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灌陽一位農民黨員石窩窩種出“金果果”帶領村民找到致富路

“本來這是個人見人愁的亂石窩,能在這個石頭縫裡種出桃樹,能帶領村民找到一條脫貧致富路,我由衷地感到高興。”桂林市灌陽縣文市鎮月嶺村唐冬初看著滿山紅豔豔的桃子綴滿枝頭,眼含激動的淚花,無限感慨地對筆者說。

唐冬初是桂林市灌陽縣文市鎮月嶺村一名共產黨員,曾擔任過村裡的團支部書記,思想活絡的他,很早就開始走南闖北做水果批發生意。看著村裡石山遍佈荒在哪裡,怪可惜的,而自己和村裡的年青人還得長期在外打拼,何不在這石山上做做文章呢!說幹就幹,2009年他和村裡的唐庚順、唐勇順三人承包村裡的近1000畝石山,開始在石頭縫裡掘“金”,唱響他的“石頭記”。

曾種過西瓜、油茶等,但還是以失敗而告終,不僅把在外打工的錢虧了,還欠下不少外債,他沒有氣餒,從失敗中吸取經驗。2012年在朋友的支持下,他從湖北棗陽引進早桃,全部改種早桃,打了個時間差,上市早,價錢好,銷路也好。這位農民黨員就用他的獨到眼光和一份執著堅持,硬是從石頭縫裡種出了“金果果”,實現了他的發財夢。

桂林灌陽一位農民黨員石窩窩種出“金果果”帶領村民找到致富路

灌陽月嶺村桃子豐收,唐冬初帶領村民走向致富路。

桂林灌陽一位農民黨員石窩窩種出“金果果”帶領村民找到致富路

唐冬初帶領村民種出來的桃子要比一般的品質甜度,硬度,耐運輸都要高。

唐冬初致富了,他又提高品質,提倡用有機肥種果,他不單單是品質好,而且對樹的一個生命力它會延續,正常的不用有機肥的樹十年八年它就老化了,但是用了有機肥的樹,它會增加到15年,或者是20年。為實現可持續發展,他在整個果園,採用了這個有機肥代替化肥的模式了。種出來的品質呢,要比一般的品質甜度,硬度,耐運輸都要高。而且又是綠色,又環保,又營養,又是健康食品。

水果品質好,又有渠道,銷售額年年看漲。但他沒忘記父老鄉親,他說“作為一名黨員,我只能是用我的影響力去感染到我們村的一些貧困戶,只要他們願意跟我做,我都願意帶,毫無保留地傳銷技術。”果園做大了,他需要請工人來幫忙做事,他就把這些貧困戶先請到果園來工作,然後通過教他們種植操作技術,用這種方式去感染周邊群眾,貧困戶自己有地,免費提供技術,種出來的水果,幫他們銷售。就這樣月嶺村的種植規模越來越大,嚐到種植甜頭的老百姓幹勁越來越足。月嶺村於2017年實現脫貧,77戶貧困戶有70戶已經脫貧。(唐琳春 鄭凱/文 陸仕臣/攝)

桂林灌陽一位農民黨員石窩窩種出“金果果”帶領村民找到致富路

石窩窩種出“金果果”,現在月嶺村的桃子種植規模越來越大。

桂林灌陽一位農民黨員石窩窩種出“金果果”帶領村民找到致富路

石窩窩種出“金果果”,現在月嶺村的桃子種植規模越來越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