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十年,杭州都会选择一次向东,从1998年说到2018年

时间,是城市的年轮,记录着阴晴圆缺,风霜雨雪。

在过去三十年的年轮里,你会发现,杭州这座城市,每隔十年都会选择一次向东。

而每一次向东,都是这座城市腾飞的起点。98年至今,剥开三个十年的蚕茧,十年是制度领先,十年是交通机遇,十年是政策加持。

1998年10月18日,是东阳人楼忠福带着1234万完成浙江广厦集团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在杭州注册的第三年,他与浙江经贸房地产公司联合竞得东河上城段西-2、西-4地块,开发了后来的万安城市花园——这是杭州第一块通过招拍挂形式公开出让的地块,就此拉开了杭州土地公开出让的序幕。

这一定程度上被视为杭州商品房开发与城镇化的起点,前一年,杭州在全国最早实行了土地储备制度,后一年,1999年,杭州宣布实行经营性土地一律公开招拍挂,同样开全国之先河。

土地市场的公开、透明与市场化,奠定了杭州楼市至今二十年产品开发与品质领先的地位,无他,成熟得早,见识得多,走过的弯路,吃过的苦头,那些没打败你的,终究会成就你。

因为制度的相对领先,诞生了绿城、南都、金都、广宇、耀江、中大等一批杭州“老大家”,其中以杭大历史系77级的一群校友们尤为引人瞩目。

宋卫平,寿柏年,周庆治,路虹,许广跃等,都是杭大历史系的同学。

每十年,杭州都会选择一次向东,从1998年说到2018年

杭大历史系77级毕业照

在国企改革、福利房分配制度取消的全国一盘棋下,杭州率先实现土地收储制度、正式推出土地招拍挂,就此,杭州土地的供应区域拉开架势,杭州城市正式向外发展。

这时的杭州市市区面积仅683平方公里,市中心边界四至分别为:向西,环城西路,向北,环城北路,向东,环城东路,向南望江门。

东河上城段西-2、西-4地块地处建国北路以西,中山路以东,距离城市的东部边界环城东路不到1公里,而这里,成为了1998年时城市向东的第一起点。

每十年,杭州都会选择一次向东,从1998年说到2018年

西湖时代的市中心

2年后,杭州完成了余杭、萧山的撤市设区,将城市东面的边界大幅度向前推进。

1998年,同样是另一位此后声动世界的JACKMA在杭州的起点:这一年的12月,马云在北京创业失败,他带着当初跟他去北京的6个人回到杭州,几个月后,阿里巴巴网站诞生了。

阿里巴巴成为了杭州信息经济的起点——2年后,王国平在他推倒的西湖围墙边将“天堂硅谷”定义为这座城市的“1号工程”,那时候杭州GDP将破千亿。

每十年,杭州都会选择一次向东,从1998年说到2018年

阿里巴巴初创时期全体员工合影

那一年,宁波人沈国军从海南回到杭州后的第一个项目叫银泰百货,杭州人称之为武林银泰——地处杭州延安路,彼时作为旁侧的建设银行浙江分行总部标力大厦的配套,因为实在不知道拿这10000方做什么,为了凑足容积率,盖了7层的百货大楼。

没有人想过,30年后,标力大厦还是那座标力大厦,银泰遍布杭州、浙江、乃至全国。

98年的风云起点,谁也不知道后来会际会什么。更没有人想到的是,后来,JACKMA成为了银泰的股东。

1998年的杭州,是浙江高校改革的新起点: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不过20年,我们就足以见证人才的威力——

那一年,杭州大学和浙大、浙医大、浙农大四校合并,使得浙大继1952年之后,重新由工科大学转变为综合性大学,浙大,比杭州更早就懂得规模的意义。

每十年,杭州都会选择一次向东,从1998年说到2018年

还保留国立二字的,只有武大和厦大了吧?

不过比四校合并更改变杭州命运的是另一件事:这一年,浙大和杭州市人民政府决定合办一所新型的大学——第二年,浙大城院诞生了。

土地制度、商品房开发、高校改革、信息经济,顶层设计的优越,可以让一座城市至少领先30年。

电影《一代宗师》里,宫二姑娘借章子怡的口说,世间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别重逢——而仅仅10年,杭州就让制度优越第一次转化为了人口导入:而伏笔正埋在1998年肇始的浙大城院里。

1998年是杭州的新起点,却是改革开放的第20年,相对于杭嘉湖平原的鱼米之乡,穷山恶水的甬台温人民更早地投身于解放思想的浪潮里,而这个时候,第一批的弄潮儿们,信奉“再穷不能穷教育”,到杭州买房,去杭州读书,第一批新杭州人人口导入在高校里完成。

