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络真的存在吗?

经络真的存在吗?

这个题目一定会引起很多人的反感,数典忘祖的不孝子孙刚诋毁完了张衡地动仪,又要对国粹下毒手了。请您先不要激动,万事都抬不过一个“理”字,请耐心看看我说的有没有道理后再表态。

经络是否存在?这在老百姓心目中是确凿无疑的,就好像人有鼻子耳朵一样确定,但在学术界却是一个常年研究的课题,国家为此投入了很多科研经费,相关的研究成果和论文也出产了很多。所以说,这是一个可以公开研究和讨论的话题,并不是一个舆论禁区。

不止中国学术界在研究,国外学者也有研究,例如朝鲜平壤医科大学的金凤汉教授,他从1954年就开始研究经络系统,并得到了政府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1962年公布的证实经络系统的研究报告引起了震动,人民日报用两个半的版面进行了报道,作为鼓舞民族自信心的好事进行了宣传。

但是,中国学术界的态度却截然不同,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召集专家进行了研究,组织中国科学家代表团赴朝调研,发现了金凤汉研究所的重大问题,回国组织了多起验证性实验,最终否定了金凤汉的研究结论,无可置疑地揭示了金凤汉研究所造假的事实。朝鲜官方觉得丢了脸,以“同事揭露”为由进行了处理,金骗子消失了,朝方对外公布的原因是“自杀”。

经络是中国老祖宗发明的,中国人比任何国家的人都更希望经络系统得到科学的证明,但实事求是是第一原则,假的就是假的,绝不能用造假的方法来支撑祖宗的学说,否则就是对祖宗的羞辱。揭露金骗子的中国科学家因当时的政治环境还受到了打击,他们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不惧后果坚持真理的风骨值得我们敬仰和学习。

如何考察一个事物是否存在?首要的就是“形态学”的证据,凡是实体存的事物都必定会占距一定的物理空间,例如一盘电线的形态是圆盘状的,它占据了一定的物理空间,大铁皮柜里可以放得下,但火柴盒里一定放不下,原因就是火柴盒的物理空间不够。

用“是否占据物理空间”来衡量经络的实体存在性,就会发现根本找不到它所占据物理空间的任何证据,而所有已知的知识都否定了经络占据物理空间的可能。现代医学对人体构造研究得已经很透彻了,肉眼看不见的毛细血管等组织也都能被显微镜观察出来,无论它们尺寸多小,但都占据着一定的物理空间,它占据了这里,别的组织就不能再占据这里了。

设想一个大腿的横截面,每一平方微米甚至每一平方纳米都明确地占据着已被命名的生理组织,根本不存在占据着一定物理空间且现代医学还未知的组织结构,这就已经完全排除了经络作为实体物质存在的可能性。

外科医生做手术时会刻意避开血管和神经,因为血管和神经是占据一定物理空间的实体存在,通过控制手术刀的物理空间位置,使之与血管和神经所占据的空间位置不重合,就达到了不切断血管和神经的目的。而经络呢?它根本就不占据物理空间,因此也谈不上控制手术刀的位置与之物理空间不重合,因此全世界的外科医生包括中国外科医生,在做手术时都是不考虑经络的,就是根本当之不存在。

外科医生若是切断血管,血会一下子就喷出来,若是切断了神经,后果会更加严重,而全世界的外科医生每天都切断了无数看不见摸不着的经络,中医经典中所述的经络断后的严重后果,却从来也没有发生过。

现在,无论再笃信中医的人,都无法回避这个事实,即经络并不是占据一定物理空间的实体组织。如果他们不服气,那就让他们找出来经络这个独特组织到底在人体的哪嘠哒?这是他们根本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金骗子当年认定经络是不同于其它科学已知的人体组织的实体存在,这就逃不过“形态学”的拷问,无论再小也得必须找出它客观存在的证据,中国科学家按他的方法啥也找不到,金骗子自己找到的证据也从来没在学术论文中公开过。

