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小重山》两首,宋徽宗与岳飞的词,你比较喜欢谁?

宋词《小重山》两首,宋徽宗与岳飞的词,你比较喜欢谁?


宋徽宗赵佶与岳飞岳武穆,想来都不会陌生。

前者是北宋著名的亡国君主,一位偏爱书画金石的风流成性的天子。瘦金体字画名传天下,更有许多如名妓李师师的这些风流韵事。

后者是南宋著名的抗金爱国将领,军事谋略奇才,忠义勇武,作为民族英雄传扬至今。

前者是君,后者是臣。只是宋徽宗作为君王明显是不合格的,痴迷书画丹道,重用奸佞,致使亡国,造成了历史中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靖康之耻”。

岳飞与宋徽宗自然有一定的联系,自从这场旷古未有的靖康之此发生后,就与许多南宋爱国将领及文人诗人都有着联系。可见,宋徽宗真的影响了太多的仁人志士。

下面,来赏析这两首格调相同却意韵不同的《小重山》词。


宋词《小重山》两首,宋徽宗与岳飞的词,你比较喜欢谁?

小重山
罗绮生香娇上春。金莲开陆海,艳都城。宝舆回望翠峰青。东风鼓,吹下半天星。
万井贺升平。行歌花满路,月随人。龙楼一点玉灯明。萧韶远,高宴在蓬瀛。

宋徽宗的这首《小重山》,单看上阙的话,还隐含些香艳意韵的。以香艳看上阙,在来看下阙,全诗就是一幅香艳诗及香艳画。

当然,此时的宋徽宗已被掳掠至金国的五国城。自然不会是香艳诗了,这种命不保夕的情况下,更多的是他的伤感慨叹。从此诗中大体看出,即便岳武穆真的能把他迎回,依然还会是那风流模样。

观宋徽宗的词,就会让人想到南唐后主李煜来,两人就如同一个人般。爱诗词书画,爱美人,爱风流,唯独都不爱江山。

罗绮生香娇上春。

这一开头宋徽宗依然还想着“罗绮生香”的画面,以前的生活是好,可惜悔之晚矣。

紧接着以“金莲开陆海,艳都城。”来描绘回忆起汴京城那万花盛开的场景,一幅美好如春的画面。

宝舆回望翠峰青。这便是宋徽宗回想起他做皇帝时的生活了,坐在“宝舆”上,由宦人抬着观览这湖光山色。

好一幅君王惬意的生活,然而“东风鼓”起,战鼓阵阵,把宋徽宗的美梦给吹醒了。这一吹不要紧,而是“吹下半天星”!一把东风,将半个大宋江山给吹没了。

宗室罹难,宫妃沦落,百姓漂离,这一幅活生生的凄凉景象,不知道宋徽宗可曾悔悟否。

万井贺升平。宋徽宗回想到他在位时的,那大臣恭贺的国泰升平景象。从这一句,不难看出他自欺欺人的行为,不知道如何来的勇气说在位时国泰民安。

想象着“升平”气象,与佳人“行歌花满路,月随人”的风流场景,夜夜笙歌,“龙楼一点玉灯明”的美好生活。

是的,多么美好。只是,“萧韶远,高宴在蓬瀛”。一幅梦里看花的想象世界。琴箫之声很远,宴饮于蓬莱瀛洲这般神仙之地。

蓬瀛:指神话中的蓬莱,瀛洲这般海外神仙之地。这里形容人在做梦。

纵观全诗,确实是看到了宋徽宗的悔,只是他不多的词作里几乎都是回想他做皇帝的美好生活。而这首诗更有种悔虽悔,却又自欺欺人的味道。或许他曾经悔了,只是他依旧没有把百姓放在心上。

宋徽宗的悔,只在于他的自怜自伤。并没有真正的意识到,他本来就是一个不合格的君王。


宋词《小重山》两首,宋徽宗与岳飞的词,你比较喜欢谁?

小重山
昨夜寒蛩〖qióng〗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岳飞给人的感觉总是英武豪勇的,而偏偏的这首《小重山》写得如此婉约。

因为宋徽宗的原因,造成了旷古的“靖康之耻”。这成了无数仁人志士的遗恨,宗泽在临死前大呼着“过河!过河!”,辛弃疾在病榻上大呼“杀敌!杀敌!”而终。

然而,在岳飞、韩世忠等等这些爱国之士的努力下,河过了,敌杀了。最终,换来的也只不过是十二道撤军金牌。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皇帝都不关心这恨与不恨,只想着他安逸的生活,尊贵的皇位。作为臣子,再恨又有何用呢?过于热心,只会让统治者疑心,产生一种

“皇帝不急太监急”的心理。

也无奈,岳武穆会于夜深人静时,由梦中惊醒,无处去诉说自己内心中的苦闷。

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这上阙,把岳飞这种苦闷忧愁,孤独无人懂的心理描述得淋淋尽致。

昨夜,寒秋里的蟋蟀不住哀鸣。睡梦里回到故乡,却见千里山河战火延绵,一瞬间被惊醒,原来此时已是三更天。卧踏起身,独自一人绕台阶踽踽而行。夜深人静,帘帐外,明月当空,月色朦胧。

这里的“鸣”、“惊回”、“独自”、“悄悄”,皆表述了岳飞此时此刻这苦闷难言的心理。

战事顺利,克复中原也只在朝夕之间,然而朝廷的一道“议和”令,让一切转瞬成空。月凄凉,清浊之间,这难言的孤独苦闷无处诉说,唯有自己婉转而吟。

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岳飞一生立志报国,克复中原,故而“白首为功名”。

“旧山松竹老”,是指在金人铁蹄下沦落的山河及故土父老乡亲。只是,朝廷的“议和”旨意,将收复故土的归期变得遥遥无期。

古有伯牙子期抚琴,唱和高山流水。而朝廷的一片的议和之声,使得岳飞孤掌难鸣。国家的未来及命运,使得岳飞心情极为沉重,然而这种沉重与苦闷,又不是朝中那些人能懂的。

故而,也唯有低吟婉转的浅唱:“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高山流水知音稀,瑶琴心事谁人听。议和声阵阵,十二道金牌传来,罪名“莫须有”,血洒风波亭。精忠报国,克复中原,成了岳飞岳武穆一生的遗恨。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宋徽宗的“悔”,岳武穆的遗恨,成了咏叹!两首《小重山》,你最爱哪一首呢?


宋词《小重山》两首,宋徽宗与岳飞的词,你比较喜欢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