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遂良:我不仅仅是书法家,更是良心政治家、史学家

褚遂良:我不仅仅是书法家,更是良心政治家、史学家

褚遂良是唐朝的书法家,对王羲之的书法颇有研究,当时有人为了讨好唐太宗李世民,送王羲之的笔墨给李世民,李世民专门找到褚遂良进行鉴定,凡是赝品,褚遂良都能鉴定出来,最后再也没有人敢送赝品给李世民,李世民非常器重褚遂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上面的墨迹,都是出自褚遂良的笔墨,他与欧阳询、虞世南、薛稷并称“初唐四大家”,传世墨迹有《孟法师碑》、《雁塔圣教序》等。

褚遂良:我不仅仅是书法家,更是良心政治家、史学家

褚遂良墨迹

褚遂良不仅擅长书法,而且精通文史,更让人佩服的是他为人正直,是一位有良心的史学家和政治家,他不畏权贵,本心做人,连李世民都拿他没有办法,下面我们一起聊聊他的故事。

一、管理弘文馆,深得李世民器重

唐高祖李渊期间,李世民在洛阳开设天策府,招揽十八学士作为他的国事顾问,褚遂良的父亲便是其中的一名,在他父亲的熏陶下,褚遂良又拜欧阳询、虞世南为师,日积月累,书法造诣很深,精通文史,获得了很多人的称赞,弘文馆的日常事务都由他来打理,人们称他为弘文馆的馆主,李世民对别人说:“褚遂良耿直,有学术,竭尽所能忠诚于朕,若飞鸟依人,自加怜爱!”

二、担任起居郎,不畏皇权,乃一代良史

李世民当上皇帝后,任命褚遂良为起居郎,起居郎的职责是记录皇帝的一言一行。“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担心这件事会引起后人不满,于是就找褚遂良查看《起居注》,褚遂良不肯把《起居注》交给李世民,李世民三番两次要求,最后房玄龄不得已把《起居注》删订为《高祖实录》和《今上实录》交给李世民,李世民最终没有看到真正的《起居注》。他没有迎合李世民篡改历史,真可谓是一代良史。

三、以史为镜,冒死直谏

早在隋炀(明)帝年间,杨广曾三次率领百万大军攻打高句丽,劳民伤财,无功而返,士兵死伤无数,百姓民不聊生,全国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直接导致了隋朝的灭亡。

高句丽这小国虽然国土面积小,但是国力非常强盛,经济发达,军事力量强大,杨广在远征高句丽三次战役中吃了大亏,动摇了大隋帝国的根基,从而隋朝被唐朝取代,李世民当上皇帝后,也准备攻打高句丽,褚遂良坚决反对攻打高句丽,可是李世民就是不听,强硬的态度让褚遂良感到恐惧,后来李世民攻打高句丽伤亡惨重,出战不利,不仅没有打败高句丽,反而引起了多个地方的叛乱,事实证明,褚遂良是对的。

四、辅政重臣,坚决反对立武则天为皇后

李世民死后,将皇位传给李治,并委任褚遂良、长孙无忌为辅政大臣。唐高宗李治登基后没几年,要废了王皇后,立武则天为皇后,武则天是李世民的老婆,李治是李世民的儿子,立武则天为后属于乱伦行为,况且王皇后母仪天下,没有犯什么过错,只是没有子嗣罢了,所以褚遂良、长孙无忌等人坚决反对立武则天为皇后,况且武则天心狠手辣,就算废了皇后,也不能让武则天当皇后,于情于理都不合适。

于是褚遂良、长孙无忌、于志宁等人商议如何阻止李治的愚蠢行为,褚遂良对长孙无忌说:“你是皇亲国戚,不能直接得罪陛下。”又对于志宁说:“你是当朝宰相,肩负着国家重任,我微不足道,明日陛下找我们商议废后之事,我定冒死直谏!”

第二日李治召褚遂良、长孙无忌、于志宁、李绩商议废后之事,褚遂良带头坚决反对,并摘下官帽,放下官牌,拼命磕头直到头部流血,李治非常生气,让人把褚遂良拖了出去,躲在后面观看的武则天恨不得立刻将褚遂良处死,之后李治问李绩这事该怎么办,李绩迎合李治说:“此乃陛下家事,不合问外人。”这一句话导致阻止废后行动失败,同时也把褚遂良等人推向了深渊。

五、悲惨晚年,客死他乡

李治废掉王皇后,立武则天为皇后,从此以后,褚遂良的悲惨生活开始到来。

几年时间内,先是被调任到偏远的广西桂林任都督,然后又被武则天诬陷谋反,被贬到越南一带做官,接着又数次被削职流放,在流放的过程中带着冤屈死去,享年六十二岁。

诸遂良死后四十六年,唐德宗为他平反,将褚遂良的画像放在凌烟阁,纪念他对唐朝的巨大贡献。

综上所述:褚遂良是一位顶天立地的政治家、史学家、书法家,不趋炎附势,不畏权贵,为人正直,黑白分明,为国而死,灵魂永存,虽然遭奸人所害,但是冤屈终被洗白,良心存于天地之间,值得后人永远怀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