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跑步」上市,上億人的43億訂單能否撐起300億美元市值?

拼多多“跑步”上市,上億人的43億訂單能否撐起300億美元市值?

文 | 文億

來源 | 投中網

美國東部時間6月29日,拼多多向美國證券交易所提交招股書,正式啟動IPO計劃。成立不滿三年,拼多多要“跑步”上市了。

同一時間,拼多多創始人、董事長兼CEO黃崢向潛在投資人發佈了一封公開信,以宏大措辭闡釋了拼多多快速成長的原因,以及為何在此刻做出上市決定。黃崢表示,拼多多雖然還只是一個三歲的小孩,身上有很多顯而易見的問題,也面臨許多危險和挑戰,但拼多多的業務“有很強的社會性”,註定終將走向公眾,和公眾分享所有的成長。

拼多多“跑步”上市,上億人的43億訂單能否撐起300億美元市值?

“往後看3年、5年還是更長時間上市,其實沒有本質區別。而在公眾的監督下,我們可以成長得更好更強。”黃崢表示。

招股書顯示,拼多多持有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約為86.34億元(13.77億美元),2018年Q1單季度增長55.76億元。截至2018年3月31日,拼多多在業務上仍處於虧損狀態,累計虧損(含期權支出)13.12億元人民幣。其中,2017年和2016年淨虧損分別為5.25億元和2.92億元。

對此業績,黃崢在信中稱,拼多多數據可能看起來波動或者粗糙,但投資者“有理由相信我們還有極大的上升空間”

創始人黃崢控股,騰訊為第二大股東

據招股書顯示,拼多多股東結構中,黃崢持2,074,447,700股,佔股比50.7%,為第一大股東;第二大股東是騰訊,持股754,887,740,佔股比為18.5%;高榕資本和紅杉資本持股412,381,220和302,612,640,佔股分別為10.1%和7.4%。梳理拼多多融資經歷發現,其中,2016年年底,紅杉資本中國獨家領投C輪融資;此後D輪融資,則由騰訊和紅杉資本中國聯合領投。

拼多多“跑步”上市,上億人的43億訂單能否撐起300億美元市值?

拼多多目前的收入主要來自在線廣告和交易佣金。其2018年Q1總訂單量17億單,成交額662億元;2017年全年總訂單量43億單,成交額1412億元。2018年Q1實現營收13.85億元,較去年同期營收3700萬元,同比增長37倍。值得注意的是,拼多多來自移動應用端的月度活躍用戶已達1.03億,2017年全年月均活躍用戶為0.65億,且數據中並不包含通過社交網絡和接入入口訪問的用戶。

關於IPO發行價、擬集資金額,招股書未予披露。《中國企業家》在6月28日的報道中稱,部分機構中早前傳聞拼多多上市估值為300億美元。但該消息暫未得到證實。

自2015年9月上線以來,拼多多一路小跑,累計完成四輪融資,融資金額超過30億美元。其最近一輪融資僅通過一級市場單輪募資就超過30億美元,在中國移動互聯網史上並不常見。最近一次融資完成後,拼多多估值近150億美元。成立一年即成為獨角獸,成立不滿三年即申請IPO,拼多多在速度上一騎絕塵。

能否撐起300億美元市值?

“拼多多,拼多多,拼得多,省得多。”拼多多的洗腦廣告曲兩年未變,但在2017年年初,廣告曲還以“1億人都在拼的購物App”結尾。到了2018年年初,數字變化,變成“3億人都在拼”了。

在信中,黃崢闡釋了拼多多的理想形態:它應該是一個“Costco+Disney”的結合體,用戶可以用最划算的價錢買到想要的東西,也會在裡面收穫很多快樂。同時,它也應該是一個由用戶、商家、管理員、平臺服務商等共同組成的社區,各方參與者互相依存、共生變化。

以“Costco+Disney”為類比,黃崢筆下的拼多多商業模式有些夢幻。但梳理黃崢此前接受採訪時的表述,以及投資者對拼多多的評價,不難發現拼多多的神奇增長背後有更為實際的原因:

B端電商“出淘”+C端消費需求爆發。

在拼多多上開店的商家,很多都是從淘寶遷移而來。近一兩年,由於網購用戶增速減緩,淘寶GMV增長轉而依靠高客單價,因而淘寶出現明顯的“天貓化”趨勢,天貓店鋪獲得的流量分配優先級越來越高,小商家在淘寶體系中受重視的程度不斷降低。而淘寶又採用中心化流量分配,商家能夠獲得多少流量,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淘寶搜索排序是否靠前,是否得到內容推薦。露出需要付費,付費能力較低的小商家生存空間進一步壓縮。

拼多多改變了電商的遊戲規則。以往電商衡量ROI的方式基本是看投放的廣告能夠換來多少筆實際的交易,而拼多多的指標則用一個用戶能拉多少個新用戶進來。招股書將此模式描述為“創新的團隊購買模式”,把網購轉變為動態社交體驗:買家將拼多多平臺轉介給自己的家庭和社交網絡,平臺由此獲得低成本的有機流量和活躍的互動,成為可以瀏覽商品、相互交流的“虛擬集市”。截至2017年12月31日,拼多多平臺上的活躍買家數量達到2.45億人。而在2018年Q1,這一數量上升至2.95億人。

