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身边的人先买房是种怎样的体验?几个关于房子的真实故事

导语

《住在上海》最近发布的《回到三十年前,你真的会买房吗?》一文,让我想到了三十年以来,我和我身边的人是如何买第一套房的。有人总觉得以前买房更容易,但其实房价无论什么时候相比收入都是贵的,任何时候买房都是需要勇气和魄力的。以前有人买房是为了突破户籍的限制,现在有人买房为了孩子上学落户,本质上,房子一直都代表了大家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户籍制度也是中国的房产与国外不动产并不完全相同的重要因素之一……

0

“最早的买房

为了突破户籍的限制”

80年代邓爷爷的包产到户政策让农民先富了起来,农村到处是二层楼的小独栋住房,可是城市居民没有购房意识,长期的计划经济住房分配制度禁锢了他们的思维,他们蜗居在破旧的老房子里嘲笑着:乡下人,有了钱不知道享受,就知道造房子。

我毕业后被分配到宁波一工厂工作(计划经济时代政府分配的工作)。工作地点不在市区,而是在靠近市区的一小镇,地理位置类似于上海的五角场镇。现在随着城市的扩张,现在的小镇早已与市区连成一片了,可当年小镇与市区之间隔着大批的农田,一条公交线连接着市区和小镇。

以前的户籍制度束缚是非常的紧绷的,小镇的户口是不能迁往市区的,小镇户口的居民一般只能在小镇范围内分配工作(也有特例的)。宁波日报上的招工启事栏目,都用“限老三区”限制着市区单位的招工户籍范围,刺激着小镇里向往市区工作的青年人的神经。小镇女即使嫁到市区,户口也不能迁到市区夫家。到了80年代后期,户口管制出现了松动,只要在市区拥有住房,小镇户口的居民就可以迁户口到市区,有了市区户口就可以参加市区的工作分配。

那时候在宁波,没有商品房,没有房产中介,政府分配的住房都是租赁房,按规定是不能转让的。只有历史留下来的私有住房是可以买卖的,没有中介,买卖是熟人之间互相介绍,人托人搭上关系来实现的。

小镇的部分居民为了突破户籍的限制,开始了早期的买房。

1

故事一

同事丫丫为了孩子买婚房

我办公室同事丫丫,谈了个男朋友是小镇百货公司工作的,2个小镇户口的结婚后,意味着子女的也是小镇户口。于是丫丫男友父母倾尽全部积蓄,为小二口在市中心区域花9千多元买了一间婚房,小二口的户籍随着迁入市区。那是1989年,工资只有100多元。我们一帮同事参观了她的新房。那是一座民国时期的大户人家的院落,主人早年上海做生意,移民上海了。从大门进入后是一个大天井,后面分布着大大小小的房间,丫丫只买了其中的一个房间,大约20多平。好多户人家一起住在这个大门内。有一个小小的不与房间连在一起的厨房,没有卫生间。就这样的老破杂,令大家羡慕不已。更令大家羡慕的是丫丫的房子3年后迎来了动迁,原拆原造,3年后旧房变成了2室一厅的新房。福利分房时代,动迁政策真真的优惠啊,直接按每户的面积和人口往上靠档,不用花一分钱,

丫丫拿到二室一厅的新房,赚翻了。好事还没完,今年我又听说了,丫丫的房子要二次动迁了,动迁告示已经贴出了…….

比身边的人先买房是种怎样的体验?几个关于房子的真实故事

2

故事二

美珍阿姨买市中心老房子

80年代中期美珍阿姨举家从浙江省中部三线工厂调到我厂(三线工厂是备战备荒年代从城市搬迁到山沟的大型企业),户口落在了小镇。美珍阿姨有两个宝贝女儿,老大考入宁波一所大学,老二高中在读。面临的问题是大女儿毕业留市区,小女儿要参加政府的工作分配,所以急需市区的房子落市区户口啊。美珍阿姨财大气粗,他们夫妻俩在三线工厂工作时积累较丰厚,花三万多在市区中心区域购得60多平老房子,那是1991年。买的是跟丫丫的房子差不多的私房。买了市区房子的美珍阿姨整天乐呵呵地高兴啊,解决了大女儿的上下班问题,也解决了小女儿的工作分配问题。

