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护城河”的滴滴,如何抵御千军万马!

导语: "护城河”概念的提出,标志着巴菲特评估企业长期竞争优势和内在价值的艺术更加成熟。

1993年巴菲特在致股东信中首次提出了“护城河”概念。他说:“最近几年可口可乐和吉列剃须刀在全球的市场份额实际上还在增加。他们的品牌威力。他们的产品特性,以及销售实力,赋予他们一种巨大的竞争优势,在他们的经济堡垒周围形成了一条护城河。相比之下,一般的公司在没有这样的保护之下奋战。就像彼得·林奇说的那样,销售相似商品的公司的股票,应当贴上这样一条签:‘竞争有害健康."

由于巴菲特的引用,护城河迅速成为商业界的一个流行词汇,指一个企业在防御竞争对手进攻时的可持续性竞争优势,从滴滴的多次战争中可以看到,滴滴是一家具有强大战斗力的企业,但绝不是一家具有“护城河”的企业。

从定位理论来看,一个公司是否成功,是否具有竞争力,不是看它的产品是否优秀(因为在今天的商业战场上,排在同类产品前几位的公司产品质量的差别很小),也不是看它的市场占有率是否第一(拥有定位的产品最终市场占有率会第一,但现在市场占有率第一的产品未必具有定位战略),重要的是公司的产品在消费者心智中占有一席之地。

如果你是一家公司的CEO,哪些类型的竞争优势能在竞争中保护你呢?你如何才能拥有一条如巴菲特所形容的宽阔的“ 护城河 ” 来保护自己呢?

没有“护城河”的滴滴,如何抵御千军万马!

巴菲特在当时的描述如下:

“就投资一家企业而言,关键不在于其所在的行业将给社会带来多大的影响,也不在于企业将取得多大的增长,而在于公司拥有的竞争优势以及竞争优势能持续的时间。只有拥有宽广、可持续‘护城河’的产品和服务才能给投资者带来丰厚回报。”

在中国,同样也有一批具有宽广护城河的企业。比如,贵州茅台、云南白药、格力电器、阿里巴巴与腾讯控股等企业,这些企业的产品与服务都构建了足够宽广的护城河,可以从容应对竞争对手的进攻。

没有“护城河”的滴滴,如何抵御千军万马!

滴滴与美团点评的攻防战是中国商业界的热门话题,也是研究护城河理论的一个经典案例。从长期投资角度来看,滴滴与美团点评谁更具有宽广、可持续的护城河呢?

互联网出行市场风暴来临,滴滴已不具备核心竞争力

中国目前的互联网出行市场,除了滴滴,只剩下易到用车、神州出行、嘀嗒拼车、曹操专车与首汽约车等几个较小规模的网约车平台,滴滴市场份额一家独大。但回溯滴滴出行的发展历程,滴滴又不像今天市场份额显示的那样坚不可摧。

滴滴和快的打车都诞生于2012年,自成立之日开始,两家企业便保持着惊人一致的发展步调,融资金额、融资时点与市场份额都极为接近。双方背后也分别站着腾讯控股和阿里巴巴集团两家巨头企业。

由于滴滴与快的在补贴大战中烧钱严重,2015年2月14日,情人节当天,在双方资本方的撮合下,滴滴与快的合并,快的品牌逐渐被放弃。如果不是因为资本的撮合,滴滴还将与快的继续陷入长期缠斗,胜负难料。快的并非被滴滴打败,而是被双方资本联手做掉。

合并优步中国后,滴滴又遭遇新的竞争对手易到用车。在乐视完成对易到的战略投资后,易到开始对乘客与网约车司机进行高额补贴。面临易到的低价进攻,滴滴依然束手无策,如果不选择降价,只能接受乘客流失与网约车司机流失,如果低价应对,只能继续高额补贴,带来更大亏损。

由此可见,滴滴并没有展示出任何优于竞争对手的核心能力,优于对手的只是在战术层面的执行力。

没有“护城河”的滴滴,如何抵御千军万马!