自金骗子之后,经络研究就基本放弃了“具有形态学支撑的实体物质”的证实方向,因为谁敢有这个主张,就得必须把实体物质扒拉出来,否则就跟金骗子是一样的下场。即使再笃信经络理论的学者,不管他是否公开承认,其实都默默地放弃了“经络是具有形态学支撑的实体物质”的主张。

那么,古人知道经络并不是占据物理空间的实体存在吗?显然不是的,古人认为经络就是实体物质。《内经》有云:“若夫八尺之士,皮肉在此,外可度量切循而得之,其死可解剖而视之。……脉之长短,血之清浊,气之多少,十二经之多血少气,与其少血多气,与其皆多血气,与其皆少血气,皆有大数。”这就说明古人认为经络是实体物质,而且十二经脉中都有血,这不就是血管吗?

既然经络不可能是独占物理空间的实体物质了,那它还有其它形式存在的可能性吗?答案是有的。继续拿电线来说事,如果接上电,电线中间的金属线里就会有电流的存在,经络也有可能像电流一样,以依托其它实体物质的传导形式存在着。

现代科学对人体结构的研究实在是太深入了,已经把“具有形态学支持,占据物理空间的实体存在”的证明路子堵得死死的了。因此“不独占物理空间,依托其它组织,以传导形式存在”就成为了证明经络存在的唯一可能,这也是现代科学研究经络存在的唯一路子,在这条路线也有过不少研究,基本路子是“在中医经典所述的经络沿线上,通过科学方法发现其存在着特异性的传导现象,例如与周边组织截然不同的电传导率或生化反应特性等”。

在众多的“传导特异性”的研究方向中,“低电阻”是最常见的,这其实是上世纪50年代时由日本人率先提出的研究路子,当时此人提出的是穴位处的电阻率比其它部位要低,现在研究的路子是偱经方向的电阻率低,从而验证经络是存在的。

这方面的研究论文不少,因为有支持中医药现代化的研究经费,申请科研项目相对容易,每年都有一些博士硕士靠经络课题毕了业,我看过一些这样的论文,每个研究的方法都不太一样,探针的个数、测量间距、座号波形、信号频率等参数也都没有标准,其研究结果基本都没有别人重复过。

即使循经方向的皮下疏松结缔组织的电阻率低,也不能证明这种有特异性的传导就是经络,更有可能是该处组织的体液较多导致的。这里面有个逻辑问题,即使循经方向就是低阻的,那也不能说明低阻方向就是经络,更何况老祖宗从来就没说过循经方向就是低阻的。

还有什么辐射场摄影法、超声波摄影法、红外线热成像法等,方法虽然不同,研究思路都是一样的,都是试图利用科学手段发现循经方向有某种特异性,但问题也是一样的,即使找到特异性,也不能证明那就是经络,这就是这类验证性实验设计的根本性问题,更何况“特异性”本身就缺乏他人的重复性实验的确认。

我给学生讲授实验设计时会讲个例子:你想找个鸡蛋,然后到处摸啊摸,终于摸到一个圆蛋蛋,你兴奋地说“我找到鸡蛋了!”但是且慢,鸡蛋的确是圆蛋蛋,但圆蛋蛋可不一定就是鸡蛋,它还有可能是鸭蛋、鹅蛋、石头蛋,你必须得证明这个圆蛋蛋就是母鸡下的蛋。

经络到底存在不存在?即使相同的证据摆在面前,不同的人也会有不同的答案,这源于不同的思维方式。科学的思维模式是这样的:除非有可靠的科学证明了它存在,否则就认定为不存在,鉴于没有可靠的证明经络存在的科学证据,所以就应该认为经络并不存在,除非以后有可靠的科学证据出现,才会改变旧观点。

这是篇摆事实讲道理的文章,没有一点火星子气,您可以完全不认同,欢迎有理有据地批评,但请不要扣帽子和谩骂,您能做到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