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棋侠士梁羽生

字号:小|大

象棋侠士梁羽生

在江湖故事的刀光剑影和快意恩仇中,我们看法了文学巨擘梁羽生。但是,在象棋世界中,或许人们不太理解,梁羽生还有一杆大笔,那就是写象棋棋手和竞赛故事。

梁羽生(1924.3.22----2009.1.22),香港作家,作有《青丝魔女传》、《七剑下天山》、《萍踪侠影录》、《云海玉弓缘》等系列武侠小说。梁羽生是中山大学历史系毕业生,十分喜好棋艺。他说过本人的棋艺程度“资质所限,今生难望成爲一流棋手”。

梁羽生原名陈鲁,字文统。杨官璘编著的《棋国争雄录》,扫尾有一篇当代序文的文章——《象棋国手杨官璘》,作者署名陈鲁,就是梁羽生。他在文中题赠杨官璘的一首诗道:

不辞北战与南征,三十英年有霸名。

心血此时归笔底,可从一卷论楸枰。

那时是1955年,杨官璘的棋誉正震惊沪滨。梁羽生比较杨官璘“像现代传说中的武师,技成之后就背起黄包袱游学四方,江湖较技,锦上添花”。他像写武侠小说那样描述杨官璘。他同杨是熟友,理解较深。几年前,他曾借用杜甫一句诗“老去渐于诗律细”,描述杨官璘年岁增大后棋度更爲细腻。但是他慨叹:“美人自古如名将,不许人世到白头!”说老将上阵终要吃亏,譬如杨官璘,往后可以著书立说,总结棋艺经历,作出比年老人更大的奉献。

象棋侠士梁羽生

除了撰述杨官璘的象棋生涯,梁羽生还用充溢热情的诗句描写其他知名棋手。他借用毛主席的诗句“乱云飞渡仍沉着”,比较胡荣华的棋风,擅长把盘面弄得十分复杂,从而取胜;用“有限风景在险峰”比较王嘉良的勇于拼杀。

梁羽生写小说曾经够忙,但仍能抽出工夫写棋事活动。他编著了《全国象棋大赛》一书,评述1974、1975两年全国赛的名局。那是全国棋坛寂静了十多年之后刚开端恢复大赛,梁羽生不吝惜笔墨,爲此著书,足见他对棋艺深深关切。

1978年在马来西亚名城古晋举行的第七届亚洲象棋赛,梁羽生曾随香港棋队前往观棋。他有诗道:

橘中逐鹿消闲日,鸿鹄高飞拜弈秋。拾掇诗囊挟棋谱,乘风汗漫作南游。

梁羽生说,平生最喜欢两件事,一是游览,一是下棋。游览要挤工夫,下棋要找对手,两者有时很难布置恰恰。所以那一次他去吉晋的心情极高。还写了一阕《沁园春》词,赠给香港棋队:

铁马腾空,金鹏展翅,共赴擂台。看地北天南,飞车跃马;橘梅争秀,尽属雄才。濯足香江,炎州问鼎,喜见棋坛盛会开。秋光好,好控弦逐鹿,剑倚天裁。

酒鏖战鼓如雷,看互显神通竞折梅。溯源流于载,而今犹盛;黄周已矣,继往开来。棋艺友谊,歉收双获,十日鏖兵亦快哉!杯酒祝,祝射潮身手,风定帆回。

古晋棋赛中有人说“中国棋队是没有出场的配角”。梁羽生很赞赏这一说法。经过古晋棋赛,亚洲各地域的棋会成立了“亚洲象棋结合会”,梁羽生写了会歌。

假如说,在武侠小说界,梁羽生可以成爲与金庸、古龙齐名的三剑客之一,那麼,在中国象棋界,梁羽生凭仗他的有数篇精彩的象棋评论和棋手故事,也必定会被载入象棋史册之中,以那些熠熠生辉的文章,供人们从另一视角重读梁羽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