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郑“戏曲进乡村 欢乐进万家”活动搅活一池春水

新郑“戏曲进乡村 欢乐进万家”活动搅活一池春水

5月25日夜,黄帝故里新郑炎黄广场一片欢腾,一年一度的新郑市 “溱洧欢歌”群众文化广场活动戏迷擂台赛激情上演。场上15名戏迷精彩表演,场下上万观众掌声雷动,如痴如醉……

这只是近年来该市蓬勃开展的"戏曲进乡村 欢乐进万家"活动的一个缩影。新郑戏曲进乡村,欢乐进万家活动之所以特“火”,就得益于该市始终坚持文化强市,以戏惠民,以文化人。

政府买服务 种戏在村校

在新郑,老百姓人人爱戏。为此,新郑市自2002年起,连续15年实施“政府买单,百姓看戏”文化惠民工程,每年演出达300多场。2014年至今,市财政每年拨付500万,用于市、乡、村三级戏曲培训普及。市豫剧文化演艺中心演员深入各村,与民间剧团和戏迷“结对子,种文化”;举办基层戏曲培训300多期次,培养戏曲骨干和爱好者6000多人次,组建民间戏曲团队200多支,弘扬优秀传统戏曲,讴歌新生活,助力社会和谐。

新郑“戏曲进乡村 欢乐进万家”活动搅活一池春水

进入2018年,市豫剧文化演艺中心演职员和5000名文化志愿者,组成文艺轻骑兵,分赴城乡社区和中小学校开展巡演,授课培训,进行展评,普及戏曲基本知识,丰富校园文化生活。62场、120多个课时的戏曲讲座,8000多师生从中受益;举办3场暑期少儿戏曲擂台赛,100多名小选手踊跃上台一展才艺。市实验小学、宏远路小学等自编戏曲教材,开设两周1节的戏曲课程,使学生在唱响传统戏曲中享受快乐,陶冶心灵,健康成长。

村村建舞台 戏曲惠民生

走进新郑城乡,最亮眼的建筑是文化广场和演艺舞台,最引人注目的群众文化活动,是一台台乡村大戏、一场场戏迷演唱。

新郑“戏曲进乡村 欢乐进万家”活动搅活一池春水

自2016年始,市委市政府全面启动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村村建文化广场、演艺舞台。规定每建成一个乡镇(街道)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奖补20万元,每建成一个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奖补10万元,每建成一个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奖补20万元。此项政策一出,立即赢来如潮好评,乡村纷纷响应,一时间,建舞台,扩阵地,改场所,增设施,添设备,发展公共文化设施的热潮,火遍全市乡镇、街道、社区和农村。有了文艺舞台,生产闲暇之际,远近村民就潮一般涌进文化广场,登台自娱自乐,尽情享受戏曲快乐。村级戏曲晚会、春晚应运而生,异常火爆。今年春节,和庄镇老庄刘村业余剧团唱大戏,全村群众倾巢而出,十里八村携老扶幼看大戏,场面十分壮观。

社会齐参与 文化升品位

同时,新郑市有效整合社会资源,建载体,设平台,搞互动,抓联动,开展戏曲进万家活动。连续12年举办炎黄广场周末大家乐、百姓大舞台,各乡镇、街道、市直单位主办文艺晚会或戏曲擂台赛,每年演出50多场,数千名文艺爱好者登台献艺,年受益观众30万人次。新村镇豫春苑戏迷擂台赛持续10多年盛演不衰。梨河镇文化站常年开展戏曲艺术培训和戏迷擂台赛活动成为服务群众的品牌项目,被中宣部授予全国服务农村服务农民先进单位。市豫剧文化演艺中心先后深入城乡社区巡演《枣乡传奇》、《真假牡丹》、《鱼仙妩媚》和移植的《焦裕禄》等精品剧目,备受群众欢迎。

新郑“戏曲进乡村 欢乐进万家”活动搅活一池春水

今年以来,新郑市着力打造文化新郑升级版,一支支文艺轻骑兵活跃城乡社区,一轮轮戏曲培训造就无数文艺人才,一场场文艺演出欢乐了万家,人民幸福生活指数进一步提升。此次戏迷擂台赛充分展示了戏曲进乡村,欢乐进万家文化惠民的丰硕成果,充分展现了全市人民全面贯彻十九大精神,凝心聚力,积极进取、创新创业的崭新风貌。

主编:李明 | 副主编:刘丽敏

新郑“戏曲进乡村 欢乐进万家”活动搅活一池春水
新郑“戏曲进乡村 欢乐进万家”活动搅活一池春水

新郑市新闻中心出品发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