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素真的半生緣》陳素真最佩服的兩位戲曲藝人

《陳素真的半生緣》陳素真最佩服的兩位戲曲藝人

1

豫劇界兩位傑出的老前輩

開封最早的三個戲院永樂舞臺、同樂舞臺、國民舞臺全在相國寺。火神廟永樂舞臺的好角是陳玉亭、李瑞雲、於得水、王清雲、石金聲,後來還有楊金玉。同樂舞臺、國民舞臺要比永樂舞臺晚一點。1925年之後,永樂舞臺就逐漸敗落了,陳玉亭又成了同樂的名角。同樂的名角還有彭海豹、金玉美、聶良卿、蓋洛陽,名丑角李德奎。國民的名角是張子林、趙順公、楊吉祥、王金玉、李門搭、劉榮心等。

豫劇中令我佩服的前輩有兩位。李德奎先生是我佩服的第一位。他的表演藝術太高明瞭。那時開封凡是看過他的戲的人,沒有不稱絕,不說好的。他專演丑角,是位“三絕”員。何謂三絕?一是嗓音極其洪亮,二是念白口齒清晰,字音真切,無論是多麼長、多麼快的大段唸白,你坐的多麼遠,也聽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他每念一段白,無論是長是短,他念時觀眾席上鴉雀無聲,一念完就是一片熱烈的掌聲,叫好聲。他念起長段的快白如鞭炮聲清脆。三是表演技藝精湛,無論是老醜、小丑、富醜、貧醜、官醜、君子醜、奸詐醜各行各業各種性格的人物,他都能演得惟妙惟肖,活靈活現。同時具備這三項特長,不僅在當時豫劇丑角中他是獨一無二的,直到今天豫劇的丑角,我敢說沒有一個能及得上他一半的。李德奎先生的表演藝術好到什麼程度呢?我說三件事,這三件事全是我親眼目睹,又都發生在1929年到1930年,當時李先生大約四十多歲。第一件事是同樂舞臺的單耀卿經理約來一個演老生的許樹雲,許在別處已經紅了幾年了,這次受聘到開封演出,照例是先演三天打炮戲(在一個地方上演的頭幾場戲稱為打炮戲)。許樹雲出的戲目是《地堂板》、《白玉杯》、《虎丘山》(又名《斬白士起》),當時就有同班的人勸他說可別演《虎丘山》,一演非砸鍋不可。因為這出戏裡有個報子雖不重要,可是屬於丑角,得由李德奎扮演。在報事時有一段唸白。李德奎的唸白稱為一絕,無人敢比。許樹雲扮演總兵官白士起,聽完報子報事之後,回到後堂向他義女李玉姣重述一遍,兩段唸白臺詞一樣,兩個人各念一遍,功力深淺就明顯地看出來了。同班的好心人勸他,是怕他在打炮戲時就砸了鍋。可他不服氣,覺得自己是紅角,了不起,能被唱醜的壓住?他不服李德奎的藝術,不但不聽好意的勸告,非演不可,還把《虎丘山》排在了第一天。那天我扮演李玉姣,是個戲不多的配角。新角打炮當然是滿堂了。這是出大本戲,第五場有報子報事。第一次報的是:“張春進京得中頭名狀元。”白士起一聽就火了,喝道:“張春已被我斬首,你胡說什麼,再去打探。”報子答:“遵命。”報子下場,白士起唱緊二八板,詞是:“適方才小報子進賬來報,他言說那張春身得官高,小張春已被我公堂斬了,怎能夠中狀元金榜名標?”其實被白士起斬的是假冒張春姓名的王林,白士起並不知情。總兵白士起四句戲唱完,報子上來報事。總兵念:“可將打探之事明白報來。”報子念:“大人容稟。”這下邊便是一段唸白。報子側面跪在舞臺中間,面孔半向總兵,半向觀眾,唸的詞是:“張春進京得中頭名狀元,大人不知,啟本進京,奏那張春暗中結交虎丘山賊寇,聖上大怒,將他的狀元革去,發在大理寺審問。一堂未審,一堂未問,忽報,王府家郎潘宏解到。那潘宏當堂招供,言說大人斬的不是公子張春,乃是兵部之子名叫王林。聖上念張春情理冤屈,將他的狀元復起,外加領兵大元帥,天下都招討,又賜他尚方寶劍,先斬後奏,帶領大兵四十五萬,鄭傑為開路先鋒,攻打虎丘山。是他(指張春)率領人馬路過山陽縣,古陽莊探望家眷。大人不知,拿了他的家眷揚州定罪。那張春聞聽之下,心中惱怒,馬鞍橋上拔下令箭一支,命大人帶兵三千,十里長亭前去迎接,一步去遲,提頭來見、提頭來見。“當他念的時候,臺下寂靜無聲,在他念到第二個提頭時,掌聲便響了起來,到”見“字時,掌聲像霹靂般地震動全場,掌聲不但是一直把他送進了後臺,且場內的熱烈氣氛久久平靜不下來,把白士起的唱全給淹沒了。

