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人文」医道守望者的十年芳华——中国医科院肿瘤医院消化道肿瘤MDT协作组纪实

「医学人文」医道守望者的十年芳华——中国医科院肿瘤医院消化道肿瘤MDT协作组纪实

「医学人文」医道守望者的十年芳华——中国医科院肿瘤医院消化道肿瘤MDT协作组纪实
「医学人文」医道守望者的十年芳华——中国医科院肿瘤医院消化道肿瘤MDT协作组纪实

在人类与恶性肿瘤斗争的历史上,MDT诊疗模式的建立是一个里程碑。从此,全世界各科室肿瘤医生结束了与这个恶魔单打独斗的历史,开启了联合降魔的新时代。

精诚:医道乃至精至微之事

医道乃至精至微之事。在一台外科手术中,医生的每一步操作都事关手术成败。在平日的手术训练中,数以万计的操作化为习惯动作和肌肉记忆:打开腹腔、分离腹内器官、暴露肿瘤、分离肿瘤与脏器……闭上眼睛,他们都知道到了哪一步。

他叫刘平,在60岁生日那天,收到了蔡建强团队的祝贺信息。他的生日确实值得庆祝。复查结果显示一切正常。很难想象,10年前,他的生命险些因为结肠癌而中止。

手术很顺利,但术后第7天病人仍未排气排便。会诊后,外科马上做了造瘘手术。术中,几段肠管牢牢黏在一起,元凶竟是术中手套上的滑石粉。极少数病人对此过敏,刘平不幸是其中之一。8小时的造瘘手术依然没有让肠梗阻缓解。“当时这样的病例很罕见,而且死亡率很高。”蔡建强说。

几位医生轮流守在刘平身边,灌肠、中药贴剂、穴位按摩……病房里一片寂静,每夜伴随大家的是窗外不眠的路灯与屋内心电监护仪的声音。

随后的放化疗取得了预期效果。之后,外科又领衔进行了两次手术,经过多科协作,刘平终于从死亡线上逃脱出来。

博采:戮力同心方能触手生春

一次,蔡建强在门诊接待了一位从外地过来的病人,据说是让当地的“第一把刀”做的手术。但他发现,病人问题本来不大,需进一步检查来确认病情,但由于贸然手术,导致肿瘤扩散。

10年前,一纸体检报告打破了胡老师平静的生活,她被诊断为直肠癌,几年间两次出现肝转移,总共住院21次,经历三次手术。

不久前,一位直肠癌患者术后肺内出现单发结节,肿物在支气管腔生长。这种生长方式的转移癌并不常见,在MDT讨论时,内科和影像科专家认为,应该按原发癌来处理。病理科石素胜教授则认为,有必要做穿刺来进一步明确病变性质。结果,穿刺的免疫组化的检验结果提示,这是转移癌。

厚德:医者须发大慈恻隐之心

突如其来的疾病或许无法阻挡,但如果有人选择让自己的生命之花以特殊的方式继续绽放,他就受得起敬意与赞美。

2010年11月,北京初冬小雪翩翩。北京音乐厅,镁光灯频闪,年逾八旬的歌唱家款款走上舞台。光影变幻的艺苑名家多如流星。然而,眼前这位长者却能历久弥新。

困扰歌唱家的问题出现在13年前。

恶性肿瘤当然要做手术。但如果不是恶性呢?年逾古稀,肝上切一刀,不光肝功能恢复是个问题,心肺能否承受都是问题。不但两位老人犹豫,连做医生的儿子都不敢替父亲下决定,在反复犹豫过程中,肿瘤依然在缓慢生长。

这位歌唱家主攻中低音,早年曾在匈牙利世界青年联欢会上为国争冠载誉而归,在艺术道路上成绩斐然。像多数美声歌唱家一样,他的腰围远超常人——一米五的腰围,15cm的肝脏肿瘤,让人们为他捏了把汗。

呼吸功能准备,心脏功能准备,麻醉科准备,ICU准备,对可能出现的最坏情况都作了备案。最后的结果却出乎所有人意料,3个小时,不到100毫升的出血量,一场恶仗被干净利落地拿下了。病理结果显示,高分化肝细胞癌。

“感谢蔡建强先生的医生团队,是你们让我有机会今天站在这里,这场音乐会是献给你们的。”

歌唱家手捧花束,深深地向台下鞠躬,掌声响起,歌唱家忍不住扑簌簌地掉下泪水……

“这样的手术病人会获益吗,生存质量会提高吗?”蔡建强在一次MDT讨论上发问,“大家一起论证一个病例,互相提醒,就会少犯错误,少留遗憾。在MDT指导下,一名优秀的外科医生一定会严格把握好手术的适应症,知道什么情况拿起手术刀,更应该知道什么情况放下手术刀。医生不是佛与仙,但德不近佛者不可以为医,才不近仙者不可以为医,为医须有大慈恻隐之心。”

2015年,19岁的小健和其他同学一样,享受着美好的大学时光。然而,青春的美好戛然而止,他患上由母系传播的乙肝病毒导致的肝癌,而且病情已到晚期,右肝的巨大肿物足有13厘米。

当小健的病例出现在MDT上讨论时,会议室内外的人,从他身上看到的东西是不一样的。屋外的亲人看到的是过往,是孩子叫出的第一声爸妈,他掉的第一颗乳牙……是美好的回忆,是因为当下的痛苦,而倍增怜爱。

MDT团队看到的是他可能面对的未来——即使手术顺利,病人也会因可能的肿瘤复发转移到多脏器而生机渺茫。

讨论后,团队医生决定先为小健实施右半肝切除术。

最后一次复查,小健给团队医生带来一张自己在校园拍的照片,他相信,只有当自己换上白色衬衫、淡蓝色牛仔裤,重新回到校园时,才会彰显出青春本来的朝气。“那时候他已经肺转移,也许知道时间不长了。我们付出感情最多的,往往是年轻人,我们还是希望他们有机会能够活得更长。”团队医生说。

与病人一起度过艰难时刻,甚至最后时刻,医生难免动情。医生和病人、家属是绑在一起的共同体,每个人都以最大努力延续患者生命。每个因病而走的病人是社会的损失,是家庭的灾难,对团队医生来说,则是他们最大的遗憾。

每当团队里青年医生情绪低落、出现懈怠时,老一辈医生都会引导他们辩证看待问题,坚守医道,锤炼医德。

在场的青年医生无不颔首默然,仔细体味从医的变与不变。

发表媒体:北京日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