浙大城院就是甬台温土豪们安置子女的好去处。如今在城院,不开个宝马五系,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城院学子。

但仅有制度领先带来的顶层设计的优越感,并不足以帮助杭州穿越牛熊,2008年的金融危机前,杭州同样风声鹤唳———而房产商首当其冲,楼忠福指责万科“带头大哥自己跑路”,宋卫平大骂“绿城的房子要是改成(万科)这样,我的项目经理可以去跳楼了。”但这无法掩盖楼市在调控与全球金融危机前断崖式下滑,绿城在上市后第一次遭遇资金链危机。

否极泰来,灰烬中藏着希望的火种——这一年,向东再一次成为拉动城市的引擎——2008年12月27日,杭州东站扩建工程开工——1500亿决战东部的战略,开始了。

杭州东站枢纽,全国高铁时代九个省会城市枢纽的“压轴之作”,同时也是规模庞大的亚洲最大的交通枢纽之一,集客运专线、城际铁路、磁浮交通、干线铁路、地铁、客运、公交等多种交通形式和配套服务设施于一体,总投资已经达到131.8亿元,车场规模15台30线。

这是个什么概念?这个规模可以每天顺利发送列车143.5对,车站的日均人流量在40万人次左右,去年五一日人流量最高达到62.6万人次。

每十年,杭州都会选择一次向东,从1998年说到2018年

正在建设中的东站枢纽

与此同时,在东站周围,一个总规模9.3平方公里的城东新城,更让人印象深刻——8年后回望过去,我们会意识到自己的目光有多愚蠢和短浅,我们大多数人,几乎全部错过了2008年至2016年9月前的所有楼盘:从美达·浅草名苑、中凯·东方红街、滨江·曙光之城、万科·公园大道、德信·东望、东宸、东方星城……

每十年,杭州都会选择一次向东,从1998年说到2018年

当时的楼盘,你错过了哪些?

因为我们不相信政府说的以下的这任何一个字,包括标点符号:

在建设东站枢纽时,东站枢纽周边地区,即由德胜路、沪杭高速、艮山西路、秋涛路(石桥路)围合的9.3平方公里就同步开发建设。据统计共拆迁住户近1万户,政府投资350亿元,并带动社会投资1000多亿元,打造具有高品质管理服务水平的现代驿城和体现城市形象的都市门户地区,预计未来还可追加近千亿元投资额。

因为我们的时间太过宝贵,以至于我们等待不了城东新城后来的样子:

整个城东新城打破了传统的铁路分割城市的模式,将东站枢纽作为衔接东西两片的纽带,4条城市快速路,“井”字形、“八”字形主干道与“中”字形次干道形成的十条通道,让铁路两侧可以自由互通,并形成东西向延伸的生态发展轴线。全新的设计与精心的建设,让城东新城傲然位列杭州决战东部的计划,成为与钱江新城并列的东部“两大新城”。

而当时,城东新城所做的一切,从今天来看,是如何的三观正确:

2008年,国务院《中长期调整规划》颁布,这是一个“高铁上的中国”的规划:“到2020年,新建高速铁路将达1.6万公里以上,连接所有省会城市和50万人口以上城市,覆盖全国90%以上人口。”未来,高铁周边100公里范围内辐射人口将达到全国总人口的93%。

高铁推平中国的宏大夙愿,如今已基本实现。

每十年,杭州都会选择一次向东,从1998年说到2018年

1998年12月29日,杭州到上海之间首次实现高速公路的连接,全程151公里,耗时约2个小时。

2013年6月28日东站枢纽正式通车,36分钟到达宁波,38分钟对接大上海,1小时即达南京,看外滩魅影,听秦淮桨波,赏普陀海景,这是城际高铁带来的精彩城际生活。

每十年,杭州都会选择一次向东,从1998年说到2018年

如果说98年是制度领先的起点,那么08年,是杭州接轨中国的端点:

高铁的延展串起了散落在沿线的不同城市,从而发挥出“城市群”效应。在中国,高铁经济催生了5个“1小时经济圈”,其中长三角“1小时经济圈”是最有活力的,是中国第一大城市群,2017年底,全国“万亿俱乐部”城市总共14个,长三角占了三分之一,上海、苏州、杭州、南京、无锡。

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中有331家的企业总部位于长三角;长三角也被许多国内外专家和学者认定为继东京、纽约、芝加哥、伦敦、巴黎之后的第六大城市群。