《陳素真的半生緣》陳素真最佩服的兩位戲曲藝人

1

《陳素真的半生緣》陳素真最佩服的兩位戲曲藝人

1

《陳素真的半生緣》陳素真最佩服的兩位戲曲藝人

1

李德奎的唸白乾脆利落,清晰真切,抑揚有致,節奏鮮明,越念越快,越念越響,嘴皮子像機關槍似地噴射有力,字字鏗鏘,一段白唸的,使觀眾的情緒激越沸騰。他老人家唸完沒事了,該主角許樹雲的了。他轉會後堂喊我(飾劇中人物李玉姣)上場,向我重念這段白。他念白的技術水平和李先生相差的太遠了,還沒念幾句,臺下就浮動起來了,唸到約有一半,倒好就上來了,這一下他更慌亂了,後段白全在倒好中唸的。第二天就不敢再上演了。這並非李先生有意使他丟醜現眼,人家是規規矩矩的演戲,在臺上從不出洋相、扮鬼臉、耍花招、弄噱頭,全憑真本事、真功夫,從不賣弄,戲德很好。這是由於許樹雲驕傲自滿,才自討無趣,栽了跟頭。許樹雲離汴後,直到1937年夏天,我在商丘和樊粹庭先生建立獅吼劇團時,他跟我配演老生,冬天才又跟我到開封。

李先生的唸白可以說是字斟句酌,處處講究,念起來時,高低、長短、輕重、洪細、收放、頓挫、陰陽、剛柔,字的尖音和團音,無一不精,無一不巧,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他的唸白真是絕了。

再舉一例。有一天,在同樂舞臺上演《白玉瑾審誥命》,這個戲的誥命是好人,她丈夫領兵在邊關抗敵,久無音信。太監白玉瑾是個奸臣,要害誥命的丈夫,向皇上奏本說元帥通敵謀反,皇上相信白玉瑾,就抄家捉人。誥命之父也是個大臣。白太監是個丑角,由李德奎扮演,戴大太監帽,穿大紅蟒。雖是日場戲,也是場場滿座。在前幾場,李德奎已得了幾個滿堂彩了,演到《大審》一場,戲到了高潮,把子龍套、校衛、刑官,站了滿臺(我演個小兵),還有六七個大臣坐在堂上當問官,誥命之父坐在白太監的左邊。誥命跪在舞臺中央,哭訴冤枉,白太監千方百計刁難誣陷,用刑逼審。李先生把太監那種奸詐、狡猾、陰險、狠毒的面目,表演得淋漓盡致。他念到:“好個刁婦,不動大刑,諒你不招,呔,校尉們,大刑伺候!”他是邊念、邊做、邊拉架子、邊擺姿勢亮相。就在這時,突然一把茶壺從臺下直衝“白太監”砸來,臺下有人大喊:“打死他,打死他。”一片咒罵聲。好多士兵跳上戲臺,大喊大叫:“打死他,打死他!”戲院裡炸鍋了,看戲的擁擠喊叫,奪路外逃。演員跑到後臺。單經理馬上上臺解釋說:“老總們,老總們,這時唱戲,不是真的,是假裝的壞人。”這一說,士兵們才回過味來。原來他們是被李德奎的表演吸引得入神了,忘了是在看戲,鬧出了這場笑話。當士兵們明白過來,便都哈哈大笑起來,並向經理道歉,還非要看看扮演奸賊的人不可。李德奎被人簇擁著,大兵們把他圍在中間,拉手的,摟肩的,衝他伸大拇指的,拱手道歉的,真是應有盡有,親熱極了。從此,好多大兵和他交了朋友,常去後臺看他。