随着2017年美团上线打车业务进攻滴滴主业,滴滴上线外卖杀入美团业务腹地,两家本来平行发展的超级独角兽企业突然站到了彼此的对立面。由于滴滴与美团点评都是中国互联网行业的明星企业,谁将赢下这场攻防大战,备受瞩目。

美团在出行市场上对滴滴的进攻

滴滴出行成立于2012年7月,至今已经发展成为一家涵盖出租车、专车、快车、顺风车、代驾及大巴等多项业务在内的一站式出行平台。

自从滴滴和美团杠上以后,大家都在猜测被滴滴垄断的打车市场究竟会有什么样的变化。这不,美团打车上线还没几天,打车市场已经开始有所变化了,美团很快就拿到所进入城市网约车市场1/3的份额。根据某移动应用数据公司分析,美团打车登陆上海不到一个星期,iPhone客户端的APP下载量连续6天超过了滴滴出行,目前在中国APP Store免费榜中排名第八。可以说,美团打车初上线的成绩还是比较亮眼的。

面对美团打车的进攻,滴滴就像之前面对快的,优步与易到的竞争一样,并没有什么好的防御方法。

滴滴在外卖市场对美团点评的反击

面对美团的强势进攻,滴滴在保证自己核心业务推进的同时也在积极的拓展新业务,而正对美团发起的反攻,无疑就是滴滴的外卖业务了。也许在这场进攻防守的同时,滴滴还是想在更大的层面上掌握出行市场的主动权的。

上线外卖,只是滴滴面对打车主业被美团袭击的被动应对,但这可能并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没有“护城河”的滴滴,如何抵御千军万马!

在互联网领域,一旦在单一市场领域处于垄断地位,往往可以拿下巨大的超额利润,但滴滴需要思考的是,从中赚取的利润是否存在不合理的一面,是否过多的剥夺了两端的利益,是否能稳定双边关系,那么如果从这一点入手,才有更好的思路。

因为从美团与滴滴当前的估值可以看出,滴滴仅仅是做打车,但估值达到了565亿美元,而美团是吃喝玩乐一体化布局,但其市值估值此前仅为300亿美元上下,不过据彭博社消息称,美团正在讨论最早于今年年内在香港IPO,估值600亿美元,但笔者认为,美团能否达到这个市值高度尚有疑问。

这从侧面反映出,外卖业务是重资产,是高人力投入、长流程的复杂业务,在盈利上与网约车业务相较差距甚远,其市场溢价相对于轻资产、平台型经济的出行市场来看,其业务的价值要小的多,门槛也低得多。

因此出行市场的蛋糕对应着的刚需与市场重要性要远远超过外卖市场领域。

因此,这再一次提醒滴滴,仅仅做外卖来反击美团明显是以大博小,以瓷器碰瓦片,是不划算的,滴滴需要在自身的打车业务上设立更高的准入门槛。外卖市场不仅需要庞大的地推团队与骑手团队,更需要深耕服务才能撬动品牌商户,美团外卖已经在这些领域构建了宽广的护城河。而滴滴外卖一定程度上属于“围魏救赵”的被动应对,其是否在外卖市场拥有孤注一掷的决心,还有待观察。

社会风波,网约车安全成为最大的难题!

“2018年5月5日晚间,一名21岁的空姐从郑州航空港区搭乘一辆顺风车前往市区,随后失联。警方在5月8日早间发现该名空姐的尸体。”这并不是网约车行业发生的首次乘客遇害事件,一名21岁空姐的离去再次拷问网约车的安全准则。

网约车安全管理成为最大的难题!

没有“护城河”的滴滴,如何抵御千军万马!

新一轮的投资倾斜

2017年10月19日,美团点评完成最新一轮的40亿美元融资,投后估值300亿美元,此次融资由腾讯领投。

2017年12月21日,滴滴出行也宣布完成最新一轮40亿美元股权融资,投后估值550亿美元,此次融资由软银资本领投。

从最新一轮的投后估值看,滴滴出行保持了对美团点评的优势。但随着滴滴与美团的全面开战,投资人对二者的投资价值开始有了重新认识。投资者接下来会选择支持具有更宽广护城河的企业。美团点评与滴滴的这场攻防大战,虽然还远未到决出胜负的时候,但胜利的天平已经开始向美团点评倾斜,这对滴滴出行颇为不利。

没有“护城河”的滴滴,如何抵御千军万马!

就目前的形式来看,在处于垄断地位的情况下,滴滴的对手只是自己,它若决心要干掉竞争对手不难,难的是如何做到民心所向,这就需要程维抛开滴滴高估值带来的压力,跳出业务细节,在商业模式上进行突破性创新,并构建能给滴滴真正带来可持续竞争优势的护城河。如何让司机群体更为稳固,如何在短时期内打乱美团的节奏,并作出平台策略的调整,让舆论口碑的正向价值与主动权倒向自身,是滴滴当前应该考虑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