在大高铁时代下,杭州通过杭州东站枢纽的交通端口与上海等长三角沿线城市间的联系进一步提升,与全国高铁网络“联网”,而这一年,杭州的地铁轨道建设有了阶段性突破,轨道交通时代,离杭州越来越近。

对于第二个十年,杭州向东的意义在于:一个资源高度集约、功能多样丰富、建筑恢弘大气的城市的交通枢纽所带来的则不只是表面的人流、车流、物流的汇聚,借鉴最新的枢纽经济、城市综合体发展经验,以交通枢纽为发展核心,往往将形成融交通换乘、居住、购物、休闲、娱乐、商务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城市门户。

这一年,对于东部,火车东站的崛起,在交通上联通发挥了萧山机场、九堡客运东站(2008年投入使用)的交通协同作用,彻底打开城市东面的门户——而8年后,我们将见证城东新城、钱江新城、滨江是如何在世界的瞩目下完成“从西湖时代向钱塘江时代的跨越”的。

与此同时,火车东站让城东新城的崛起,让城市东面的钱江新城不再孤掌难鸣,甚至与钱塘江南岸滨江的涛声遥相呼应。

2013年6月的某个清晨,站在新塘路向北遥望,侧面似一朵盛开莲花姿态的建筑占据了我们的视线,总建筑体量34万平方米的新东站拔地而起,磅礴新城市的气象,令人悸动。

老子有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时间到了第三个十年。

这时的杭州从“2009——2014”那五年的失落里稳步提升,成为全国第十个GDP破万亿的城市,连续3年位列全国城市GDP排名前十。

人口增加迅速,逼近千万大关;再度完成对富阳和临安的撤市设区,市区面积从3200平方公里一跃至8002.8平方公里,成为长三角陆域面积第一大省会城市,1.6万平方公里面积在GDP排名前十的城市里,仅次于重庆,相对于北上广深,依然具有巨大的发展疆域与空间。

但更让人在乎的是,历经制度优越、交通机遇后,杭州这一次拥有的是“政策加持”。

2016年9月那朵盛开在钱塘江南岸的莲花,吸引了全中国和全世界的目光。

杭州仿佛阿里巴巴圈养的蚂蚁金服——不同的是,蚂蚁金服依然在IPO,而杭州已经完成上市,庞大的资本、资源汹涌而来,房地产是最直观的第一阵沿:

过去两年,杭州商品房每年成交金额超过3000亿,成交套数在15万套以上;

过去两年,杭州土地出让金累计超过3700亿;

即使暂停购房落户、限价、限贷、限购、摇号,依然无法阻挡人们的热情。

而更宏大的叙事,还在继续。杭州的边界,已超越自身行政区划的范围:

2018年1月,杭州市交通运输局说,“杭州中环”杭州段总体方案通过专家组论证,节点路段今年开工,全线力争2021年建成。中环将全线沟通杭州义蓬、瓜沥、临浦、余杭、良渚、瓶窑等六大组团,以及临平副城、富阳区和嘉兴海宁、桐乡、绍兴柯桥等地。

不同于杭州绕城和绕城西复线的高速公路收费公路性质,“杭州中环”为杭州都市区非收费快速公路。建成后,将连通杭州多个副城、组团和杭州都市圈相关区(市)、重要产业集聚区(开发区)及萧山机场、火车东站、火车西站等综合交通门户枢纽,将有效疏解绕城高速公路及相关道路交通压力,引领沿线区域开发建设和产业布局,提升杭州综合交通枢纽地位。

这是一步我们并不陌生的城市管理者的运营思路:当你嫌弃郊区远时,政府把隔壁县市变成了郊区。

划定中环——甚至将那些嘉兴、绍兴的区域纳入杭州实际上的影响范围内,再一次为城市边界——除了地理上的边界,还有心理上的边界再一次扩展,而新的边界的确立,新的边界与老的边界之间的原本的边缘地带一举成为城市新的中心而存在。

这一次,政府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在杭州西边已经需要向临安借地,北边恨不得把德清划进来,南边只能远到萧山市北、新街、蜀山时,政府在东部预留了大量的腾挪空间:

钱江新城2.0版本的钱江金融城、江河汇流区,从三堡到九堡之间大兴土木拆迁置换出来的大片土地,还有江对岸,除去为亚运村规划的地块之外,从钱江世纪城到大江东的沿江地块,看起来依然是有大片书写空间的论述题。

一江春水向东流,站在新时代的赛道面前,政策加持下的杭州,底气更足:

城市向东,向东是大海,向东是未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