又有一次,在開封人民會場演一場義務戲,要把開封出名的好角都拿出來,合演一齣戲,劇目定《二龍山》。這出戏占人多,角色比較全。劇中人物,唐王由陳玉亭扮演,程咬金由趙順公扮演,李懷玉由王金玉扮演,李懷珠由彭海豹扮演,四女將,吳鳳英由金玉美扮演,常秀鸞由李門搭扮演,白玉娥由劉榮心扮演,張美容我記不清楚是蓋洛陽還是聶良卿了。把子龍套,報子嘍囉兵,都是選拔一樣身材的。人們說,這臺戲可把河南梆子的風水給拔盡了。然而美中不足的是沒有李德奎,因為《二龍山》這個戲上邊沒丑角。這樣的義演中要是沒有李德奎,主辦家不依。但《二龍山》上加不上,要是換戲別的名角就湊不齊了。只有叫他單獨演個小摺子戲,就定了個《打沙鍋》。怎麼演呢?放在《二龍山》前邊演吧,主辦家不同意;放後邊演,單經理害怕那麼些名角合演以後,誰敢再接演呢?多日商議,最後還是《打沙鍋》在後邊演。不少人為李德奎擔心,都說這個軸子可不好壓呀,這是誠心要李德奎的好看吧?

《二龍山》是大型的唱打併重的火爆戲,這一次我連個穿小兵的資格也沒有了,幸運的是準我看看戲。《二龍山》演得紅火極了,演完以後臺下亂亂哄哄的。可是當李德奎在臺簾裡一聲咳嗽,臺下就爆發出了歡迎的掌聲。等他一出場,臺下便靜了下來。這一出小戲,就在觀眾聚精會神,時而迸發出一片會心愉悅的笑聲中圓滿結束了。戲演完了,觀眾不走,掌聲如潮。李德奎出來向臺下的觀眾左一個揖,右一個揖,進入後臺,又出來,出來了好幾次。這種情況別說是我了,連我媽也沒有見過。《二龍山》雖演得紅火,可是沒有一個名角一出場就得個迎頭彩的,更無演完後出來作揖鞠躬的。我眼看這種場面,心裡想:我什麼時候也能像李大伯這麼紅呢?

《陳素真的半生緣》陳素真最佩服的兩位戲曲藝人

1

《陳素真的半生緣》陳素真最佩服的兩位戲曲藝人

1

《陳素真的半生緣》陳素真最佩服的兩位戲曲藝人

1

《陳素真的半生緣》陳素真最佩服的兩位戲曲藝人

1

李德奎先生的這些事,深深刻印在我的腦子裡了。我極愛他的表演和唸白。他不做作,更沒有低級庸俗的那一套東西。他的拿手戲《白玉簪》(即是卷席筒)、《打沙鍋》、《老少換》、《下馬匹》、《鬧山灣》、《審誥命》、《望月樓》等等,雖然別人也演,但和他相比,是相差太遠了。他的表演,能使觀眾跟著他哭,跟著他笑,陪著他惱怒,陪著他焦愁。我的文化太差了,挖空腦子,也描寫不出來他那精絕的表演藝術。他真是個奇才,六十年來,我再也沒見過像他那樣的好醜了。他不但藝術高超,為人也好,規矩正派,沉默寡言,對人謙恭和藹。我和他同班兩年半,從沒見他發過脾氣。可惜他壽命不長,只活了四十多歲,也沒結過婚。他去世的時候,我不在開封,到了杞縣。聽說他的死震動了開封,祭奠他的香火、紙箔日夜不絕。出殯那天,人山人海,路祭者接連不斷。我在杞縣聽說了他去世的消息,當時也許是小,不懂事,沒往心裡放,也沒哭。我十六歲回到開封同樂再演戲時,不見了他,我痛惜的心情難以形容,我上哪兒再找像他那樣德才兼備的好醜啊!

