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招股遇冷,香港融资认购仅97亿,目前推迟CDR无限期

今天是小米全球招股的第三日,券商将于今天中午开始陆续关闭认购。从目前情况看,小米招股情况没有预期的火爆。

据香港媒体报道,小米集团今日中午截止孖展(保证金),次日招股续受市况疲弱影响,时富金融及辉立被投资者抽飞(取消认购)约17亿港元。14家券商累计借出孖展逾97亿港元,相当于超购3.06倍。业界普遍预期小米最终或仅超购约5至10倍,冻资约240亿港元。

估值仍是关键影响因素

小米公司于5月3日向香港联交所提交了上市申请,这是中国第四大智能手机制造商备受期待的首次公开募股(IPO),该公司一度号称“中国苹果”。

基于小米上市申请文件的初步分析,小米公司的估值过于激进,尽管其在主要市场中国和印度的增长可观。在提交上市申请之前,小米“霸气侧漏”,初始估值约1000亿美元,筹集100亿美元的股权资本。在上市申请文件中,小米只公布了截至12月(2017财年)的财报,显示收入为1146亿元人民币(176亿美元),EBITDA(税息折旧及摊销前利润)为59亿元人民币(9.1亿美元)。

基于上述收入数据及净债务额,以及传闻的市值750亿美元,我们计算出小米滚动EV/EBITDA(企业价值倍数)为96倍,这明显高于同行三星和苹果。这显然是不现实的。日前,知情人士透露,小米目前的市值接近500亿美元(值得注意的是,这个估值数据也仍然只是谣传),其目标是筹集61亿美元的资金,较最初目标值缩水了近一半——金融市场就是这么残酷,常常令私营企业备受打击。从积极的角度来看,小米第一季度财报显示,收入同比增速高达85.7%。根据小米第一季度和2017财年的业绩来看,我们估计其2018年收入会增长52%。

说完了小米估值,我们再来看看出师未捷的CDR发行。

84个实锤问题 推迟CDR无限期

据消息人士透露,中国移动和高通已认购小米香港IPO股份,成为基石投资者(据悉,保利集团和招商局集团也是潜在的基石投资者)。

大家知道,公开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小米智能手机收入占比67.5%,而互联网业务仅9.4%,这一比例在前3年都未超过10%,而雷军此前多次表示小米是互联网公司,最近一次官方表态是在5月初的公开信中,其坚定地认为,“小米不是单纯的硬件公司,而是创新驱动的互联网公司。”

不过在收到证监会问询后,雷军的口风变软了,前几日他表示“我自己不纠结小米是硬件还是互联网公司。”

将自身定义为互联网公司,可以说是一个提高估值的营销手段,但目前小米显然还是一家硬件公司,未来大部分利润还是基于智能手机和其他产品的线上销售。

他给小米升级了一个故事:小米是新物种

金融圈里无小事,风里雨里,有才等你,老板,点个关注再走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