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瓜島爭奪戰(八十一)海馬山之戰 02

1943 年 1 月 10 日中午時分,第 35 步兵團的 K 連和 L 連發現自己拐早了彎。面對偵察圖片和地圖的錯誤,他們被迫從原路返回,重新向西面的叢林挺進。

四、機槍手與榮譽勳章的緣分

第 35 步兵團三營的 I 連的位置被一營的部隊頂替之後,與 K 連和 L 連一起向西前進。當 K 連的主力嘗試渡過一條馬坦尼考河的支流之時,突然遇到岡明之助指揮部附近的日軍巡邏隊的阻擊。日軍的巡邏隊險些突破 K 連的右翼,但由於 K 連在渡河之時,已經將其裝備的機槍支援小隊和部分步槍兵置於一個小高地上,日軍的突破才遭到了阻礙。本來側翼薄弱的 K 連在兩位士兵的支援下,保住了側翼的安全。這兩位士兵分別為威廉·福尼爾中士(Sgt. William G. Fournier)路易斯·霍爾(T/5 Lewis Hall)

二戰:瓜島爭奪戰(八十一)海馬山之戰 02

T/5 又稱為 Technicians Fifth Grade 或 TEC 5,是美國陸軍在 1942 年夏季之後開始在軍中使用的士官軍銜,另外增加的還有 T/4 和 T/3。T/5 可以大致等同於下士(Corporal),但作為技術類兵種,他們沒有指揮權。這三個軍銜在 1948 年後被剔除。

當時,K 連在遇到日軍抵抗之時受命撤退,但是這兩位士兵拒絕執行撤退的命令。他們撿起了一把無人使用的機槍,一直堅守著那一小片高地。威廉·福尼爾本身就是營部下轄的兵器連(M Company)機槍分隊的指揮官(Machine gun Section Leader),他所在的機槍小組已經失去戰力。在機槍手陣亡,眼看著高地即將被日軍攻破的危機情況下,他一個人負責壓低槍口,確保精準度,而霍爾則負責扣動扳機。他們邊打邊機動,但由於在移動中精準度難以提升,以及他們自身暴露於日軍槍口之下,最終兩人都沒能成功地撤退到後方。霍爾在撤退中被日軍擊斃,而福尼爾在重傷三天後身亡。兩位士兵在死後被追授予榮譽勳章(Medal of Honor)

二戰:瓜島爭奪戰(八十一)海馬山之戰 02

威廉·福尼爾中士(Sgt. William G. Fournier)的墓地照片

二戰:瓜島爭奪戰(八十一)海馬山之戰 02

路易斯·霍爾(T/5 Lewis Hall)的墓地照片

由於 K 連兩位士兵使用一挺機槍,拖延了馬坦尼考河支流附近的日軍進攻,K 連才免遭被側襲的危險。當日,第 35 步兵團呼叫友軍進行火炮支援,壓制了海馬山附近的日軍,但即便如此,第 35 步兵團的隱蔽性已經完全喪失了。

下午時分,K 連、I 連和 L 連繼續向 43 高地的正南方向前進,並嘗試奪取穆勒中校之前所觀察到的小山包。K 連在 43 高地南部的某個淡水取水處突襲了日軍的小股部隊,擊斃了 7 名日軍,並將殘餘的日軍小隊打散。傍晚 1700 時,K 連和 L 連作為主力,成功到達了事先觀測到的小山包上,該處只有零星的日軍抵抗,並沒有遇到強大的阻礙。但因為天色已晚,他們則早 43 高地南面的小山包上紮營,準備於第二天清晨發動進攻。I 連當時負責取水處的安全保衛工作,但很快他們被及時趕到的一營部隊換班。一營的 B 連和 D 連負責了該地的沖溝區域,此地距離 43 高地頂端不足 600 米。

五、毫無懸念

1943 年 1 月 11 日,穆勒中校一聲令下,三營的部隊開始發動進攻。K 連依舊所謂前鋒,直接從 43 高地的南部山脊向上挺進,L 連則負責 K 連西側的安全,I 連則作為預備隊緊隨其後。跟奔騰小馬山和岐阜要塞一樣,衝在最前的 K 連再一次遇到了日軍機槍掩體的持續射擊。在戰鬥中,K 連在一個小時內的前進距離,甚至小於 100 米。面對如此的防禦,第 35 步兵團照例呼叫了火炮支援。然而,這一回,日軍的抵抗並沒有奔騰小馬山和岐阜要塞那樣激烈,反倒是漸漸淡出。到了當天傍晚 1830 時,三營的部隊已經輕而易舉地拿下了 43 高地和 44 高地,而日軍的殘餘部隊則撤離至附近的叢林中。

