貪生怕死卻又敢以死諫君,歷代史家褒貶不一的叔孫通到底是什麼人

秦末漢初的大儒叔孫通。

他的背景我先簡單說一下:叔孫通是秦朝的博士,靠著讒言秦二世活了下來,然後先加入項羽麾下,又轉投劉邦麾下,表現很圓滑。最後則在保太子劉盈時變得異常硬氣,為劉邦所尊重,而又因為傳承了儒家文脈,遂得到當時人的尊重。


貪生怕死卻又敢以死諫君,歷代史家褒貶不一的叔孫通到底是什麼人

然後第一個捧他的史學家是西漢的司馬遷,他是這樣誇叔孫通的:

叔孫通希世度務,制禮進退,與時變化,卒為漢家儒宗。

如上,叔孫通在司馬遷眼裡已經是一代儒宗了。

接著就是宋代的史學家司馬光開始打臉司馬遷,並怒罵叔孫通:

惜夫,叔孫生之為器小也!徒竊禮之糠枇,以依世、諧俗、取寵而已,遂使先王之禮淪沒而不振,以迄於今,豈不痛甚矣哉!……夫大儒者,惡肯毀其規矩、準繩以趨一時之功哉!

顯然,在司馬光眼裡,叔孫通不僅毫無價值,簡直就是一個欺師滅祖的廢物,譁眾取寵的小丑,甚至還是儒家千年以來最大的禍害。
貪生怕死卻又敢以死諫君,歷代史家褒貶不一的叔孫通到底是什麼人

而正如叔孫通曾經對他那些覺得自己行為有問題的人們的回覆:

叔孫通已出宮,反舍,諸生曰:“先生何言之諛也?”通曰:“公不知也,我幾不脫於虎口!”《史記·劉敬叔孫通列傳》

是的,連他的弟子們都看不下去了,您老好歹也是一代大儒,怎麼能那樣胡說八道呢?但是叔孫通卻很無所謂,胡說八道咋了?這年頭,保命才要緊,我不那樣說,你以為我和你們都能活著出來啊,真是的,你們這些孩子啊,還是太年輕太天真了。

看到這,大家或許覺得叔孫通就是一個貪生怕死的人吧?別急,再看下面的這一處記載:

漢九年,高帝徙叔孫通為太子太傅。漢十二年,高祖欲以趙王如意易太子,叔孫通諫上曰:“昔者晉獻公以驪姬之故廢太子,立奚齊,晉國亂者數十年,為天下笑。秦以不蚤定扶蘇,令趙高得以詐立胡亥,自使滅祀,此陛下所親見。今太子仁孝,天下皆聞之;呂后與陛下攻苦食啖,其可背哉!陛下必欲廢適而立少,臣原先伏誅,以頸血汙地。”高帝曰:“公罷矣,吾直戲耳。”叔孫通曰:“太子天下本,本一搖天下振動,柰何以天下為戲!”高帝曰:“吾聽公言。”《史記·劉敬叔孫通列傳》

當劉邦想要廢長立幼的時候,這次的叔孫通卻一反常態,不僅極力引經據典駁斥劉邦,而且還不惜以死逼之。

沒錯,就是這句話:“臣原先伏誅,以頸血汙地”。
貪生怕死卻又敢以死諫君,歷代史家褒貶不一的叔孫通到底是什麼人

以死逼之,如此之剛烈,這還是當年的那個貪生怕死的叔孫通嗎?

劉邦一看到這樣,便隨即改口說是戲言,但,此時的叔孫通卻再無往日那般圓滑之風了。面對劉邦已然改口認輸的情況下,叔孫通卻很認真的繼續駁斥劉邦,說:太子乃天下之根本所在,若有閃失,都會引得天下震動,陛下卻以此為戲,怎麼能這樣啊?

如此,劉邦自知不可再言廢棄之事了,遂道:“吾聽公言。”

所以,叔孫通如何,誰能真正評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