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1240公里,只為100斤玉米,這山貨就是讓你那麼回味!

昨天接到深圳同學的電話,幫忙捎100斤雲南的玉米給她。當時我摸不著頭腦,心想玉米這山貨不是滿菜市場都有的都有的嗎,難道深圳沒有?仔細詢問後才知道,原來同學說的是雲南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的玉米。那麼就讓庶人來說說,究竟是什麼樣的玉米讓遠在深圳的同學如此惦記吧!


街邊燒包穀的老人家▼

跨越1240公里,只為100斤玉米,這山貨就是讓你那麼回味!

西雙版納除了全國皆知的熱帶雨林和潑水節外,玉米也是一寶。由於地質條件和氣候因素,使得這裡生長的玉米味道非常誘人,其中最出名的有兩種品種,糥玉米和水果玉米,當地方言叫玉米為“包穀”,在菜市場售價為3~5塊/斤。

跨越1240公里,只為100斤玉米,這山貨就是讓你那麼回味!

糯玉米顆粒飽滿,顏色沒有那麼黃,顆粒偏乳白色。

跨越1240公里,只為100斤玉米,這山貨就是讓你那麼回味!

糥玉米蒸或者清水煮最好吃,口感特別好,玉米肉吃著有點黏牙的感覺。有些糥玉米比較甜,也有的玉米味濃。

咬一口鬆軟的肉▼

跨越1240公里,只為100斤玉米,這山貨就是讓你那麼回味!

蒸成雜糧拼盤▼

跨越1240公里,只為100斤玉米,這山貨就是讓你那麼回味!

而水果包穀顏色更黃一些,果肉的甜味非常濃。清水煮過後的湯也會有甜味,烤吃的話一定要用炭火比較好,能保留包穀的清香。

跨越1240公里,只為100斤玉米,這山貨就是讓你那麼回味!

很多人去版納自駕遊的時候都會在後備箱塞滿玉米回來,讓不明就裡的人很莫名奇妙。主要是因為版納玉米的獨特的氣候條件,使得這裡的玉米具有無法複製性,哪怕同樣的玉米品種換個地方種植味道就不一樣了。這就是“橘生淮南則為橘,橘生淮北則為枳”的道理。

跨越1240公里,只為100斤玉米,這山貨就是讓你那麼回味!

雲南版納的玉米在全國範圍內都有很高的知名度,甚至有本地電視臺的節目也用《燒包穀》來報名。想想版納大街小巷的燒包穀攤,蒸玉米小販,都讓人忍不住口水直流…於是乎來版納遊玩的人回去時,除了水果以外,塞滿車廂的大包小包玉米,也成為了這裡一道奇特的風景線。

【庶人記】

講述雲南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