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媳原本可以亲如母女的

婆媳原本可以亲如母女的

媳妇在作为准儿媳的时候一般是相看两不厌的。

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和了解,都会把最好的一面展示给对方,所以很快的都能在对方那里得到一张满意的“考核证书”。

那时候还没有接触到实际生活。不论是准儿媳还是准婆婆都会极力的在对方讨好对方。所有的事情都是该让的就让,该哄的就哄。可是一旦真正的登堂入室,成了一家人,谁也没有必要伪装下去了。

媳妇在刚过门的时候脚跟还没有站稳,婆婆还可以暂时耍耍威风。等儿媳生了孩子后母以子贵,家庭位置已经稳固,也无需在讨好婆婆了,自然是不会低声下气的看人脸色了。再加上一些不尽人意的琐碎事情,矛盾自然是逐渐的恶化。。

常言说“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家庭矛盾看似复杂其实也非常简单,一切的源头无非是利益没有平均,都认为自己的付出与收获不对等。心理不平衡时就会在脸上或是行动中表露出来,对方也会很敏感的觉察到你的变化。自然也不会再像以前一样待你,久而久之。就形成了难以沟通的鸿沟。

婆媳原本可以亲如母女的

记得不知是哪位名人曾出言“谁若能根除婆媳矛盾,可得诺贝尔奖金”。只可惜在此巨赏之下,直到现在还没有听说过谁将它拿下,可见此项难度当属世界之冠。

于是由此也衍生出了一道可难倒无数好汉的试题:老婆和老妈同时掉进河里先救谁?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也不知道是哪位高人出的这个选择题,故意让男人难堪。明明婆媳不和是男人的心病,还专戳男人的痛处。真是无解......

不过有时候突发奇想,要是将这道试题的主人公换成公公与儿媳,或是丈母娘与女婿。估计就不会有这样的笑话了。可是话又说回来,这两种关系均没有婆媳那样的争斗,自然也就没有必要去用他们做例子了。只是国人的无事生非之习性不是三两日可以改变的,在这样的传统背景也难怪婆媳关系就成了最大的难题!

不过婆媳关系虽然难处,其实自身也非常清楚俩人并无多大仇恨。只是出于爱嫉妒的本性互不谦让罢了。一个是儿子,一个是男人,两个女人都想要在他心理占据主要位置,仅此而已。从这个角度来说,婆媳也是最难以解除的“假想敌”。乐趣就在于假想之中。自己儿子和自己丈夫对自己的态度就是争斗的核心。而且这样的争锋世间也只有婆媳有此殊荣。试想别人哪有兴趣在一个男人身上下这样大的力气呢?

再说女人一般是天生的目光短浅,心胸狭隘,于是传统早就要将女人的短板受到严峻的考验,谁家要是生女不教,就叫她长大后嫁到另外一个人家,祸害他的家庭一辈子不得安宁,并且还要殃及子孙,还有比这样的报复更加解恨的吗?

每个女人一生都要面对这样的洗礼。嫁到夫家,上有婆婆,中有妯娌,大小姑子。以后还有儿媳。四周就有亲戚朋友,街坊邻居。都在用一双双冷峻挑剔的眼睛审视着这个女人在复杂的关系中是疲于应付,还是上下协调,游刃自如。结果呢?自然是良莠不齐:有顺利过关的,家庭和睦,邻里夸奖的。这样的女人算是拿到了女人的优秀奖,到老了也是子孙孝敬,晚年幸福。

有的品行不佳者呢,年轻时候做媳妇不能上下打理周到,那就等于是祸害了婆家的老少难以安宁,而且晚年也会有自己培养的一群不肖子孙来以同样的方式回报她,真是终生的不得超度呀!

说到这里,这个很像是红楼梦说里的“疗妒药”。将要伴随着女人的一生而存在。你们说是吗?请留下你们的评论.......

这个话题很尖锐,只是谈了一些很片面的现象,不代表也不针对任何人,要是无意中伤害到谁了,请勿怪罪。

婆媳原本可以亲如母女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