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喝酒的感觉是怎样的?

一个人喝酒的感觉是怎样的?

今天写的纯属信笔由缰,聊聊一个人喝酒的感觉。

自古讲究诗酒风流,闻一多先生在西南联大上课那会,总会边敲着桌子,边和着节拍唱到:“名士不必须奇才,但使常得无事,痛饮酒,熟读《离骚》,便可称名士”。

当然,名人说多喝酒那是风流,小人物没事整下可能被人说成酒疯。

抛开那些名人的话,单聊聊喝酒,不用附庸风雅,不必用饵引鱼上钩,喝酒更多的是一种精神层次的表达,客从远方来,无酒不成席,要不怎么表达深情厚意?

良辰佳节,无酒不欢,怎么来得欢快惬意?丧葬忌日,无酒少韵味,怎么表达哀伤肠断?蹉跎困顿,无酒来消愁,又何以一吐寂寥忧伤?即便春风得意,无酒提兴致,怎么抒发豪情壮志?

谁让酒这东西虽然不好喝,但灌到嘴里,进到胃里,一化学反应,能让人骨软筋麻、一瞬痛快,忘却了烦恼事,提振了精神气,虽然醉里看花花尤美,可怜醉眼免不长,但狗熊变英雄,哪怕只是一时的事,乐得舒坦,爽得彻底。

一个人喝酒的感觉是怎样的?

古龙好酒,笔下塑造了一众嗜酒如命的狂徒,而且还颇有道理地告诉人们,人生有两件事很重要:“佳人不可唐突,好酒不可糟蹋”。你要是吃醋了,不妨来喝点酒,醋能解酒,酒也能解醋。

金庸不嗜酒,号称从未醉过,其实他喝得少,当然不会醉,但他笔下了也出了千杯不醉的大侠,金庸的解释是:“我不会喝酒,所以把乔峰写得酒量特别好”。可见,无论是寄意于物,还是借景抒情,都离不了酒。

而且自古以来,我国的酒文化源远流长,很多事都是在酒桌上的酒酣脑热中促成的,酒壮人胆,亦卸人妆,能让人沦陷在情感的最真处,而后原形毕露、丢掉面具,再加上个口无遮拦、无所顾忌,那就水到渠成了。

人毕竟是群体动物,有宴必置酒,无酒不成席,喝酒也各有理由,为名为利为前程,为己为他为亲朋,说到底,还是一个人喝酒的感觉是最纯粹的,花无人戴,酒无人劝,醉也无人管。

我想很多人都有过一个人喝酒的时候,原因不外乎两种,一种是找不到能陪自己喝酒的人,但兴致上来,忍不住,索性一个人独酌。

还有一种是不想被别人打扰,一个人清清静静的,想喝多少,没人干涉,也不用在乎别人的感受,喝多喝少全在自己,落得个自由。

一个人喝酒的感觉是怎样的?

见过深夜里一哥们在大街上独自喝酒的样子,面前一排酒瓶,旁边还放着一箱,时不时地拨弄着手机,然后又犹犹豫豫地继续把着酒瓶子灌自己。

一个人喝酒就是这样,可能没有菜,更没有什么标准了,不用端着拿着,把寂寞喝干,把孤独尝尽,把幽怨咽下,把眼泪融进,这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啊。

自己也一个人喝过酒,随便弄点下酒菜,放点喜欢的音乐,要不重温下经典影片,一杯杯下了肚,慢慢地耳热眼花,放纵点没准会搞个头重脚轻,最后栽倒在床上,睡他个昏天黑地。

一人饮酒,少了斗酒猜拳,没了行令作诗,但自斟自饮的独乐乐,有时候比觥筹交错的与人乐乐更来得舒坦,何况我们有酒,但故事不是谁都愿意听。

许世友将军说了:“冷酒伤肺,热酒伤肝,没酒伤心,戒饭可以,戒酒不行”。酒可以助兴,也可以消愁,可用来装疯卖傻,也可抵御世俗风寒。

而一个人喝酒,大抵喝下去的是酒,咽不下的却是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