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彩、粉彩与珐琅彩三者有何区别?(上)

洋彩、粉彩与珐琅彩三者有何区别?(上)

最近读台北故宫廖宝秀撰写的《乾隆磁胎洋彩综述》一文。她在文中写到:“……自20世纪初以来就困扰着陶瓷界的问题,‘洋彩’、‘粉彩’与‘珐琅彩’三者难以理清区别。”笔者也有同感。 “珐琅彩”与“画珐琅”仅一字之差,却让人匪夷所思,到底说的是装饰材料呢?还是装饰技法?要么二者兼有之?再加“粉彩”一词,解释起来更是众说纷纭了,几十年来,出现过各种解释,甚至自相矛盾。

洋彩、粉彩与珐琅彩三者有何区别?(上)

图1

持材料说的人,不在少数。 最初他们说:珐琅彩使用的是一种半透明颜料,又称“料彩”;粉彩用的是一种不透明有粉质感的颜料。他们后来发现这种说法过于牵强。 “画珐琅”是康熙时期传入我国的西洋彩绘工艺。只是他们当时还不会制作瓷器,普遍用于陶器、料器(即玻璃器)和金、银、铜、铁等金属器的装饰上(图1)。用不用玻璃白打底,一方面要根据绘画内容,另一方面还要根据被装饰物的材质来定。例如:铜胎画珐琅、玻璃胎画珐琅和紫砂胎画珐琅,都要使用玻璃白打底工艺,为什么偏偏到了瓷器上就变成“粉彩”了(图2)。由此可见,民国古董商的叫法本身就存在问题。其实画珐琅的英文翻译应当是Painted enamel,特指工艺。由此可见,错就错在现代人将清代“画珐琅”一词改叫成“珐琅彩”。

洋彩、粉彩与珐琅彩三者有何区别?(上)

图2

洋彩、粉彩与珐琅彩三者有何区别?(上)

近年来,台北故宫的专家又提出了一种新“洋彩”说,而且被世界各大拍卖行所采纳。这里所说的“洋彩”与笔者所说“洋彩”大相径庭。笔者所说的“洋彩”是指清代以来的进口彩绘颜料,它包括雍正以后国产化了的所有釉上彩颜料。台北故宫专家所说的“洋彩”,实际是民国“粉彩”的代名词。他们查阅清宫档案没有找到“粉彩”一词,只有“洋彩”、“珐琅”、“珐琅料”和“画珐琅”等用语,于是推测,“洋彩”应当就是“粉彩”的清代宫廷用语。廖先生在《乾隆磁胎洋彩综述》一文的后面列一附表

《乾隆磁胎洋彩与磁胎画珐琅区分表》(图3)。

洋彩、粉彩与珐琅彩三者有何区别?(上)

图3

笔者从该表中读出如下信息:洋彩与画珐琅的瓷胎和彩绘材料均相同。二者不同之处是:1.绘画技法略有差异。2.关于画面中的诗词。洋彩只书写皇帝本人的御题诗;画珐琅书写有唐、宋、明代古诗句。3.用不同款识来区分工艺。4.最本质的区别就是绘制地点不同。其实,台北故宫专家也发现,这种区分方法似乎与前人档案记载有所矛盾。

洋彩、粉彩与珐琅彩三者有何区别?(上)

图4

例如:“在电脑上打开台北故宫博物院‘文物管理系统’,以原始典藏编号列-373-15原名‘乾隆窑粉彩开光山水双耳瓶’,现名‘清乾隆窑珐琅彩开光山水双耳转心瓶’(图4)。若与实物仔细比对,则会发现一对釉彩纹饰完全相同的瓷器,居然归入三个不同的陶瓷装饰类别:‘洋彩’、‘粉彩’与‘珐琅彩’。”

洋彩、粉彩与珐琅彩三者有何区别?(上)

