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创立“月旦评”,在刘备帐下位列三公,诸葛亮却没给他的实权

汉末纷争蜂起,天下英才豪杰竞相在这乱世中崭露头角,但真正能被世人熟知的,其实不过寥寥数人;这中间的原因也与当时选拔贤才的制度有关。在汉朝之前是没有所谓的“科举”制度的,朝廷想要选拔有才能的人只有一条路径,那就是“推荐制”;所谓的“推荐制”是指已经在朝为官的人,推荐民间有“才华声望”的人入朝为官。

此人创立“月旦评”,在刘备帐下位列三公,诸葛亮却没给他的实权

这种“推荐制”其实存在着很大的弊端,在当时大多饱读诗书的人很少有机会与已在朝为官的人有接触,因此想得到“推荐”是很难的;其二,即便有在朝为官的亲戚朋友“推荐”,自己也要同时具备“有声望”这一条件。这样的“推荐”机制肯定会埋没很多有真实才华的人,因此当时读书人要么竭尽全力的去巴结朝中官宦;要么就游历四方,广为结交天下所谓的“名士”,以此来扩大自己的“声望”。

此人创立“月旦评”,在刘备帐下位列三公,诸葛亮却没给他的实权

正因当时科举制度的不完善,同时也造就了一批专门点评别人优略的“评论家”;这些所谓的“评论家”往往一字千金,不管你是否真有才华,经过这些人的点评往往会事半功倍,甚至从籍籍无名一跃成为天下闻名的“俊才”;而此时也诞生了专门机构,那就是今天某些电视剧中出现的“月旦评”。

“月旦评”并非虚构,而是真实存在于汉末时期;而“月旦评”的总负责人则是当时著名的评论家“许劭”(许子将),还有其堂弟“许靖”。世人都知道曹操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这句话其实是曹操连哄带骗从许子将口中“逼”出来的;《后汉书》记载“曹操微时,尝卑辞厚礼,求为己目;劭鄙其人而不肯对,操乃伺隙胁劭。劭不得已曰:君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操大悦而去。 ”

此人创立“月旦评”,在刘备帐下位列三公,诸葛亮却没给他的实权

尽管曹操这句评语是逼迫“许子将”说的,但这句话也使他瞬间在汉末乱世中人尽皆知;再后来鼎立三国,这句话也为曹操带来了不小的轰动效果。由此可证,“许子将”这位当时著名的“评论家”,他的一句话可以给一个平凡人带来多么大的影响。当时除了“许子将”之外,还有一位更了不起的人,那就是“许靖”;此人不仅用自己的评论影响了很多人,同时还是刘备帐下的“三公”之一。

此人创立“月旦评”,在刘备帐下位列三公,诸葛亮却没给他的实权

汉末“月旦评”是“许子将”与其堂弟“许靖”共同创办,本意是为朝廷选拔民间贤能之士入朝为官;但西凉董卓掌权之后,“许靖”就开始负责吏部的事务。“许靖”负责吏部其实也包含了选拔人才,在此期间,“许靖”先后举荐了孔伷,韩馥,张邈等人;只可惜这些人到最后都不约而同的起兵反董卓;董卓一怒之下先杀了与许靖一起负责吏部的“周毖”,并大怒曰“诸君言当拔用善士,卓从诸君计,不欲违天下人心;而诸君所用人,至官之日,还来相图。卓何用查负!”

此人创立“月旦评”,在刘备帐下位列三公,诸葛亮却没给他的实权

董卓这话说的很明显,就是把矛头直指“吏部”,况且当时“周毖”已被杀,“许靖”也难逃同样的下场;就在此时,“许靖”早董卓一步逃走,先后投靠豫州刺史“孔伷”、扬州刺史“陈祎”、吴郡都尉“许贡”、再到会稽太守“王朗”;“许靖”身为当时著名的评论家,却为活命被逼的东躲西藏,好不容易逃到“王朗”处,本以为身处江南总可以安定一时了吧?虽知道王朗又被“孙策”讨伐。

此人创立“月旦评”,在刘备帐下位列三公,诸葛亮却没给他的实权

小霸王“孙策”乃是当世虎将,“许靖”在此时也镇守着王朗的一块地盘,可是他竟然先让自己的家眷撤离。很快“王朗”败亡,许靖也被俘;孙策之勇威震三国,根本看不起“许靖”,更用不着他说三道四;因此本想杀之,但“许靖”还是先一步逃往了“交州”避难。“孙策”看不起许靖,但有人却求之不得,那就是益州太守“刘璋”;刘璋偏安“益州”,世人皆知其暗弱无能。正因如此,“刘璋”为了提高自己的声誉,马上将“许靖”接往益州,并封其为蜀郡太守。

此人创立“月旦评”,在刘备帐下位列三公,诸葛亮却没给他的实权

“许靖”在刘璋处深得喜爱,不仅官位节节高升,同时也为“益州”举荐了不少所谓的“贤才”;但“许靖”嘴里的贤能大才其实大多碌碌无为,不过都是些和他一样在益州只动嘴不动手的无用之辈。尽管益州有“许靖”这样的著名评论家,但是靠嘴是打不了仗的;因此当刘备大军压境时,“许靖”第一个就想背叛刘璋逃走,但这次不走运,最终被刘璋抓了回来。

此人创立“月旦评”,在刘备帐下位列三公,诸葛亮却没给他的实权

后来“刘璋”举城投降刘备,“许靖”也被刘备抓住。刘备本是“织席贩履”的小人物,一路努力才成为一方雄主;因此深知“许靖”之流不过是空有其名的虚伪小人。刘备本想以绝后患,当场杀之。后来被“法正”拦阻,用他的话说“天下有获虚誉而无其实者,许靖是也,杀之损主清名。”刘备恍然大悟,在当时乱局下,“许靖”虽然空有其名,但名气太大,与其杀之倒不如作为对外“招贤纳士”的招牌。

此人创立“月旦评”,在刘备帐下位列三公,诸葛亮却没给他的实权

就这样,七十多岁的老“许靖”在刘备称帝后担任三公之一的“太傅”。这一职务看似挺大,仅次于诸葛亮,实则“许靖”在蜀中没有任何实际权利,就是“点评举荐”的职能也被诸葛亮剥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