因為日軍並沒有在 43 高地和 44 高地的頂端部署過多的主力,第 124 聯隊的一色大隊(第三大隊)主力第 10、第 11 和第 12 中隊,和第二大隊部署於海馬山的東面叢林之中。第 124 聯隊的聯隊本部也位於 43 高地的東南面,只有第 124 聯隊的第一大隊和第三大隊的部分駐守於海馬山上。雖然日軍在該地區的主力仍然頑強抵抗,但仍然無法逃脫他們被圍的命運。截止到 1943 年 1 月 12 日,第 35 步兵團已經成功地奪取了海馬山的兩個山頭。其行動區域不僅已經和第 27 步兵團建立了聯繫,還包圍了岐阜要塞及其附近的日軍部隊,完全切斷了退路,且完成了第 35 步兵團一半以上戰略目標。他們離上級所要求的一月大反攻前線的距離已經不足 1.5 公里。

在 43 高地和 44 高地被美軍拿下的同時,當地的土著補給部隊則遇到了一些困難。由於第 35 步兵團包圍了日本守軍,且行動路線超過了 6 公里,補給部隊無法在一天之中往返。面對緻密的叢林和暫且還能走的小徑,美軍不得不呼叫了空中補給(此時 Pusha Maru 行動的支流仍然沒有開發完畢)。1 月 13 日,一架 B-17“空中堡壘”在一天中飛行了 4 個架次,完成了大約 3 噸彈藥和補給的空投任務。1 月 15 日,這架 B-17 空投了 4 噸貨物。由於平時放置食品的箱子不適合用降落傘連接,美軍就將食品和彈藥放在了麻袋和帆布袋中。地面上的美軍士兵拿到貨物後發現,80 % 以上的食品都可以吃,但 80 % 以上的彈藥都用不了,且幾乎所有的 5 加侖盛水容器全部損毀變形。美軍的補給經驗仍然不足,但物資短缺的狀況將會在 Pusha Maru 完善了水路運輸後才會有較明顯地改善。到那時候,水路的南部終點 50 高地將會有專人負責搬運至 44 高地。

二戰:瓜島爭奪戰(八十一)海馬山之戰 02

B-17“空中堡壘”轟炸機在瓜達爾卡納爾島戰役之中,並非用作一般意義上的水平轟炸機。由於它航程較長,且擁有足夠多的自衛武器(對付“零式”、九九艦爆或是九七艦攻),它們一般都用來進行長距離偵察。又因為緻密的叢林地帶縮短了交火的距離,因此它們仍然不適合進行地毯式地空中支援(會誤傷隊友),而經常用來投放補給。

時間再回到 1 月 12 日,一營的部隊在三營成功攻佔了 43 高地和 44 高地之後,率領 A 連、B 連和 C 連駐守 43 高地的南部地區,但是日軍的攻勢並沒有停止。

六、放虎歸山

眼看著第 35 步兵團的部隊已經成功圍困了岐阜要塞和剩餘的第 124 聯隊守軍,但在 12 日下午,日軍突然發起了進攻。43 高地的南翼補給路線突然被日軍切斷,三營則無法在短時間內進行補給,此時一營的 B 連奉命重新開啟了補給線路,但一營的 C 連在向西行進時遭遇了日軍的阻礙。

C 連此時遇到的部隊,並不是第 124 聯隊中的任何一支部隊,而是部署於此的獨立山炮第十聯隊。該聯隊在 1942 年 10 月 17 日到達瓜達爾卡納爾島,並在 10 月底的亨德森機場戰役之中,經過“丸山之路”,給予日軍衝鋒一定的炮火支援。該聯隊至少包含 4 門四一式山炮,而美軍此時還未能將迫擊炮從奧斯登山附近的營部搬到海馬山。因此,在這樣的情況下,美軍讓第 64 野戰炮兵營遠程處理日軍的威脅,但效果並不十分理想。

