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證券報齊發聲:A股不具備持續大跌基礎 理性看待漲跌

中證報、上證報、證券時報、證券日報頭版齊齊刊登評論,稱市場運行基礎的有利因素並未發生改變,投資者應保持冷靜、理性看待。

中國證券報:經濟有底氣調控有空間 A股不具備持續大跌基礎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從生產來看,工業穩定增長,1月至5月,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9%,增速與1月至4月持平。從消費來看,今年以來,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月至5月增長9.5%,總體延續較快增長態勢。

分析人士認為,A股估值處於歷史低位,低估值帶來高安全邊際。目前位置機會大於風險,市場在反覆磨底之後,仍會回到基本面主導軌道上。

從亞洲金融危機到美國次貸危機,市場“逢八危機”擔憂未散。實際上,2018年全球經濟迎來複蘇之春,全球政策正加速從需求側刺激轉向供給側改革。

業內人士認為,作為先行者,中國供給側改革已經初具成效,短期來看,中國穩增長政策儲備充足,後續有較大持續釋放政策紅利的空間。中長期來看,各領域改革將加速推進,成為中國經濟新韌性的基石。

上海證券報:股市運行的有利因素並未改變

股市是預期市,也是信心市。雖然昨日滬深股指跌幅較大,但理性分析,支撐市場運行基礎的三大有利因素,包括宏觀經濟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仍在持續、流動性將保持合理穩定、市場運行的基礎性制度日漸紮實等並未發生改變。

同時,隨著近年來各項基礎性制度建設不斷深入推進,金融去槓桿、金融防風險工作日益收穫實效,我國市場應對、抵禦外部擾動的能力也在增強。放量急跌反映了市場在短期內的悲觀情緒,但情緒宣洩過後,投資者也應理性看待市場的起落漲跌,客觀認知影響市場運行的短期因素和長期因素。

證券日報:我國經濟基本面不支持股市大幅下跌

6月19日,國內股市出現大幅下跌,但從我國經濟基本面特別是龐大的國內市場潛力和產業升級的驅動力量來看,經濟保持穩定增長、資本市場保持穩定運行並不斷提高吸引力是大趨勢。最新的上市公司一季報顯示,滬深股市3500多家上市公司中,六成多一季度業績同比增長,三成多業績同比下降。資本市場作為支持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平臺,將繼續發揮重要支撐作用。

證券時報:面對市場波動 不妨多一分冷靜

市場有漲有跌本屬自然,A股波動也有其自身運行規律,但昨日市場走勢明顯脫離了基本面,擔憂情緒籠罩市場。一方面,周邊股市的不穩定狀態,讓A股無法獨善其身。國內資本市場和境外市場的聯動越來越緊密,外圍市場對A股的影響越來越明顯,全球市場的普跌讓A股也被捲入其中。而股權質押,上市公司被平倉的比例很小,大多數受影響的公司多通過延期質押、解除質押的方式緩解壓力。

擔憂情緒被放大,就容易做出不理性的拋售行為。投資者更應該保持冷靜,理性看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