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易經有什麼用,這三個問題你應該知道

提到易經,大家對它的看法多是:比較玄幻、神秘,在現實生活中,很多初學者都會覺得易經很複雜,而且特別難以理解。學著學著就會想要放棄,覺得又難懂又沒用。對於這種看法,到底對不對呢?今天我們來討論一下,學習易經之前通常會遇到的三個問題。

學習易經有什麼用,這三個問題你應該知道

1、學習易經的重要性

在這裡我們也會通過三個小點來為大家闡述一下這個問題。

第一個小點就是——易經不僅是中國人的驕傲,還是世界的驕傲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在多年以前,易經就已經被世界教科文組織列為全世界第一本指導人生的書籍,連聖經都排在後面。這樣的評價不僅僅是對中國易經的極大肯定,也是對中國文化的一種極力推崇。

所以對於這樣珍貴的文化書籍,我們確實應該去靠近它,去了解它、學習它、應用它。

另外對於易經重要性,不僅現在很重視,在古代的時候就有很直接的體現。

所以呢,第二個小點我們要說的就是——古代對易經重要的看法

在古代,有過這樣的說法,就是“不知易不可為太醫,不知易不可入內閣”。就是不懂得易經的人想去皇宮做太醫都沒資格去,同樣的,想要當官,首先你得懂易經,不懂易經的人也是當不了大官,協助不了皇上的。

學習易經有什麼用,這三個問題你應該知道

最後第三點就是——很多古代的名人大家都在研究易經

因為在中國歷史上,有很多思想家、哲學家、軍事家、醫學家都深入地研究過易經,這也從側面說明了易經涉及的領域特別地廣泛,每一個領域的專家都能夠從易經當中學到很多的東西。更誇張的是,孔子當時對易經的喜愛也達到了廢寢忘食的地步,就連裝載書籍的繩子都翻爛了好多條。

學習易經有什麼用,這三個問題你應該知道

以上這種種跡象也足以說明了易經無論是在古代還是在現代都有著它獨特的重要性。也怪不得我們古人把它稱為“群經之首,大道之源”。

2、易經到底難不難?

易是中國古代聖賢都一直遵循傳承下來的傳統文化,是從幾千年前就開始的一套理論體系。其實往簡單了說,易得最初模樣就是一張六十四卦方圓圖,往復雜了說,易就是一套以《伏羲先天六十四卦方圓圖》表示的邏輯符號體系,是古人發明的表述宇宙萬物以及其運行規律的模擬系統。

所以無論是簡單還是複雜,易經所講的都是一個點,那就是整個世間萬物的“發展規律”,只要大家掌握這其中最基本的發展規律,那麼學習易經就會變得特別地容易。只要我們掌握住了這一點,我們每個人都能對易經進行深刻了解。

所以說學習易經還是有跡可循的,並不是大家所理解的“學易經就好像是學天書一樣”。具體的規律我們會在以後的內容中一一為大家講解。

3、易經有什麼實際作用呢?

在這裡我們想通過兩個直接的例子給大家來闡述一下。

第一個例子就是:我們可以利用易經的自然規律對事物進行分析

根據上述我們講:易經建立的使一個模擬系統,通過這個我們可以知道:

這樣一個系統其實就是把世間萬物都用卦來進行標記,然後再根據六十四卦方圓圖的規則對事物進行分析。就好比如把事物都用1/2/3進行標記,然後再用基本的加減乘除對事物進行運算分析。這樣的分析在生活中最直接的應用也有很多,比如:可以分析風水、分析人的性格、分析婚姻感情、分析運勢狀態。這樣的各種分析就形成了大家所瞭解的易的現實應用。

學習易經有什麼用,這三個問題你應該知道

第二個例子,我想給大家說一下易經在老百姓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一個應用

其實,易經講的道理滲透在我們的生活當中的方方面面,我們老百姓也都經常會用到。

說到這裡很多人會疑問了,我一個普通人,也沒有很高的學問,也沒有很知識儲備,我平常生活中怎麼會跟易經搭上邊呢?

在這裡,我要說一下,《繫辭》裡曾經提到“百姓日用而不知”,就是說我們每個人平常的生活中都會用到易經,只不過大多數的時候我們都不知道這些是易經的原理罷了。

我們舉一個例子來說明一下:

《易經》裡面有一句話就是“與四時合其序”講的就是我們人類應該根據四季的時間變化規律而去規劃自己的生活。

同樣的,其實這一點在生活中就有很直接的應用。比如:日常生活中我們的各地的老百姓遇到二十四節氣,都會有他們當地自己的習俗。例如:春分會立春蛋、清明會掃墓、立秋要貼秋膘、冬至要吃餃子等等。其實這就體現了:我們都會按照二十四節氣來規劃自己的生活,根據時間的變化來改變自己的作息習慣和生活方式。這也恰恰體現了“與四時合其序”這也一句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