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王朝是台灣歷史上第一個漢人政權,他的建立者是個中日混血兒

這個王朝是臺灣歷史上第一個漢人政權,他的建立者是個中日混血兒

公元1624年8月26日,鄭成功出身於日本平戶藩。其父鄭芝龍當時跟著一位名叫李旦的海盜頭目定居日本。鄭芝龍為李旦義子,由於李旦出錢支持過德川家康,因此得以在日本發展壯大。李旦死後,鄭芝龍繼承了李旦在日本的全部產業,甚至壟斷了從日本到新加坡的海上貿易。

此前,鄭芝龍與駐留在臺灣的荷蘭一起打擊西班牙商船。此後,鄭芝龍與顏思齊參與日本人民的起義,逃出日本,以臺灣魍港為根據地開始進攻明朝東南沿海。1628年年底,福建巡撫熊文燦再度招安鄭芝龍,成為“海防遊擊”。鄭成功是在鄭芝龍當上明朝的官員之後,才從日本回到了福建,他六歲之前一直隨母親住在平戶藩,他的母親是日本人,他是中日混血兒。

這個王朝是臺灣歷史上第一個漢人政權,他的建立者是個中日混血兒

1644年,來自滿洲的清兵攻佔了北京,明朝部分遺臣在中國南方,先後擁立幾位宗室為王,組織流亡政府,繼續抗清,鄭成功就是當時抗清的一股強大勢力。鄭氏於1658-59年出兵南京失敗後,決定轉進其父親鄭芝龍曾經佔領過的臺灣。1661年3月1日,鄭軍25,000人祭江候風,23日出海,24日先抵澎湖,然後轉進臺灣;4月1日進鹿耳門,6日普羅民遮城降,5月3日圍熱蘭遮城,最後終於在翌年陽曆2月1日攻下熱蘭遮城,將荷蘭人驅逐出臺灣,建立了臺灣歷史上第一個漢人政權。在其關於臺灣前近代(1895年以前)之戰爭史的研究中,盧建榮將鄭成功功臺之役(盧稱之為“鄭荷之戰”)形容為“人類有史以來一場空前的大規模跨海登陸作戰,也是決定臺灣爾後四百年命運的戰爭”。

鄭成功死後,由鄭經、鄭克塽父子先後繼承鄭成功的統治,一直到1683年清軍攻下臺灣為止,鄭氏三代統治臺灣的時間前後只有23年。

這個王朝是臺灣歷史上第一個漢人政權,他的建立者是個中日混血兒

鄭成功在驅逐荷蘭人以後,將臺灣改名為“東都”,為解決兵糧問題,令諸將士寓兵於農,按鎮分地、按地開墾。到了鄭經時,採陳永華之議,建立完整的中央政府體制,成為可以行使及於全島的主權力量,體制層次分明,宛然一獨立國家。鄭經又將東都改為“東寧”,自稱“東寧國王”。英國、日本等國家也將東寧視為一個獨立國家進行貿易往來;英國東印度公司曾與鄭氏政權簽訂通商條約,當時英國人稱鄭氏政權為“臺灣王國”或“福爾摩莎王國”,英國東印度公司上書鄭經時,則稱呼其為“陛下

這個王朝是臺灣歷史上第一個漢人政權,他的建立者是個中日混血兒

​另一方面,雖然鄭氏王朝在事實上是一個獨立政權,但是,在名義上,鄭氏政權卻一貫奉明為正朔,以“迴歸大陸”為唯一的宿願;制定政經政策時亦以大陸為依歸,推廣教育亦在認同大陸,不肯落實本土,一直保持流亡政權的姿態因此,很多學者將二次世界大戰後流亡臺灣的國民黨政權類比為鄭氏王朝,因為他們都在大陸戰敗而以臺灣作為“逃亡的地方”,同時也都宣稱將以臺灣作為暫時的基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