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离了专注力的一万小时定律,都是无用功

脱离了专注力的一万小时定律,都是无用功

我睡觉也睡够一万小时了

文 / 凉爽

著名的一万小时定律来自格拉德威尔的书《异类》——“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

对于某一项技能,我们需要投入10000个小时。按照每天工作八个小时,一周工作五天,那么成为一個领域的专家至少需要五年。

我们可能会质疑,几十年来一直睡觉吃饭,也花了不少于一万小时了,为何还会隔段时间失眠,掌握不了睡眠的奥秘,也不会规律和健康饮食。这是为什么?

任何脱离了专注力的一万小时定律,都是无用功!

脱离了专注力的一万小时定律,都是无用功

脱离了专注力的一万小时定律,都是无用功

精准到一万小时,就能专业到极致?

不用专业领域技能的习得并不总需要一万小时。心理科学史上从来不存在一个精确的一万小时。Hacker News网站有证据表明,优秀的专业演员的技能习得需要3500小时左右,记忆类专家只需要数百小时左右。

而且成功与练习时间不成正比,练习的成果也不与时间成正相关。

原因在于身体素质和智力条件有差异,也取决于练习的方法。

古希腊哲学家欧布里德的理论——沙堆悖论,可以驳回一万小时定律。

1粒沙子不是堆。如果1粒沙子不是堆,那么2粒沙子也不是堆;如果2粒沙子不是堆,那么3粒沙子也不是堆;以此类推,9999粒沙子不是堆;因此,1万粒沙子还不是堆。

因为1和1万之间并没有设定明确的边界,具体是多少呢?没有人知道自己从事这专业技能成为专家那一刻是精确到了几个小时。

脱离了专注力的一万小时定律,都是无用功

脱离了专注力的一万小时定律,都是无用功

刻意练习的行动力清单

披头士乐队20世纪60年代初在德国汉堡演出之前,大约花了一万个小时来练习;

比尔盖茨大约花了一万个小时来编程,以磨砺技能,为日后创办微软公司奠定基础;

2013年宣布退隐,七十七岁的宫崎骏携新作《毛毛虫波罗》复出;

年幼的莫扎特听到某种乐器弹奏出来的调子,无论哪种他都能准确辨别出来。

某些人大脑里有着极其固定的回路,这些回路决定了我们的能力。有了一定程度的训练之后,天生的才华得以充分的提升。所以,有着超人般能力的专家,是训练的产物。

不可否认,人类的本性的贪图享乐。我们打败的须得是人性。持续练习,突破极限。

刻意练习的精髓——

1. 带着目的去练习

2. 提升动力,持续地练习

3. 练习需要专注,需要走出舒适区,也包含正反馈

脱离了专注力的一万小时定律,都是无用功

脱离了专注力的一万小时定律,都是无用功

1万小时的真相

前文也提到时间和吃饭早已1万小时的问题,大学四年学习专业的时间也早已超过1万小时,为何本科毕业的人并没有成为该行业专家。有些人甚至被问“大学四年学了什么?”的时候哑口无言。

是因为没有专注。

迟到、逃课,上课睡觉,作业拼拼凑凑马虎完成,考试临时抱佛脚……这早已成为了当代大学生最显著的行为形象。

记得小时候学习英语背课文的时候,妈妈总是在我每天早上起床的同时反复播放英语课文的录音。久而久之,无论是我没理解含义的现教课文,还是还没学过的课文,我都能倒背如流。因为6-12岁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认知发展中的记忆发展仍然是机械记忆为主,这种方法在小学阶段非常适用。但是到了初高中阶段,随着英语课文的难度增强,长度增加,机械记忆发展为意义记忆,我已经不能够熟练掌握课文了。是因为少了选择性专注和强化理解。

分心,是阻碍你成就卓越的绊脚石。

我们越是分心,越难深入思考,越难专注练习;思考时间越短,训练时间越不够,我们越容易流于肤浅、行于表面,越不可能成为专家。

于是,我们过分地高估了自己的天赋,存在“我不能”的误导思想,低估了练习效应。

花了一万小时的工作,脱离了专注力,都难以成功。

Reference

1、《刻意练习》安德斯·艾利克森 . 罗伯特·普尔 . 机械出版社

2、《专注》 丹尼尔·戈尔曼 . 中信出版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