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身為河南人的杜甫,杜甫草堂卻建在成都?

Sardiny

杜甫是河南人,但成都有紀念杜甫的地方(杜甫草堂),並且還是全國規模最大,這是因為杜甫曾經在成都待過將近4年的時間,並且杜甫寫的詩里名流千古的大部分都是在成都寫的。


杜甫出生在河南洛陽,本身家庭條件不錯,後來在父親去世後才變的比較貧窮,在洛陽長大後大約30歲左右去長安(西安)求官,正式步入仕途,但是當時的唐朝已經開始腐敗,所以儘管有才,還是沒能當上大官,只是給皇帝寫寫建議,類似於一個文職官員,沒什麼權利還得時刻注意自己言行。


杜甫性子直,說話不懂人情世故,於是得罪了很多人,但杜甫才能出眾,還是有很多人敬佩他的才華,有很多好朋友。


在安史之亂爆發後,他攜一家四口前往成都躲避戰亂,在現在成都杜甫草堂的地方建了自己的一所小茅屋,也就是後來《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中所指的房子。


在這裡,杜甫寫了許多耳熟能詳的詩,例如《蜀相》《春夜喜雨》《登高》《江畔獨步尋花》等等,直到後來聽到安史之亂被平定,寫了首詩《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欣喜若狂,準備泛舟回家,正如詩中所寫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實際上他也這麼做了,買了個船,沿著這條線回家,但是到襄陽時,貧困潦倒,在船上去世。

杜甫的詩注重描寫細節,描寫了祖國的大好河山,有許多自然景色描寫,也表達了自己的情感,被後世敬仰,於是後人在成都當時杜甫住過的地方修建了杜甫草堂用來緬懷這位偉大的詩人,實際上紀念杜甫的地方有很多,但這裡無疑是最大最有名氣的一個。


雲影徘徊旅行

杜甫只是出生在河南鞏義,其實,他屬於是京兆杜氏,因此,杜甫才有了世家子弟的名頭。杜甫的爺爺杜審言是武則天時候的京官,雖然官階不高,也是武則天的近臣,為修文館直學士。杜甫的父親是杜審言的長子杜閒,官至朝議大夫,兗州司馬。按說這樣的出身對於杜甫而言算是天生捧著了金飯碗,只可惜,杜甫本人卻時運不濟,一生坎坷流離。

開元二十四年,二十四歲的杜甫在洛陽參加了進士考試,結果不幸落第。此後,杜甫與李白雲遊燕趙,梁宋和齊魯之地,直到天寶六年,杜甫在長安參加了由李林甫主持的應考,結果卻以“野無遺賢”的鬧劇收場,應試的士子全部落第。此後,杜甫困居長安十年求官,終於在杜甫四十四歲這一年,被授予了河西尉這樣的九品小官。杜甫還不願意去赴任,朝廷又改授其為右衛率府兵曹參軍。這個官隸屬於東宮六率,是太子的屬官。

可惜,杜甫剛剛當上了官,旋即就爆發了安史之亂。杜甫只好將全家遷往鄜州(今延安富縣)避難。當他聽說太子李亨以於靈武登基,他這個太子的屬官立即趕往靈武投奔,不幸的是杜甫走到半道上,讓叛軍給抓住了,押往長安。杜甫在長安被關了兩年,才得以逃出長安趕往鳳翔見到了唐肅宗,被授予左拾遺。雖說只是個八品官,卻是給皇帝提建議的諫官。

此時因為宰相房琯征討叛軍失利,犯了死罪。6杜甫與房琯,嚴武等人乃是布衣之交。因此,杜甫冒著罷官的風險屢次向皇帝建議釋放房琯,最終因為觸怒唐肅宗而被貶華州,從此不再受到皇帝的重用。杜甫在華州司功參軍的任上幹了兩年之後,決定放棄這個官職。由於他的好友嚴武任蜀州刺史後有升劍南節度使,杜甫決定舉家入蜀,投奔嚴武。



於是,在嚴武的幫助下,杜甫在成都城西的浣花溪畔,建成了一座草堂,這就是杜甫草堂。在成都的日子是杜甫有生之年裡過得較為舒心的幾年。然而,隨著嚴武被調回長安後,杜甫也離開了成都舉家遷往奉節。

兩年之後,嚴武再授劍南節度使,杜甫一聽說嚴武回來了,又回成都入嚴武幕僚,任檢校工部員外郎。杜甫在成都的時間一共四年,卻創作了四百三十多首詩,其中《登樓》《蜀相》《春夜喜雨》《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等都是傳世名篇。也只有在成都的歲月裡,這座草堂才讓他有了家的感覺,而這座草堂也見證了杜甫這個偉大詩人從坎坷到漂泊的過程。


傅斯鴻

他在那裡住得久。安史之亂後難得的平靜生活。儘管窮一點,但畢竟避開戰亂。所以他在此寫的詩也多,有很多留芳百世之佳作。現在的”杜甫草堂”是後人興建的紀念性建築群。解放後又將梅園和草堂寺併入。現統稱杜甫草堂博物館。參觀時一定要抓住中心。比如現在三個大門,只有浣花溪畔那個有橫額《草堂》,門檻為木製且很高且略顯寒酸的那個才是真正的草堂大門。北門南門原分別是梅園(解放前的私家花圖)和草堂寺的大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