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董明珠的“豪言”看企业决策

从董明珠的“豪言”看企业决策

企业该如何决策,这应该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情。毕竟,能够从市场中摸爬滚打出来,并且占有一定“地位”的企业,总有自己成功的经验。尤其是,创始人如何独具慧眼、力排众议、具有超前的阳光与傲人的勇气,这总是在企业发展的草创期与瓶颈期值得“炫耀”的资本。

不过,企业一旦度过了初创期,进入了发展壮大的时候,一般来说,曾经风险意识超强的创始人开始更注重企业的“安全”,而不是继续冒险。此时,所谓的创始人的企业家意识就会淡化,而“协商或者集思广益”,就成了企业决策的重要原则。

当然了,要是以股份制企业为例的话,就更能说明问题。比如说,拥有企业资产的是所有的股东,而平时负责企业重要决策的是代表股东的董事会,至于经理层更多就是执行决策的操盘手了。到这个时候,董事会的所有成员都是股东的代表,或者本身就是代表着相当数量股份的人。如此以来,任何决策轻易不会“冒险”,而是非常的慎重,特别是要取得股东大会或者是董事会的认可。

是啊,没有人,或者没有代表会让自己的“财产”处于危险的境地。现实中,我国的股份制企业却总是具有浓浓的中国特色,其最主要的表现就是“企业决策”。

本来,5月31日是格力电器本届董事会与监事会任期截止的时间,而到了今天,就是6月25日,格力电器的股东大会才正式召开。只是这次股东大会没有讨论引人注目的董事长董明珠女士的去留问题,不过,一贯快人快语的董明珠也在本次股东大会上,展示了其对五年来“业绩”的自豪与自信。

比如,董明珠表示:“就因为我一个人说了算,格力电器2012年到2017年销售了7208亿元,这就是崔永元的让事实说话。”这段话有两个意思,就是说,从2012年朱江洪退休,董明珠担任董事长以来,格力电器的营收总共有7208亿人民币,可谓是成绩辉煌。另外一个意思是说,这5年来,格力电器的决策都是“我一个人说了算”,意味着成绩的取得,关键的是董明珠领导有力决策高明。

自然,成绩的取得应该归功于董明珠女士,而这个通过股东大会传递出来的信息,很清楚的表明,如果股东们要想“继续发财”,那么就还得选择董明珠担任下一届,即第十一届的董事长。不知道,董明珠女士传达出来的意思,股东们是否明白?也许结果要等到股东大会选择董事会成员,和董事会选择董事长时,用结果来表达了。

其实,董明珠女士说或者不说,成绩都是跑不了的,而“求财”的股东们肯定会用“手”来做出最合理的选择。毕竟,这有关他们的真金白银,有关他们的切身利益。当然了,格力电器的大股东是格力集团,这是国有企业,而国有企业不但要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更有着更多的“追求与目标”。想必5年7208亿的营收是个很重要的利好董明珠的“筹码”了。

前面我们讨论过,任何市场经济下成长起来的企业,都有一个创始人。而这个创始人在企业生长发展时期,他的能力更多的体现在“眼光”上,就是能看到或者发现别人没有意识到的市场机会。独断专行,某种程度上,这样的决策原则是必须的。而到了成熟的股份制企业时期,那就得按照程序与原则,按照股份章程来“协商”并“举手”决策了。格力电器也应该不例外的。只是强势的董明珠“一个人说了算”的决策能够每每有效,显然,这只能说就是特色了。

“一个人说了算”的董明珠决策风格,不知道除过5年7208亿,这恰是遵循创始人朱江洪决定的“专业化发展道路”的原则外,属于董明珠个人的决策成绩又有多少呢?转型制造手机,甚至用自己的头像作为格力手机的开机屏保,可是格力手机在哪里?转型新能源汽车,被股东大会否决,就“大发雷霆”,后来以个人名义投资珠海银隆,如今已经曝光出问题多多;扬言投资500亿搞芯片,这明摆着是一个极具“投机性”的决策,无底深渊式的“坑”,已经有股东开始用脚投票了。

要知道,2012年的时候,格力要比美的“牛气”的多,可如今美的要甩格力一条街的距离。无论是营收规模,尤其是转型新发展,格力更是无法与美的相比。虽然都在发展,可是格力的“颓势”,又岂是暂时靓丽的数据所能遮掩后继乏力的悲哀。难道说,这些不是格力“一言堂”式决策的恶果吗?

的确,一个从市场上“奋斗”出来的企业,都会有一个“灵魂”式人物,这个人物才有资格“独断专行”。比如说海尔的张瑞敏,联想的柳传志,福耀玻璃的曹德旺,美的的方洪波,万科的王石,TCL的李东升等等。被深深打上了企业创始人“痕迹”的企业,随着创始人的日渐退出,其企业的决策都是按照“程序”实施。如长虹的倪润峰一样,重新复出的他后来也得为曾经成功经验的“一言堂”,付出代价。

总之,企业决策该遵循什么样的原则,这与企业所处的阶段有关,更与企业的创始人有关。而随着创始人的退出,尤其是企业进入股份制发展阶段,那么就应该按照章程的要求,遵照决策程序来做出。如格力电器这样的,本身强大的惯性下业绩自然就突出,而聚光灯下失败的决策也显出“一个人说了算”的弊端与眼光的不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