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保公佈“3411”戰略規劃 繆建民攜新班子亮相

剛剛補齊總裁空缺的中國人民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中國人保”,1339.HK)又有新動作。6月28日,中國人保首次發佈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路線圖,這也是中國人保董事長繆建民首次攜集團新班子成員和子公司主要負責人在媒體面前亮相,並首次對外發布“3411”工程。

“時間是最客觀的見證者”,繆建民表示。繆建民從中國人壽集團調任中國人保剛剛一年零兩個月,亦在見證著中國人保一年來的變化,其中一個變化就是一系列新戰略和發展路線的提出。

在戰略發佈會上,繆建民首次對外闡述了中國人保“3411”工程的內容,即:3指財、壽、健康險三家子公司轉型,4指創新驅動發展、數字化、一體化、國際化四大戰略,兩個1分別指打好一場中心城市攻堅戰和守住一條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

本次發佈的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便是“3411”工程的四大戰略的首個。繆建民表示,“日新者日進,不日新者必日退”,中國人保推出“3411工程”是立足行業競爭與市場週期變化,遵循保險發展規律,推動中國人保轉方式、優結構、換動能,向高質量發展轉型的長遠之策與固本之舉,其中,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是最重要的戰略。

中國人保集團執行董事、副總裁謝一群則表示,中國人保實施創新發展戰略是順應保險業發展的需要,目前保險業的供需兩端正在發生深刻的變化,比如大數據、物聯網等新技術層出不窮,正在衝擊基於大數法則的傳統保險經營的基礎。新的業態正在拓展和延伸產業價值的鏈條,也會誕生出新的產品和業務,新商業模式正在重構保險的商業空間,與保險相關的商業模式不斷湧現,“正在蠶食傳統保險的商業空間”。從需求端來看,個人、企業、政府三大保險客群的需求也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比如個人客戶的保險需求正在呈現移動化和場景化的特徵等。

據介紹,中國人保的創新發展戰略將通過“5+3”兩個階段來實施。第一個階段是用五年時間(到2022年)躋身於國內創新型金融保險集團的前列。第二個階段是再用三年,到“十四五”末即2025年躋身國際創新型金融保險前列,創新體系將更加完備。

具體而言,分兩步走,第一步是重點突破期,到十三五末即2020年,集團和各個子公司圍繞著各自重點領域率先取得突破,即集團重點推進數字化戰略的落實和創新體制機制的建設,財險推進政策性業務與商業性業務相融合、商業模式的變革與技術變革相融合等兩大融合,壽險推進從外延型向集約型轉變、從規模驅動向價值驅動轉變以及從以團體保業為主向個人保險業務轉變等三個轉變,健康險則突出專業性、體現創新型。投資板塊圍繞服務保險主業,在資產覆蓋的方面積極發揮作用,人保金服圍繞金融主業發展,積極開展金融科技應用創新發揮金融反哺的作用。第二步則是全面提升期。

據瞭解,創新發展戰略有四個重點方向,包括科技創新、服務創新、商業模式創新和管理創新,目前創新戰略的總體框架已經搭建完成。謝一群介紹,經過反覆論證,中國人保在集團、子公司和分公司三個層面,共分解確立了131個創新的重點項目,其中科技創新項目35個,服務創新項目33個,商業模式創新項目13個,管理創新項目25個,體制機制創新項目25個,從而構成了創新項目的全景圖。

此外,謝一群透露,在創新投入領域,中國人保規劃了三層創新基金,即設立千萬元級創新獎勵基金、億元級創意孵化支持基金和百億元級創新產業投資基金,佈局汽車生活、消費升級、健康養老、金融科技等創新領域。

中國人保相關子公司負責人介紹,根據各重點項目推進時間表,2018年將完成產品智能推薦、車險芯定損、保險在社會治理中的智慧應用等48個重點項目,2019年完成佈局健康養老生態圈、推廣“人保e通”移動綜合銷售APP等32個重點項目、2020年完成車主生態圈、“三農”生態圈等45個重點項目;2022年完成中心城市攻堅戰、輕資產模式為主的養老服務模式等6個重點項目。

近年來,金融科技和數字化戰略成為保險業的一股風潮,除了中國平安和一些中小公司打出金融科技牌,國字頭的大型公司也開始加入這個陣營。今年4月中國人壽宣佈全面實施數字化戰略,繼去年發佈“阿爾法”後,中國太保管理層今年6月在股東大會上透露,太保 “轉型2.0”的內容之一是推進數字化建設等。在本次創新戰略之前,中國人保於4月先行發佈了數字人保戰略。

與一些中小公司主要從技術層面切入相比,幾家大公司的數字化戰略更側重於客戶體驗、業務運營及商業模式等方面的整體佈局。一位中小公司人士表示,創新有成本,以中國人保的實力而言,在科技研發領域確有其資金和人才優勢。中國人保招股說明書披露,其科技研發投入已超過行業平均水平(保費收入的0.5%),達23.82億元。

上述中小公司人士認為,大型公司如果以自身優勢能夠引領創新,那麼中小公司作為跟隨者進行復制並進行小優化,這也是行業的歷史規律。

不過,亦有財險業人士認為,中國人保目前的一個問題在於,其IT資源分散在各子公司,整個信息系統基礎很差,現在才起步規劃有點晚了,創新戰略如何完成落地,恐怕需要幾年時間才能實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