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中的端午節——悠悠粽子情

记忆中的端午节——悠悠粽子情

记忆中的端午节——悠悠粽子情

扶植學術、激勵創新、鑄造精品、傳播知識

记忆中的端午节——悠悠粽子情

賽龍舟

记忆中的端午节——悠悠粽子情
记忆中的端午节——悠悠粽子情

吃粽子

端午節是我小時候很喜歡的節日,因為在我看來,它就和春節一樣,在正式開始之前,就有很多比過節本身更有趣的事情,比如系五彩絲,插艾草,掛菖蒲。而對於孩子來說,這些小序曲中,最吸引人的就是包粽子了。

我的家鄉是個臨水而建的小鎮,不算富庶之地,卻也是個魚米之鄉,傳統的習俗一直保存得很好,很多東西也傾向於手作。每至端午,家家戶戶的女人們都會結伴去摘節日要用的粽葉。小時候,我總是提著個比自己大一圈的竹籃,樂顛顛地跟在奶奶後面。奶奶有經驗,挑的粽葉片片青翠,寬大柔軟,帶著清甜自然的野香,聞一聞就令人神清氣爽。

家中平常吃的都是粳米,顆粒分明,緊實彈牙,可包粽子卻一定要用糯米,因為糯米甜膩軟糯,黏滑馥郁,蒸煮後,能最好的固定住粽子的形狀,不會出現鬆散的情況。

每次包粽子的時候,我都像是一個垂涎著魚乾的小貓,興奮地縮在奶奶身邊,看她將幾片粽葉從清水中取出,錯開摺疊,雙手輕輕一翻,剛剛還扁平的粽葉頃刻間就變成了漏斗狀,接著再放一小把糯米,“嘩啦啦”的碰撞聲中,奶白色的糯米粒與碧綠的粽葉搭配在一起,宛如白玉翡翠一般,輕而易舉就抓住人的視線。奶奶動作嫻熟,放完餡料後,手指幾下翻動間,一個四角形的粽子就包完了,再纏上一根白棉線,剪刀咔嚓一聲,大工就告成了。

小時候在我眼中,包粽子就像是變魔術,它對我有著難以抗拒的誘惑,我極力模仿奶奶的每一個動作,可總是會落得個東施效顰的結果,包出的粽子不僅畸形,而且總會有糯米從角落裡漏出來,給我一個下馬威。

煮粽子是整個環節裡最難熬的,對於早就垂涎三尺的貪嘴小孩子來說,這是對他們耐性的極大考驗,隨著木柴一點點燃盡,粽葉特有的清香被蒸氣漸漸擴散,縈繞在所有人的鼻尖心上,這是自然的饋贈,在人類的雙手裡繼續演化出更精彩的風味。

奶奶包的粽子總是個大又緊實,形狀端正,是鎮子裡數一數二的。每次粽子剛出鍋,奶奶總會親手從鐵鍋裡挑一個給我,每次被我吃到的粽子毫無懸念總是最甜的那一個,裡面的蜜棗塞得滿滿當當,吃一口能甜到心裡去,久久停留在口齒間。而很多年之後,我才知道,每次被我拿到的粽子,白棉線的結釦處總是和別的粽子不一樣,奶奶就用這樣的小動作,把最甜的粽子留給她最疼愛的小孫女。

又快到一年端午時,媽媽打電話告訴我,奶奶已經包了很多蜜棗粽子留著等我回家吃,放下電話,眼前就浮現出奶奶將一個熱乎乎的粽子剝好,笑著放進我的小碗裡的場景,潔白的糯米里滲出蜜棗焦色的甜汁,咬下一口,心裡充斥的是甜甜的幸福。

端午是一個節日,粽子就是一種情結吧,帶著平凡而溫馨的味道。

“你有沒有特別的端午記憶呢?”

歡迎留言~

殷慧敏,教育相關專業在讀大學生

一、來稿基本要求:

  1. 對於已發佈的稿件,請直接附上鍊接,註明來源和在哪些地方投遞過

  1. [email protected]

  2. 文章被採納後我們會與您取得聯繫,支付稿費

長按二維碼

人文在線

專注於學術出版

客服QQ:2219584093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