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汽車,我們普通人有哪些常見的錯誤認識?

我們國家可以說是全世界最大的汽車市場,不過這也是一個相當年輕的汽車市場,從我們的父輩才開始大面積普及汽車。國民的不瞭解、市場的快速增長、網上的宣傳誤導,這一切造成了許多人對汽車有很多錯誤的認知……

01

“這麼薄的鋼板,肯定不耐撞!”

許多人買車時候左捏捏,右按按,敲敲車門,以此判斷鋼板厚度進而判斷碰撞安全性。

對於汽車,我們普通人有哪些常見的錯誤認識?

其實在碰撞中,真正受力的是內部的各種樑架結構,車皮厚度對於碰撞的影響微乎其微。

對於汽車,我們普通人有哪些常見的錯誤認識?

所以不要再說“這麼薄的鋼板,肯定不耐撞!”這樣的話了。

02

“行行,我係安全帶還不行嗎?”

安全帶是車上的第一道也是最基礎的一道安全防護,但是許多人對安全帶也有認知誤區。

首先,開車系安全帶是肯定的,不過你會發現有時候汽車在猛然減速或者快速拉安全帶時,安全帶會鎖死,這當然不是故障,是安全帶的第一道防線,防止人由於慣性向前衝出。

對於汽車,我們普通人有哪些常見的錯誤認識?

而當真正發生碰撞時,如果是預收緊式安全帶,那麼它會迅速縮短,將人牢牢的“綁”在座椅上,配合安全氣囊,給人以最大的保護。

對於汽車,我們普通人有哪些常見的錯誤認識?

這裡有兩個重點,首先開有安全氣囊的車一定要系安全帶,否則發生碰撞時人就會被氣囊拍傷,其次並不是繫上安全帶就萬無一失了,很可能碰撞完成後,胸部會由於安全帶的制動而受損傷,有一些車型,在發生嚴重碰撞時,後座如果不坐人,預收緊式安全帶甚至會把座椅的皮面勒壞。

對於汽車,我們普通人有哪些常見的錯誤認識?

先別急著失望,能保護到這種程度還是基於合理的駕駛坐姿的情況下,如果駕駛坐姿不正確,反而會受到更大的損傷,所以開車除了繫好安全帶,坐姿儘量要端正,不要過於向前或向後。

對於汽車,我們普通人有哪些常見的錯誤認識?

端正了坐姿後,儘量調節椅背和頭枕使其一直能貼在後背和頭上,使得發生碰撞時對人體的衝擊降到更低。

03

“花這麼多錢買車,你就弄點泡沫糊弄我?”

許多人買車回家在修理時會發現車上的一些防撞梁部分有一條白色泡沫,於是大呼車商“坑人”。

對於汽車,我們普通人有哪些常見的錯誤認識?

其實不然,大部分有“白色泡沫”的車後面都有一條真正的防撞鋼樑,這已經比一些直接沒有防撞梁的車良心很多,而“泡沫”和再外面的保險槓都是為了碰撞到行人後保護行人的,最裡面真正的防撞鋼樑才是為了“碰車”的。

對於汽車,我們普通人有哪些常見的錯誤認識?

並且防撞梁的強度設計也是很有講究的,要扛得住較小力度的碰撞,保護雙方,而發生大強度的碰撞還要迅速變形、潰縮甚至斷裂,以達到吸能的目的。所以,錢沒白花,“泡沫”也不是糊弄人的。

04

“把空調關了,咱們開窗涼快!”

為了所謂的省油,關閉空調開車窗降溫的方法在低速時可行,一旦速度提高,就成了捨本逐末的做法。

對於汽車,我們普通人有哪些常見的錯誤認識?

開啟車窗後,更多的油耗被用來克服風阻,這種現象速度越高越嚴重,所以真想省油,還是關窗開空調吧。

05

“注意安全啊,慢點開啊!”

這可能是所有司機出門時聽得最多的一句話,但開車在路上,有很多時候真的是需要快點開的:

看準了紅燈確實變綠、行人已經過完之後,請稍微重一點踩油門,快點起步,有的綠燈一共就十幾秒,慢慢騰騰的起步後面排著長隊的司機會欲哭無淚的,而且也會增加擁堵的幾率。

對於汽車,我們普通人有哪些常見的錯誤認識?

由輔路轉向主路或者由收費進入高速公路時,在看準前後來車後,也要儘量快點提速,迅速融入主路上的車流速度。

對於汽車,我們普通人有哪些常見的錯誤認識?

在主路上行車,一般都是先有入口,後有出口,慢慢騰騰的上主路,既影響了後面的車輛速度,又影響一部分想出主路的車輛,很多堵車甚至事故都是由此而引發的。

高速不是隻有最高限速,也有最低限速的,在高速上開30km/h的確不會被拍,但這樣對後方的司機是很危險的,而且高速公路按規定來說越往裡越是快車道,好多司機在裡車道慢慢悠悠的開,逼得人們不得不從右方超車……

對於汽車,我們普通人有哪些常見的錯誤認識?

所以為了大家的安全和方便,在高速上請跟上車流的節奏,並且遵循“越往裡越快”的原則。

總結

我們是一個年輕的汽車國家,路上也的確有很多年輕的、對汽車有很多錯誤認知的司機,但是成長是一步步來的,誰在是新手的時候沒犯過幾次不該犯的錯誤。所以,你還知道哪些身邊的人常見的錯誤的認知呢?一起在留言區分享出來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