黃崢在致股東信中用了更為激昂的措辭。他稱,拼多多“不光高效地做信息的匹配,還不停地模擬著整個空間裡人群的群體情緒,並試圖對整個空間做調整,讓群體的體驗更加開心”。

關於拼多多最大的成就,同時也是它迅猛成長的最大原因,一位在消費領域作出數十筆投資,對小b端商家和低線城市消費者均有研究的VC投資人有更為實際的說法。他向投中網總結稱:每個人都有消費慾,無論收入高低。拼多多讓月薪1500元的人也能“買買買”了,這是淘寶沒有做到的。

據招股書披露的2017年全年訂單量和成交金額測算,拼多多的平均客單價在32.83元。而從人均消費額度上看,截至2018年3月31日的過去12個月,活躍買家平均消費額為674元。

儘管拼多多上賣的東西比較低端,多數還屬於滿足生活基礎需求的必需品,但對縣城裡的消費者而言,這已經是一種消費升級了。和鄉鎮小賣部,還有趕集日上攤販賣的商品相比,拼多多賣的東西,從款式上看絕對是非常豐富的。”上述投資人說。

藉助“天時地利人和”崛起的拼多多,在未來發展中也有可預期的風險。

上述投資人表示,拼多多的發展得益於時空錯配下的不對稱競爭。低線城市和鄉鎮目前線下零售效率很低,多數仍採取層層加價的分銷模式。一些一、二線城市流行的新零售形式,尚未向低線城市和鄉鎮滲透。如果未來幾年,類似名創優品這樣比較優質的直銷“10元店”下沉,或者鄉鎮裡迸發出屬於自己的名創優品,拼多多的價格優勢可能難以維持。此外,拼多多也勢必會面臨假貨風波和野蠻獲客所埋下的隱患。

拼多多喜歡講從“農村包圍城市”圍堵淘寶的故事。拼多多在估值為150億美元時,對應的是2000億元GMV。而截至2018年6月29日收盤,在阿里巴巴4752億美元市值背後,對應的GMV則是4.82萬億元,兩者中間仍有24倍差值。對比已有完善的物流、支付、雲等基礎設置的淘寶,拼多多在電商生態方面則要薄弱很多。即便拼多多已跑步前進,但要追上淘寶還尚有時日。

跑步上市,衝向“逃生門”?

拼多多加入了2018年6月的衝刺IPO大軍,同行者還有小米、美團、映客、寶寶樹等數十家公司。它們都是近年來充裕資本所孵化出的獨角獸。它們追逐“市夢率”,絕大多數都在尚未盈利的情況下就已高速成長為巨人。

在致股東信中,黃崢為拼多多幼年上市給出了三點解釋:

“我們認為拼多多的業務類型本來就有很強的社會性,所以它終將走向公眾,所有的成長也應該為公眾所分享。

我們相信拼多多有巨大的潛力,往後看3年、5年還是更長的時間上市其實沒實質區別。相反,在公眾的監督下,我們可以成長得更好更強。

我們希望拼多多是一個公眾的機構。它為最廣大的用戶創造價值而存活。它不應該是彰顯個人能力的工具, 也不應該有過多的個人色彩。”

但實際情況或許不如描述中一般星辰大海、一路高歌。投中網通過與多位機構投資人溝通得知,2018年,不盈利的新經濟公司想在一級市場募集更多的資金並不容易,甚至可以說“募到錢的可能性非常低”。

隨著市場流動性收緊,資本會越來越稀缺。這些高估值新經濟互聯網公司,不能再依賴資本來維繫現金流了。它們必須要搶在資本市場崩盤之前賣個好價錢,才能儲糧過冬。拼多多也不例外。

在被問及如何看待IPO潮時,一位投資人表示,《支付戰爭》所記錄的2000年PayPal在股災發生後迅速融資逃過一劫的故事,可以提供很多思考和借鑑。

“如果彼得·蒂爾晚幾天再行動的話,股票市場的崩盤就會使X.com的股價也大幅跳水。股價跳水的話,融資就會拖延,因為投資者會考慮把自己手中的股票換成現金。如果彼得·蒂爾被迫回到起點,重新開始整個融資過程,那麼他很可能無法獲得這麼一筆鉅額資金……” 而在上市之後,“我們的銀行裡有1億美元,新合併的公司快速增長,我們死裡逃生,現在似乎可以勇往直前了,而我們這種衝勁,很快就會受到外部挑戰和內部挑戰的洗禮”。

無論拼多多上市是出於對“推動更快樂生活的孜孜追求”,還是資本寒冬到來向“逃生門”的衝刺,可以肯定的是,上市之後的拼多多在迎來更多資金的同時,也將面臨更多的監管和挑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