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公文要寫出新意,務必遵循“三個”原則!

袁枚在《隨園詩話》中說:“人閒居時,不可一刻無古人,落筆時,不可一刻有古人,平居有古人,而學力方深;落筆無古人,而精神始出。”這是—種較高的職場公文寫作境界。

只要職場認知達到一定的境界,寫作理論上升到一定層次,職場寫作技能達到一定的高度,就能把別人看不到的,你能率先看到;別人想說而又說不出來的,你能率先說出來。這種對事物的獨特認識和駕馭能力,就是悟性,進入了這一境界,職場寫作就能實現寫什麼就能創造什麼,基本達到隨心所欲的境界。

職場公文要寫出新意,務必遵循“三個”原則!

達到這一境界,需要做到以下三點:

一、養成不斷總結的習慣

不斷實踐、不斷總結的過程,是突破量的積累,實現質的飛躍的過程。寫作能力的提高,離不開實踐,但提高的快慢,關鍵在於是否善於總結與吸取經驗教訓。

1、從自己的成功之處總結

總結成功,不僅能讓內心產生巨大成就感,而且更激發自己的寫作熱情。鼓勵自己探尋成功奧秘,有利於覆盤總結經驗,指導今後寫作向深層次展開。每個人的成功都絕非偶然,自覺找出規律,不僅能贏得寶貴時間,更重要的是能把握更多機遇,寫出更好的成功之作。

2、從自身的失敗之處總結

失敗是成功之母,聰明的人不會犯兩次同樣的錯誤,關鍵是要放寬心態善於接受失敗教訓。總結失敗,目的是引以為戒,下不為例,少走彎路。

3、從別人的成敗中總結

總結自己成敗是主要方面,但僅侷限於總結個人是不夠的,還必須善於總結和借鑑他人的經驗與教訓,開闊自己的視野,以便靈活自如地駕馭職場公文寫作。通過步步總結“悟”出真知,不斷深化對職場公文寫作的規律性認識,從而逐步推陳出新。

職場公文要寫出新意,務必遵循“三個”原則!

二、增強工作中的領悟能力

職場寫作能力的提高,光靠寫是很難解決本質問題的,必須幹中有寫、寫中有幹。因為職場公文與具體工作緊密相連,如果職場公文是“花”,工作實踐就是“木”,花離開木,自然難以生存。

一些工作能力強,平時善於研究問題的筆桿子,一開始不會寫,但很快就能深諳其道,寫出高質量的職場公文來。

增強工作中的領悟力,就是要在遇到問題後,能立即對這些問題進行解剖,多問自己幾個“為什麼”:為什麼會出現這一問題,這是什麼原因導致的,解決這一問題的對策是什麼?

這種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邏輯方法,正是職場寫作離不開的“三步曲”。

所以我們要幹中思,在思中寫,在寫中幹,逐步學會在幹中把握大局、解剖麻雀,在寫中深化對現實問題理性思考,將工作實踐成果轉化為凝練文章,把工作與文章融二為一,實現工作能力與寫作能力的同步提高。

職場公文要寫出新意,務必遵循“三個”原則!

三、培養不斷創新的思維品質

職場公文可以說是一種製作式寫作,入門並不難,難就難在有所突破,有所創新。如何立足崗位實踐,推陳出新,寫出創新的職場公文呢?

1、突破思維定勢,使創新成為一種寫作習慣。職場公文的思維定勢主要表現為:簡單思維、慣性思維和經驗思維。

簡單思維只一味地遵循條條框框,慣性思維是在寫作中按照從己、從眾和傳統習慣方式進行,經驗思維是憑經驗來決定寫作活動。這些都很難形成鮮明特色和個性,它與當前形勢與領導要求相差甚遠。

突破思維定勢,不僅要在規範的基礎上進行創新,更重要的是把創新當作一種寫作習慣,自加壓力,破除思維定勢,多向求解,還要有“文章不新誓不休”的進取意識。

職場公文要寫出新意,務必遵循“三個”原則!

2、尋求深刻感受,把創新與自己的真情實感聯繫起來。職場公文不僅是寫出來的,而且是在一線工作中“幹”出來的。這就需要公文執筆者,要具備親身體驗和實踐的自覺性,寫作時才能靈活融入自己的真情實感和深刻的理性思考。

3、重在解決問題,使創新成為攻克實踐中難題的重要手段。職場公文不是無病呻吟,而是旨在解決實踐中的現實問題。寫作時一定要向工作中的現實矛盾和問題聚焦,要把創新的落腳點定在解決問題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