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代中藥人對玉龍雪山本草的守候

四代中藥人對玉龍雪山本草的守候

麗江城北,白沙古鎮還未從酣夢中甦醒。

四代中藥人對玉龍雪山本草的守候

清晨六點,九十三歲的和士秀掛上“玉龍雪山本草診所”的牌匾,開始了新的一天。扶著牌匾走下門前的臺階,和士秀步伐有些不穩,他卻絲毫不以為意。

四代中藥人對玉龍雪山本草的守候

他說:“很多人說我辛苦,我不辛苦,我作為享受,多少氧氣都吸到我的身體裡,多快樂多幸福。(如果只是)睡在床上,可憐得很。”穿著老舊白大褂的他,鬚髮皆白卻精神矍鑠。

四代中藥人對玉龍雪山本草的守候

堆瓊積玉幾千疊,巍峨的玉龍雪山滋養了整座麗江。與遊人喧囂的古城不同,雪山腳下的白沙繼承了一分寧靜,這裡是最具納西族風情的古鎮。

和士秀與兒子和述龍,每天要接待將近二十位外國遊客。這些國際友人皆慕名而來,想親眼見見這位享譽海外的“雪山郎中”。

四代中藥人對玉龍雪山本草的守候

“我叫和士秀,我是一名醫生。再過八年,我就超過一百歲了,如果那個時候你們沒有疾病,非常健康,歡迎你們再來見我。”他正用英語向一群來自西班牙的遊客介紹自己。

四代中藥人對玉龍雪山本草的守候

和士秀年少時曾陪伴父親的好友,美國《國家地理》雜誌的植物學家洛克,踏遍玉龍雪山尋百草。但彼時的他並不知道,麗江會因洛克而改變。1986年,美國《時代》週刊刊載《洛克的世界》一文,使麗江逐漸成為世界的麗江,也讓人們記住了雪山腳下一位不染塵囂的布衣郎中。

四代中藥人對玉龍雪山本草的守候

提及年少時的經歷,和士秀說:“我父親也會治病,我祖父也會治病,但是我在學校裡面父親讓我好好學習科學。抗日戰爭爆發之後,日本的飛機在這裡橫行霸道,死了很多人,我難過,我學過科學,寫過科學救國的論文。但後來身體不夠好,又在南京讀書,就讀外語。”

四代中藥人對玉龍雪山本草的守候

1949年,這位外語專業畢業的高材生躊躇滿志,在南京入伍參軍,卻因一場大病被迫回鄉。在那個缺醫少藥的年代,他一面在地方財校教英語,一面拾起父輩的衣缽,深研中醫學。最終是來自雪山的萬千本草治癒了他。

四代中藥人對玉龍雪山本草的守候

雖已年過九十,和士秀仍懷有赤子之心,他說:“千草萬木是我研究的對象,廣大人民群眾是我最高級的老師。”一直到七十多歲,他仍然堅持自己上玉龍雪山採藥,但漸漸地,上山的頻次越來越少。

四代中藥人對玉龍雪山本草的守候

兒子和述龍心裡明白,父親一輩子都不曾開口讓人幫忙,想要盡孝心,只能默默去做。趁著年邁的父親在家中休養,和述龍與妻兒又一次進入深山採藥。每次出發去採藥,是和述龍與家人最快樂的時光。

四代中藥人對玉龍雪山本草的守候

那些安靜生長在雪山腳下的植株,平凡到毫不起眼,在藥人眼裡,卻是能救人疾苦的本草。興起之時,和述龍也會拿起新採的藥材考考兒子。如同根植於血脈中一般,和述龍和自己的兩個兒子,都走上了從醫的道路。

和士秀對兩個孫子的選擇深感欣慰,他說:“人類,一定要做對人類友好的事情,有知識還是要傳下去。就跟植物一樣,它的花很好看,它的種子很好看,鳥吃了以後,從糞裡面出來,它自己也會長出來。自然地也該要把我們自己的很多好的東西傳下去,這是人的義務嘛。”

四代中藥人對玉龍雪山本草的守候

和士秀在本可開始頤養天年的花甲之歲,將老宅改造成診所,如今已見證過一百三十多個國家的友人造訪。今天,一對來自法國的夫婦慕名而來。丈夫正在向和士秀訴說夫婦二人的病情:“我們想問一問,我們感到病痛,並且正在感冒。”為了更詳盡地描述病情,他一邊說一邊模仿著咳嗽的動作。

把脈之後,和士秀問:“你的身體還出現過什麼狀況嗎?你是否曾經得過乳腺腫瘤?”

“沒有。”妻子給出否定的答覆。

“別擔心,心情要愉快。”和士秀安慰道。

四代中藥人對玉龍雪山本草的守候

從1990年的英國駐華大使與加拿大駐華大使,到1997年的殘聯主席,再到今天前來求醫的法國夫婦,許多人都在這裡留下了他們的合影。

四代中藥人對玉龍雪山本草的守候

無論疾病或健康,和士秀都至誠以待。他最大的希冀,就是但願世間常無病。與父親一樣,和述龍的一生也與雪山本草相伴。自家院子裡的百草園,保留的都是雪山植物的種源。他說,這是一家四代人的心血。

四代中藥人對玉龍雪山本草的守候

在這個情誼深厚的納西小院裡,四世同堂;被來自雪山的本草環繞,是一種幸福。而在一街之隔的診所門前,一位耄耋老人,情深卻無言。在日復一日的行雲流水中,甘願成為傳播中醫文化的一介布衣。

本文選自《本草中國》,中華書局出版

圖片截取自《本草中國》紀錄片


《本草中國》紀錄片創作團隊先後奔赴全國近三十個省市、自治區以及新加坡,完成了對近五十味藥材和中藥人故事的探尋與記錄。在一百餘人、耗時一年的奮戰下,《本草中國》第一季不僅以精緻的畫面吸引人,更以溫暖人心的故事打動人。

四代中藥人對玉龍雪山本草的守候

今年年初,上海篤影文化傳媒有限公司與中華書局合作,推出了《本草中國》第一季的圖書,在完整地呈現整部紀錄片信息之外,又加入了“岐黃藥話”部分,對主要的本草做了深度解讀,並配以食療經方等日常養生保健內容,使本書更具人文性、知識性和實用性。

目錄


第一章:時間

紅花

藏紅花

紅曲

霜桑葉

天麻

陳皮

岐黃藥話


第三章:雙面

附子

何首烏

芡實

山藥

岐黃藥話


第五章:相遇

龜齡集

杜仲

牛膝

全蠍

蜈蚣

岐黃藥話


第七章:新生

安宮牛黃丸

複方黃黛片

青蒿

餘仁生堂

岐黃藥話


第九章:有情

丁光明與泛丸

白瑪與紅景天

徐錦堂與黃連

武當道醫

玉龍雪山本草診所

岐黃藥話


後記

第二章:年華

石斛

靈芝

源吉林甘和茶

珍珠

膏方

岐黃藥話


第四章:境界

人參

甘草

白芍

地黃

化橘紅

阿膠

岐黃藥話


第六章:根脈

山藥

紅景天

珍珠

雄黃

枸杞

甘草

當歸

白芍

岐黃藥話


第八章:沉浮

菊花

大黃

紅豆杉

冬蟲夏草

胡慶餘堂

位元堂

岐黃藥


第九章:有情

丁光明與泛丸

白瑪與紅景天

徐錦堂與黃連

武當道醫

玉龍雪山本草診所

岐黃藥話


後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