二戰:瓜島爭奪戰(八十一)海馬山之戰 02

1943 年 1 月 12 日至 1 月 16 日,美軍進攻態勢圖。圖中海馬山的 44 高地和 43 高地已經完全被美軍佔領。第 35 步兵團的 A 連駐守取水處,C 連和迂迴的 B 連處理的日本守軍,為獨立山炮第十聯隊和第 124 聯隊第三大隊的第 12 中隊,他們此時正在朝西面脫離。

1 月 14 日,C 連在兩次推進失敗後,嘗試呼叫迫擊炮的支援。但是,直到傍晚時分迫擊炮到達 43 高地之前,美軍仍然無法使用有效的炮兵支援來處理日軍的威脅,於是美軍只能等待炮兵準備完成後再度發動進攻。但是,這似乎給予了日軍一定的撤退空間。

1 月 15 日早上 1005 時,第 64 野戰炮兵營向日軍陣地送去了 553 炮彈,隨即使用機槍和新到的迫擊炮進行射擊。B 連在 D 連一個排的增援下,試圖殲滅日軍的部隊。他們繳獲了兩門 70mm 九二式步兵炮,但他們發現在偶然的推進中,發現了大概能容納上千人的日軍營地。但不湊巧的是,B 連發現該處的那個排,因為補給不足的原因,還帶著 6 名虛弱的日軍俘虜,完全沒有再度進攻和自我保全的能力。美軍為確保自身安全,不得不放棄該處日軍營地,在夜間休息。

二戰:瓜島爭奪戰(八十一)海馬山之戰 02

在日軍營地中繳獲武器和補給的美軍士兵。由於獨立山炮第十聯隊和第 124 聯隊本部和第一大隊的撤離,美軍無法在此次行動中全殲第 124 聯隊本部,但日軍為了快速輕便地脫離作戰區域,丟下了四一式山炮和 70mm 的九二式步兵炮。

可惜的是,在 16 日到來之前,岡明之助似乎率聯隊本部和第 124 聯隊第一大隊的大部人員,從美軍的眼皮子底下向西撤退。美軍一共在海馬山之戰中,擊斃日軍 558 名,俘虜日軍 17 名,共繳獲 460 餘各類槍支。第 35 步兵團對岐阜要塞的包圍圈不僅逐漸收緊,還出色地完成了掩護第 14 軍南翼的任務,推進到了一月大反攻預定的戰線,但未能完全殲滅岡明之助的第 124 聯隊和獨立山炮第十聯隊。

儘管如此,他們在美軍炮火支援不利的情況下,仍然完成了具有挑戰性的任務。接下來,美軍將會完全吃掉岐阜要塞周圍的強硬日軍,且準備向西直搗第 17 軍指揮部:科肯布納村。

二戰:瓜島爭奪戰(八十一)海馬山之戰 02

佔領了海馬山兩個高地的美軍部隊,正在山頂紮營休息。截止到 1943 年 1 月 18 日,第 35 步兵團向第 25 步兵師的指揮部釋放了煙霧彈,標明自身的位置之後,所有馬坦尼考地區東岸(除岐阜要塞之外),已經完全被美軍掌控,第 35 步兵團順利地完成了包圍任務。

1)Richard B. Frank 著,Guadalcanal: The Definitive Account of the Landmark Battle,Penguin Group 1990 年出版, ISBN 0-14-016561-4

2)Samuel B. Griffith 著,The Battle for Guadalcanal. 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 1963 年出版,ISBN 0-252-06891-2

3)Frank O. Hough,Verle E. Ludwig,Henry I. Shaw 合著,Pearl Harbor to Guadalcanal,History of U.S. Marine Corps Operations in World War II 第一卷,IBIBLIO 網站

4)John L. Zimmerman 著,"The Guadalcanal Campaign",Marines in World War II Historical Monograph 1949 年出版,IBIBLIO 網站

5)John Miller Jr. 著,Guadalcanal: The First Offensive,United States Army Center of Military History 1995 年收錄,CMH Pub 5-3

6)Stanley Coleman Jersey 著,Hell's Islands: The Untold Story of Guadalcanal. Texas A&M University Press 2008 年出版, ISBN 1-58544-616-5

7)Charles R. Anderson 著,Guadalcanal , The U.S. Army Campaigns of World War II, United States Army Center of Military History 1993 年收錄,CMH Pub 72-8

8)Gordon L. Rottman 著,Japanese Army in World War II: The South Pacific and New Guinea, 1942–43. Osprey 出版社 2005 年出版, ISBN 1-84176-870-7

9)美國在役軍人軍銜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