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人承建的甘肃铁桥 屹立百年不倒 被誉“天下黄河第一桥”!


位于甘肃兰州滨河路中段白塔山下的中山桥,建于清光绪33年(1907年),铁桥长234米、宽7.5米,由德国商人承建,是兰州历史上最悠久的古桥,也是5464公里黄河上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桥梁,因而被誉为“天下黄河第一桥”。

兰州历来是中原与西域往来的必经之地,然而穿城而过的黄河却成为这一交通枢纽一道难以逾越的障碍。明清时期,兰州黄河段仅依靠始建于明洪武五年的浮桥过河,每年冬季黄河结冰时拆移,春天冰融时再重新搭建,花费非常巨大。

1906年10月,清政府与德国泰来商行签约,实施了兰州黄河铁桥的修建工程。德国人聘请了美国桥梁工程师和被誉为“华夏小鲁班”的天津工匠刘永起,招募大批华工昼夜施工,仅用两年多时间就建造起这座6墩5孔铁桥,使黄河天堑成为了通衢大道。

100多年前,在水流速度极快的黄河上架起如此雄伟的铁桥堪称奇迹,建桥所用的400万吨钢材,包括每一个铆钉、铁条,甚至油漆全部为德国购置,在当时国内极其落后的运输条件下,由马车历时9个月从郑州运至兰州黄河岸边,过程十分艰辛。

建造铁桥的工程仅花费白银30.66万两,约相当于现在的人民币5000万元,被后来曾任民国政府交通总长的叶恭绰评价为“最节俭的工程”。1942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黄河铁桥更名为“中山桥”,并沿用至今。

自1909年通车以来,中山桥历经无数次冰凌冲击、洪水冲刷、地震摇撼和战火洗礼,至今巍然屹立。1989年一艘260吨的满载船撞上桥墩,全兰州都感受到了震动,而大桥却安然无恙。后来维修时发现,整座大桥的260余万颗螺钉竟无一松动。

中山桥的保固期为80年,1989年保固期满后德国方面曾致函兰州市政府,在询问铁桥状况的同时,申明合同到期。作为黄河上修建最早和唯一保存至今的近现代钢架梁桥,中山桥如今已成为兰州市最重要的地标,假如有机会的话,您也不妨来这里走走转转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