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与张辽一般多次易主,接连坑害关羽刘封,终因为人反复而死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割据,诸侯争霸。在这段历史之中,涌现出了许多武将谋士,在这些武将谋士的辅佐下,一个个诸侯在乱世中崛起。由于最初割据势力众多,各大势力之间相互角逐,争夺地盘,最终大浪淘沙,仅剩下曹操、刘备、孙权三足鼎立,因此许多人都曾更换主公。如当年张辽先后在丁原,董卓,吕布手下为将,直到吕布身死才投靠的曹操,后来在合肥之战中大破孙权十万大军,威震逍遥津,就此成就赫赫威名,为后世所知。而有些将领也曾多次易主,虽然在最初飞黄腾达,最终却没能有一个好下场,比如孟达。

此人与张辽一般多次易主,接连坑害关羽刘封,终因为人反复而死

孟达是扶风郡郿人,本字子敬,为避刘备叔父的名讳而改字子度(演义之中字子庆)。建安初年,天下战乱不休,饥荒不断,相较而言,益州比较安全,因此当时孟达与法正一统进入蜀地,依附刘璋。当年曹操攻打荆州时,刘璋派张松为使者面见曹操,以表敬意。只可惜曹操没有对张松以礼相待,张松怀恨在心,回到益州后就劝说刘璋与刘备结盟。刘璋深以为然,安排法正与刘备见面,并在刘备入蜀时安排孟达与法正一同接待。

此人与张辽一般多次易主,接连坑害关羽刘封,终因为人反复而死

刘备与曹操争夺汉中时,孟达受命攻打房陵。由于房陵在太守蒯祺的带领下强烈反抗,孟达虽然攻克了房陵,却也难以攻克随后的上庸。刘备见孟达势弱,于是将自己的义子刘封派了过来与孟达会合,两军一同对上庸发动攻势。最终上庸城破,刘封与孟达二人共同镇守城池。

此人与张辽一般多次易主,接连坑害关羽刘封,终因为人反复而死

此时的刘封已是汉中王之子,又是能征善战的将领,眼界与心气自然逐渐拔高。在上庸城中,刘封竟然明目张胆的夺走了孟达手中演奏鼓乐的乐队,这让孟达愤恨在心。但刘封的权势地位远高于孟达,孟达自然敢怒不敢言。在这样的情况下,他逐渐有了二次易主的心思。正好此时关羽因兵少,攻樊城而不得,反被徐晃带领大军围住,关羽多次向刘封写信,要求刘封发兵救援。此时孟达看到了可乘之机,于是他劝刘封绝不可发兵救援,毕竟上庸刚刚被破,城中还很不安稳,如果此时分兵救援,上庸随时可能发生反叛。更何况关羽骁勇,刘封不去也不会有事,去了也不过是锦上添花,没有什么实际的作用。而刘封本来与关羽之间的关系也不好,于是听从了孟达的建议,没有出兵援助关羽,导致关羽最终兵败身死。

此人与张辽一般多次易主,接连坑害关羽刘封,终因为人反复而死

刘封万万没想到的是,上庸不安稳的因素并不是别人,正是孟达自己!孟达见关羽身死,当即易主曹魏,与徐晃等人攻打刘封,逼得刘封兵败逃回成都,最终被刘备赐死。而孟达则因为攻破刘封有功,成为原来东三郡合并而成的新城郡的太守。可以说,孟达因为自己的投机,再次加官进爵,受到重用。

后来诸葛亮北伐,与司马懿对峙。诸葛亮深知孟达为人反复的特点,于是引诱孟达归顺蜀汉。当时孟达颇受司马懿的猜忌,处境十分尴尬,于是他再次易主,投奔蜀汉。只可惜这一次易主并没有给孟达带来高官厚禄,而是被司马懿生擒后诛杀。

此人与张辽一般多次易主,接连坑害关羽刘封,终因为人反复而死

笔者认为,孟达的数次易主,投机意味太强,没有念过半分情分,因此为世人所不喜。正因如此,后世对孟达的这数次易主多有嘲讽,这也算是孟达罪有应得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