我佩服的另一位是我養父陳玉亭。他是豫劇唱紅臉的奇才。他的拿手戲有《陳橋》、《哭頭》、《斬黃袍》、《轅門斬子》、《司馬懿探山》、《馬方困城》、《下燕京》、《秦瓊打擂》、《八賢王說媒》等。他有一副特好的嗓子,高低、寬窄運用自如。但光憑嗓子好,可不能算是個真正的好演員,必須得有別人學不了的,觀眾喜愛的獨特的藝術創造,才能算得是個名副其實的藝術家。養父陳玉亭是豫劇唱腔方面的創造家,他在各種板調上都有創造。他在唱功上的特點是字正腔圓。不管你離戲臺多遠,他唱出來的戲詞都能使你一字一字聽得清清楚楚。他的嗓音宏亮高亢持久耐聽;他唱腔音域寬廣,五音俱全,可又不獷不野,樸實雄渾,又從不亂耍花腔。他的唱腔高低迴環,優美流暢,收放適宜,剛柔相濟。他唱戲不過火,不賣弄,句句都與劇情、人物的情緒緊密結合,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秦瓊打擂》中秦瓊斥責冒名的敵人時有三句戲詞:“聽罷言怒氣衝,小輩你敢冒我的名,你老爺的名字叫秦叔寶。”這三句中的“怒氣衝”和“秦叔寶”兩句,每次唱時,必得兩個滿堂彩。因為他唱的勁拔嘹唳,凌厲高亢,鮮明地抒發了秦瓊激憤滿胸的情緒。再如《下燕京》,他演趙匡胤,要進城去刺殺劉王,可是城門上掛有他的像,要捉拿他,他無法進去,急得要命。忽然碰到有個叫曹節的人,和他長得相似,趙、曹換了穿戴,門軍把曹誤認作趙匡胤,綁走了,圖也拿走了。趙匡胤可得意了,有三句唱,是飛板,詞是:“你看他們拿的拿來他綁的綁,他都說是拿住我趙玄郎,打量我進城去無人攔擋。”下邊轉二八板,“我一不慌來,我二不忙,我不慌不忙去殺劉王。”這幾句戲唱得空靈跌宕,俏皮優美,能唱出三個滿堂彩,把趙匡胤的得意、喜悅、興高采烈,唱得活靈活現。前三句的飛板“你看他”三個字輕鬆平淡,“拿的拿來”四個字,拿字略高,來字平拉,這一起一伏,像是風掠水面,微微吹起了一層波浪。“綁的綁”三個字,把唱腔舒展放開,迴旋盤繞,猶如天際白雲飄飄冉冉,給人從容安適的感覺。唱到第二句,“他都說是拿住我”的“我”字時,微微一顫,加唱個“哎”字,這個“哎”字,把趙匡胤脫險時內心無比輕鬆得意的感情充分表露出來了。“打量我進城去無人攔擋”一句,更進一步表現了悠然自得的情緒。末一句轉二八板,他唱出了一個年輕人在遇上意外的高興事時,那種按捺不住的興奮雀躍的神情。總之,角色的喜怒哀樂,他全都從唱腔中鮮明準確地表達出來了,他能唱出狂風暴雨的激情,也能唱出從容飄逸的閒適,那聲腔高若峻嶺崩雲,低如幽谷清溪。很多死板單調的冷戲經他一唱,就變得生龍活虎、火熾熱烈。例如《哭頭》、《探山》這兩個小摺子戲,就是一個人獨唱,沒有任何熱鬧有趣的情節,而他卻用這類戲壓大軸,觀眾紋絲不動。觀眾稱他為紅臉王。豫劇中被稱為王者,他是第一位,他是當之無愧的。

那時開封經常演“對戲”,“對戲”就是兩家比著約好戲,張家約一班,李家也約一班,你東邊搭個臺,我西邊搭個臺,看誰家戲臺前的人多,就是誰家贏。這種對臺戲,哪邊有陳玉亭,哪邊準贏。我記得一次是三臺對戲,黃金哥抱著我坐在戲臺上的上場門靠右邊的道具箱上看戲。這三臺戲,當然全是好角了,臺下的觀眾擁擠過來,擁擠過去;一會兒這邊多,一會兒那邊多。末一出是小摺子戲,陳先生演《馬方困城》,這是一個人的唱功戲,卻帶有八個兵將,他上場時,距離遠的觀眾不知道,他一聲高唱:“藍旗滾滾軍前拔”,就這麼一句,只見那兩個臺子前的觀眾像潮湧似地向這邊擁來。當時我在黃金哥懷裡坐著,高興得直蹬腿。先前臺下一直亂亂哄哄靜不下來,陳老一唱,卻安靜了,都聚精會神地聽他唱,沒人走開,直到唱完。這個情景,直到現在,還深深刻印在我的腦子裡。

陳玉亭先生在臺上生龍活虎,可一下臺,連句囫圇話都說不清楚,熟人都叫他傻子。和他同場唱戲,他不會對方的詞,也不會教戲,他一句戲也沒教過我。

李、陳二位是豫劇中的奇才。李德奎先生是唱絕,唸白絕,表演絕。搞藝術需要天才,李、陳二位就是豫劇表演藝術的天才。我想,我若不把他二位的演唱藝術略作介紹,恐怕後代人還不知豫劇中曾有兩位這樣有才能的老前輩啊。

(供稿:豫劇祥符調陳派掌門人關靈鳳學生:鄭 文)

 策劃:安文

總監、校對:星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