是为了生济和更高层次的需要〔,因为当时甘愿游幕的士人大都为家境贫寒或科举屡屡受挫者,固然包世臣也不例外。

影响时代的取法,后世的评价都没能公允评判的书法大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