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CI專題:一文看清醫藥行業真正的龍頭(深度好文)

最近二級市場熱鬧非凡,醫藥行業

更是全面開花。年初至今,醫藥三個二級子行業年初至今製藥(410)、生物科技(129)、醫療保健(179)均累計漲幅20%以上。

眾所周知,醫藥行業是政策性極度相關的行業,過去兩年,醫藥板塊由於醫改等政策調整的影響,行業經歷了變革陣痛,雖然醫藥板塊業績一直在緩慢復甦,但指數走勢整體卻波瀾不驚,仍以震盪為主。進入2018年,結合企業業績的回升(特別是一季報向好)、貿易摩擦預期下市場避險情緒提升,以及後續醫藥創新政策不斷催化等因素的共同催化下,醫藥迎來了一波小牛行情。

MSCI專題:一文看清醫藥行業真正的龍頭(深度好文)

(數據來自wind,貓哥團隊整理)

一、人口與經濟

人口和經濟是製藥行業的根本推動因素。隨著人口老齡化趨勢造就的需求增加,環境汙染導致的疾病譜變遷,生活水平提高帶來的就醫的意願的提升。同時,由於藥品使用的專業性、對於人民生活具有重大影響,醫藥行業受到國家政策高度影響。對行業本身存在的個別不規範問題的修正,也會對行業的局部供求關係產生影響。

MSCI專題:一文看清醫藥行業真正的龍頭(深度好文)

(數據來自wind,貓哥團隊整理)

不同國家死因別死亡率有所差別,男性、女性的死因也有所不同。然而,癌症、心臟病等是主要的死因類別。

不同病種的死亡率表現不一。2012年,死亡率較高病種為癌症、心臟病、肺炎及腦卒中等。

MSCI專題:一文看清醫藥行業真正的龍頭(深度好文)

(數據來自wind,貓哥團隊整理)

二、政策因素

(1)總量影響

生物藥特別是單抗藥物由於研發難度大,生產工藝複雜,往往價格較高。進入醫保目錄後,病人負擔大幅度下降,市場空間顯著上升。

以雙鷺藥業主打產品貝科能為例,2005年進入12省市地方醫保以後,開始放量,實現了持續多年的高增長,2008年甚至完全不受金融危機影響的創出了收入翻倍的增速。但2009年醫保整體收縮後,增速隨即下降。2010年新進10省市醫保,並與2011年進入北京醫保,收入增速又進入了第二輪放量期。從2011年一季度到2012年二季度,貝科能單季度同比增速分別為7%、12%、24%、42%、48%和43%,醫保放量趨勢十分明顯。

(2)結構影響

對於醫保患者,醫保控費對醫生的處方行為會產生較大影響,醫生傾向於使用價格便宜的藥物,控費對醫生的約束較大。醫保控費可能會加速仿製藥對進口合資藥的替代,競爭門檻高、質量優的生物仿製藥將迎來較好的發展機遇。

舉例來講,甘精胰島素是一種長效胰島素類似物製劑,用於糖尿病患者基礎血糖控制。甘精胰島素是全球重磅藥品,由賽諾菲公司開發,2012年銷售額為66.74億美元。由於胰島素類似物較高的技術壁壘,國內僅有賽諾菲和甘李藥業兩家企業生產。甘精胰島素屬於醫保乙類,自付比例較高,患者對價格較為敏感。賽諾菲產品的招標價比甘李藥業貴15%-35%左右,甘李產品憑藉價格優勢,市場份額不斷上升,由2009年的8.10%提高到2012年的14.20%。

三、行業概況

國家基本藥物目錄,是醫療機構配備使用藥品的依據,是適應基本醫療衛生需求,劑型適宜,價格合理,能夠保障供應,公眾可公平獲得的藥品。2012年版目錄化學藥品和生物製品317種,中成藥203種,共計520種。各省級單位擁有一定的增補權限。基本藥物全部納入基本藥品保障報銷目錄,報銷比例明顯高於非基本藥物。

MSCI專題:一文看清醫藥行業真正的龍頭(深度好文)

(數據來自wind,貓哥團隊整理)

MSCI專題:一文看清醫藥行業真正的龍頭(深度好文)

(數據來自wind,貓哥團隊整理)

四、企業層面

我們也從業績、市場空間、品牌效應、營銷渠道四個方面來甄選優質龍頭。

首先,業績牛是最重要的!醫改調整接近尾聲,行業在政策支持下,無論從盈利能力還是從業績增速看,復甦跡象明顯,未來醫藥行業或進入量變到質變的收穫期。無論是深股通、滬股通包括接下來的滬倫通,還是A股納入MSCI,最終一定是走向白馬藍籌,價值迴歸,績優股將是首要條件。

截止今年一季度末,申萬醫藥生物板塊有70家上市公司公佈了2018年一季度業績預告,80%以上公司淨利潤為正。其中18家公司的淨利潤增速中值大於100%,7家公司的淨利潤增速中值在50-100%之間,19家公司的淨利潤增速中值在20-50%之間,12家公司的淨利潤增速中值在0-20%之間,還有14家公司的淨利潤增速中值小於0%。攤到整個行業看,就是一季度醫藥整體業績增速達到65%左右。

MSCI專題:一文看清醫藥行業真正的龍頭(深度好文)

(數據來自wind,貓哥團隊整理)

MSCI專題:一文看清醫藥行業真正的龍頭(深度好文)

(數據來自wind,貓哥團隊整理)

除淨利潤外,市場空間很重要,舉例來講有些難以攻克的疑難雜症,國內鮮有創新生物藥和化學藥滲透,而進口藥品價格壁壘極高,貿易摩擦升級的情況下,不確定性極強,內生研發動力充足,包括中國在內的發展中國家在創新生物藥和化學藥的銷售額佔全世界的比例不足7%,遠遠低於發達國家,可以說市場空間極大,依照一份權威數據顯示到2020年,全球藥物銷售將達到萬億美元。

MSCI專題:一文看清醫藥行業真正的龍頭(深度好文)

(數據來自wind,貓哥團隊整理)

在市場空間上,一方面是生物藥本身價格昂貴,在國內每年每位患者在腫瘤類生物藥的花費就高達20萬元。另一方面是國內在需求量較大的腫瘤和免疫病相關的生物藥上主要依靠進口,費用高,大部分進口生物藥醫保未覆蓋。隨著國產創新藥、仿製藥研發上市進程的加速,有望彌補這部分空缺,市場空間較大。

另外還有消費升級及高端消費,推動品牌中藥、醫療服務需求持續增長,以及處方外流等帶來的零售領域機會等等,這也是為什麼醫藥板塊在大家心中這麼性感的原因。

第三是品牌價值,醫藥行業品牌價值溢價極端重要,好的品牌意味著藥品質量包括藥品性、商業性、監管性、市場性,內部又相互重疊決定了產品的優勢渠道,行政保護,競爭優勢,對市場的定價權,對供應商的議價權,最終轉化成商業價值。

基於此,我們篩選了718家上市公司製藥企業,值得翻牌的如下:

單抗藥企:恆瑞醫藥、沃森生物等已有多個重磅產品處於臨床三期;

疫苗企業:沃森生物和康泰生物的13價肺炎疫苗,沃森生物的宮頸癌疫苗;

風險提示:警惕政策不確定性風險,公司經營風險。(以上內容不作為投資建議,僅供研究使用)

$恆瑞醫藥 sh600276$ $康泰生物 sz300601$ $沃森生物 sz300142$ $復星醫藥 sh600196$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