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大眾點評張濤離職:互聯網巨頭合併,市場監管要不要介入

一直潛水,看來今天必須出來拋一磚了?因為恰好和我最近關注的話題有關係。

我上週五(10月23日)參加了哈佛商業評論年會,在國貿大酒店舉辦的。剛好主題演講就是針對這個話題的,是2014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法國人讓.梯若爾,他說的正是中國新經濟常態下的市場監管問題。比如,滴滴和快的合併已成事實,搶先一步把生米煮成了熟飯,隨後就有58和趕集,美團和大眾點評效仿,然後前兩天就是攜程和去哪兒這對多年的宿敵也雙雙入洞房了。

我們先看看讓.梯若爾博士的觀點。不知道這位鼎鼎大名的經濟學家,其實也正常,可以wiki一下。他是2014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被稱為應用博弈論大師。

他憑藉市場壟斷力量(market power)和監管(regulation)方面的貢獻摘取最高學術獎項。由單個學者獨享諾貝爾經濟學獎的情形並不多見,何況市場壟斷力量和規制並非一個新的領域,相關文獻積累已經非常豐富。由此可見梯若爾在學科中的突出地位。

評大眾點評張濤離職:互聯網巨頭合併,市場監管要不要介入

(圖片來自2015哈佛商業評論年會現場,六點一刻Daisy朋友圈)

新經濟規則下的市場監管和平臺化業務模式的雙邊理論正是梯若爾博士的重要理論,非常應景,非常與時俱進。

根據讓.梯若爾博士的理論,一個市場保持充分競爭,對於消費者總歸是好事。消費者享受更低價格,更多創新。充分競爭的市場可以讓監管者失去權力,“which is the loss of old power”. 例如美國政府的權力漸漸弱化。秉承傳統市場派的觀點,政府的職能應該從運動員向裁判員轉換,讓市場成為配置資源的主體。政府權力的弱化在他的祖國法國尤其明顯,因為法國中央政府既要向地方下放治理權,又要向歐盟讓渡部分主權。

關於市場競爭,梯若爾用了一個形象的比喻,中世紀歐洲萊茵河,大概有64個收費站。每個收費站的定價機制是隨著市場調節的,第一家提價,隨後的所有收費站會相應提價,消費者承受不了高價,河運流量相應減少,所以收費站不會隨便提價。因為高價是雙方都承受不了的。

而最糟糕的情況是,同一段出了兩個收費站,然後兩個巨頭形成聯合壟斷。比如下圖形容的那樣。這是監管者需要介入的時候。

評大眾點評張濤離職:互聯網巨頭合併,市場監管要不要介入

(圖片來自2015哈佛商業評論年會現場,六點一刻創始人Daisy用手機拍攝,效果不好請諒解。)

那麼按照讓.梯若爾博士的理論,在中國,滴滴和快的、58和趕集、大眾點評和美團,還有剛剛閃婚的攜程和去哪兒,就是典型的危害市場競爭的行為,是市場監管的嚴重缺失。

不知道大家對此怎麼看?順便爆一小料,就是攜程和去哪兒合併消息出來當晚,據說被商務部約談了。我原來以為監管部門一直在裝睡,或許現在該睡醒了。

~~~~~~~~~~~~~~~~~~~~~~~~~~~~~~~~

2015年11月3日此話題得以繼續。我在耶魯中心的一個閉門會議上,恰巧有關鍵人物出席,我的同伴們就這個問題有問紅杉資本沈南鵬、大眾點評創始人張濤。當時投資界大佬熊曉鴿和徐小平也在場。政界大佬就不提了,美國駐華大使包克斯、前澳大利亞總理陸克文等。

評大眾點評張濤離職:互聯網巨頭合併,市場監管要不要介入

(沈南鵬和美國駐華大使包克斯)-圖片來自耶魯中心總經理Carol.

評大眾點評張濤離職:互聯網巨頭合併,市場監管要不要介入

(澳大利亞前總理陸克文左1、美國駐華大使包克斯左2、耶魯中心總經理Carol 左3)-圖片來自耶魯中心總經理Carol.

評大眾點評張濤離職:互聯網巨頭合併,市場監管要不要介入

(大眾點評創始人張濤左1、攜程COO孫潔左3、徐小平右1)-其他與此話題無關的略過。

-圖片來自耶魯中心總經理Carol.

大眾點評創始人張濤回答關於巨頭合併是否是壟斷的問題:

他說,如果回答政府的話,目前互聯網巨頭的兼併佔整個行業的market share 還是太小,完全算不上。如果回答創業者的話,他很認同Peter Thiel 的觀點,只有壟斷企業才能產生利潤。但壟斷本身肯定是傷害創新的。 最關鍵的區分還有,是自然壟斷還是操縱壟斷 - 比如美國的search engine 搜索引擎形成的自然壟斷對消費者是有好處的。

那麼,最近這幾起巨頭併購案,到底是自然壟斷還是操縱壟斷呢,答案其實不言自明。資本操縱的壟斷,就是不公平競爭。

徐小平老師問,什麼時候巨頭該合併?

創始人一致的說法是,自己過肯定活不好,或者貌似合起來能過得更好,就合併了。所以基本意思是目前這幾起合併都是一時無法分出老大老二的,或者拖下去不一定誰死的情況下合了。

這幾起合併顯然不是靠競爭勝出。很明顯資本操縱的因素更大。資本操縱和政府操縱本質上是一樣的,所以我個人是反對的。政府監管從正面來看,是要保障有個公平競爭的遊戲規則。讓梯若爾博士其實也是這個意思。

知乎李樂問:美團和點評,58和趕集,本來看起來有強弱之分的,後來合併後弄了個平行架構,背後是什麼考慮為什麼是50/50聯席CEO的架構呢?

Daisy:@李樂 我覺得根本上是無法好好協商估值、股權結構和管理架構的情況下,做一個權宜之策。大家都別吵了,各50吧。其實意思是合了以後再爭個高下。那時是內鬥了。所以競爭勝出才有意思。這種留下一個也沒意思。

這麼大的機構,人員融合和文化融合還是個艱鉅的任務,強扭在一起其實是同床異夢。股東們私下是已經選好放棄一邊的。比如滴滴和快的。合併一達成,滴滴內部就已經在做準備全面接手快的的。然後就是快的高管團隊解散退出的消息。我的朋友當時在滴滴做HR高管。當時的情況是,光人力資源部門各個職能總監加一塊兒能佔公司所有總監的一半兒以上。說明滴滴當時就有預備要做全面接手的,所以要在人力和管理上高舉高打。

以上是Daisy本人口水貼,不代表六點一刻官方立場哈。

~~~~~~~~~~~~~~~~~~~~~~~~~~~~~~~~~~~~~~~~

故事又有了新續集:11月10日大眾點評創始人張濤在大眾點評和美團合併後,公開宣佈卸任聯席CEO職位,CEO由美團王興一人擔當。

所以說,聯席CEO是對外的,其實資本方已經做了選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