图5

又如:该书中第168页55图(图5)。该瓶在乾隆七年《活计档》中的记载是“磁胎洋彩冬景山水梅瓶一对”,但在乾隆四十二年十月被带往热河避暑山庄时的记载又是“磁胎画珐琅冬景山水梅瓶一对”。台北故宫专家根据洋彩即粉彩一说认为:古人分别用“洋彩”和“画珐琅”记述同一件器物是一种错误。

洋彩、粉彩与珐琅彩三者有何区别?(上)

图6

再如:该书中第218页90图(图6)。该对瓷盘在乾隆八年三月《活计档》中记载“磁胎珐琅花鸟碟一对”,但在《陈设档》和《点查报告》中又列为“磁胎洋彩花鸟四寸碟”。台北故宫专家还特别指出根据他们自己在《乾隆磁胎洋彩与磁胎画珐琅区分表》中所论绘画技法,该盘似乎应定为“洋彩”,他们却确定是“画珐琅”,已经自相矛盾了。其实古人没有错误,只是当代专家的认识有误,错将“洋彩”当“粉彩”。多年来,人们在讨论釉上彩瓷器时,习惯将彩绘工艺与装饰材料混为一谈。在当代古陶瓷釉上彩的词典里有:“古彩”、“洋彩”、“五彩”、“斗彩”、“粉彩”、“广彩”、“珐琅彩”、“同治彩”、“素三彩”、“红绿彩”、“浅绛彩”等等。笔者认为在这些众多名词中,只有“古彩”和“洋彩”是指材料性质而言的专有名词,其余名词皆指装饰技法。

洋彩、粉彩与珐琅彩三者有何区别?(上)

图7

洋彩,顾名思义,是指从欧洲引进的釉上彩颜料。自清代以来,中国人把从海外进口物品都冠以一个“洋”字。这里要说明的是“洋彩”只是中国人的叫法,欧洲人叫“珐琅料”,即画珐琅工艺中使用的颜料,在清宫引进珐琅之初也是这样称呼的。“洋彩”一词最早出现在雍正13年(1735年)督陶官唐英撰写的《陶务叙略碑记》中。“洋彩器皿,本朝新仿西洋珐琅画法,人物、山水、花卉、翎毛无不精细入神”。这里所说“洋彩器皿”应当是指使用洋彩制作的器皿,“洋彩”在这里是指材料,“新仿西洋珐琅画法”是指工艺。洋彩名称应当出自景德镇窑工之口。笔者认为古人用“洋彩”和“画珐琅”分别记述同一件器物没有错误,“洋彩”是根据材料性质命名,“画珐琅”是结合彩绘技法命名,只是命名时的视角不同而已。

洋彩、粉彩与珐琅彩三者有何区别?(上)

图8

长期以来,坊间一直流传一种说法,“珐琅彩”属于宫廷专利,民间没有,民间只有所谓“粉彩”(把“粉彩”归于另类)。其实不然。图7是17世纪早期漳州窑生产的釉上彩外销瓷大盘,其中釉上蓝彩纹饰,已同中国历史上的五彩瓷存在明显差异,应当属于中国早期使用洋彩制作的画珐琅瓷器,只是在“宫廷专利说”的影响下,目前还未被陶瓷界普遍认可而已。

洋彩、粉彩与珐琅彩三者有何区别?(上)

图9

因为外销瓷属于海外贸易,生产外销瓷的窑口也并非都是官窑,没有详细官方记录。图8和图9是1725-1726年景德镇为英国彼得·科克家族和伍德沃德家族定制的纹章瓷盘,但是在某出版社出版的《瓷韵中西》一书中,却把前者说成“广彩”,把后者说成“粉彩”。很明显,它们应当出自同一时期、同一厂家、同一工艺、同类纹饰的产品,采用的是洋彩画珐琅工艺。


(因篇幅限制,原文有删减)

洋彩、粉彩与珐琅彩三者有何区别?(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