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樓市如何走,除了房子還留下了什麼?

目前對於2018年房價走勢是很多購房者關心的問題,但是很多購房者沒有注意到一個問題,那就是關注區域或者說關注的城市,從房價關心比例來看,目前我們絕大多數購房者關心都是大城市或者一線城市房價的漲跌與否,目前對於一線城市房價判斷,基本可以說是四個字,穩中有降的,但是到底降多少,這是很多購房者關心的,因為我們購房者在買房時候總是喜歡買一個相對最低價,其實這個理想化購房方式是非常不適合在一線城市買房,有一句話說的好,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對於一線城市房價而言,目前已經達到了最低谷,可以說基本沒有多少下降空間和力度了

如今,只要是一提到房子都會撥動著每個人的那根緊繃的心絃,購房對大多數人來說,那就是一件人生大事,這麼多年以來,隨著人們生活節奏的不斷加快,不管是購房還是賣房也都隨之更加頻繁,特別是許多70後、80後在閒暇之餘,回想過去為了買房獨自在城市中拼搏,幾乎是奉獻了自己的青春,這些年終於熬到房貸快結束稍稍有點積蓄的時候,為了能減輕子女將來的負擔,有些人又開始想著如何為子女再準備買上一套房,如果說太多的人為了房子而活著真的不為過,在這裡難免會有人感嘆,未來房子真的會如蔥嗎?留下的真的只有房子了嗎?

未來樓市如何走,除了房子還留下了什麼?

在房地產發展的二三十年間,有許多標誌性的符號,任志強和潘石屹算得上是其中兩個。如果說任志強是房價持續上漲論的堅定代表,那麼潘石屹絕對算是房價必跌論的忠誠守護者。這些年,從各種公共場合的發言來看,支持潘石屹房價必跌論的論據主要有兩個:一個是房子已經建的太多,空置率太高;二是現在是共享經濟時代。

未來房子越來越多,我們還怕無房可買?

為什麼調控下,房子依舊賣得火熱,就是因為開發商炒房客給人們造成房源緊張的假象。到處都在拆遷建設,都處在在開發,未來的房子必將剩餘,房子跟其他的商品一樣,供不應求必然價格上漲,產品過剩,價格必將下降,所以無需擔心,將來房源緊張,房子只會越來越多。

未來樓市如何走,除了房子還留下了什麼?

這麼多年過去了,我們身邊的許多房子越來越老了,一些老舊小區光是翻新都經過了好幾輪,不過,不管再怎麼翻新也改變不了未來的更新換代,新的高樓又會拔地而起,再加上新時代下,新的各種住房體系的推行,當我們周邊被房子覆蓋的時候,當我們都老去的時候,新生的一代在未來真的會沒房住嗎?

隨著“房住不炒”定位的提出,因城施策的調控率先在一二線城市展開,這些城市也早早就進入了“五限模式”,緊接著就是對金融市場的管控以及對租房市場的大力發展,租售並舉模式的再升級,所以我們應該能清楚的看到,今年以來的調控路數已經不同於往日了,無論是深度上還是廣度上都超過以往,且最重要的是正常已經具有連貫作用了,這一切都符合“房住不炒”迴歸房子居住屬性的最終目的。所以市場在這樣的干涉作用下,想再延續過去的老路是不可能的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