这可急坏了另一位同样从另一家三线工厂调过来的明月阿姨,明月阿姨的一子一女都在读高中了,他们举家调到宁波后,借住在亲戚家的一间房子里,局促的空间使得生活极其不便。

可惜无论明月阿姨如何泪眼汪汪地求,她老公死活不肯拿一辈子的积蓄买房。后来美珍阿姨的买的房子也早早就拆迁了。

比身边的人先买房是种怎样的体验?几个关于房子的真实故事

美珍阿姨买房后带给我们一条信息,宁波出现房产中介了。小老板认识美珍阿姨女儿,就这样,美珍阿姨是通过这家小店找到房源的。

我和闺蜜黎黎找到了美珍阿姨说的中介小店,中介店其实是一家书店,开在宁波市中心的灵桥旁,小老板积累了一些房产转让信息,在店里挂出,慢慢有了人气。我们看到的房源信息只有8-9套,要找房源得付老板50元押金,成交后50元就作为中介费,不收其他费用。老板只负责信息提供,买卖过户,看房交付一概不管的。于是我和黎黎也在中介店留下50元押金。过段时间给我们一个信息是有一个60平的房子3万(也是老的私房),可我只有5千的存款,黎黎比我会花钱只有3千,那时候没有贷款的概念,向父母要几千还有可能,要几万自己也开不了口。再后来我居然拿到了单位的福利分房,黎黎嫁人,我俩买房计划暂时搁浅了。

比身边的人先买房是种怎样的体验?几个关于房子的真实故事

如果有时光机,你最想做什么?我最想做的就是向妈妈借3万元钱,买下那间房子。

3

故事三

早早下海的小叔买租赁房

我小叔,80年代早早下海暴发户,家住市区附近另一小镇。因他的生意主战场在市区,没早没晚的,尽管有一辆很拉风的摩托(当年的摩托比现在的汽车稀罕),大晚上从市区载着漂亮的爱打扮的小婶,刮风下雨天尤为不便。于是他俩来到宁波鼓楼前的一自由聚集地,以前的信息不通,因此有各种群体的聚集地,类似于人民公园的相亲角。机灵的小婶明锐的察觉到有人卖使用权的租赁公房,那个年代的租赁房是单位福利分配的,一般的老百姓一家最多只能一套,无房户分一间小房,分大房的要交出原来的小房。能够拿出来卖的,多半是有权的多拿了不该拿的,所以交易也是暗地里的。2500元20平方的使用权房,交钱后包办过户手续。办理这样的过户手续一般老百姓是不能办的,内部不知道走了怎么样的后门,三个月后我小婶拿到了房屋租赁本本。

2500元就能有一间市区小屋,我小叔手里的像砖头一样的大哥大(最早期的手机),买来要3万。那是1991年。可惜小叔的房子动迁在2000年左右,碰上了动迁最黑暗的年代,只看房屋面积,拆一赔一。

4

故事四

我在上海买房的时候还有退税政策

不久,姐姐我机缘巧合调入大上海了,90年代中期的上海,住房是全国最差的城市,单位的福利房是集体宿舍的式样,中间是走廊,我们分到了顶楼20平朝北单间,走廊里是一家接一家的煤气罐煤气灶,充满了油烟味煤气味。尽管在今天看起来非常恶劣的住房条件,可是那时候的我们很满足,我们在上海有自己的小天地了,有多少上海人还在三代同堂中。

在上海买的第一套商品房是在98年初,并不是我们有多聪明,而是单位针对我们楼并出台了买房补贴政策,条件是交出原有福利住房(因为我们楼条件太差,走廊里的煤气罐万一有一家漏气后果严重),听了后勤处长的报告,第一次知道买房可以有10万公积金贷款,可以商业贷款。

看中的房子是五角场附近的一个楼盘,是个平价房楼盘,平价房是政府批给开发商的低价土地,所以房价比较附近的楼盘要低10-20%,我们拿到的是黄皮产权证,现在已经绝版了。70平20万总价,得房率很高房型非常正气,二房朝南的二室一厅。这种房子现在大家眼里已经是老破小了,但在那时候是最先进的。我们单位的上一辈的同事们都住在一室户二室户里。那时候我以为我要在这个房子里住一辈子了。

比身边的人先买房是种怎样的体验?几个关于房子的真实故事

我首付10万10万公积金贷款,每月还房贷800+,今天的大家肯定要说我傻,为什么不多贷啊,是啊,是傻啊,当时我们二人的月收入加起来才1000+啊,我们楼里买房的基本都是这个思路,贷足公积金,不要商业贷款。只有一个聪明人多贷了5万商业贷款,买了三室一厅。同事们在“羡慕”我们房子的同时,也在暗暗地“同情”我们,他们装作关心地问着,你贷多少啊?你要还多少年啊?

在我装修入住后不久买房退税政策出台,那是98年6月,买房可以退5年个调税,家里有2个人参与还贷就可以退2个人的。我们并没有多高兴,因为那时候我们个调税只有几十元,不过有比没有好。然而不久随着不断的涨工资,个调税越来越多了,尤其是年终奖,一个年终奖可能是几千元税啊,那时候进入了2000年了。身旁没买房的很多年轻同事开始诉说没买房不能退税亏了。听说在当时在外企工作的高薪职业的每个月可以退几千税,这部分人退税可以当月供了,于是很多人就这样开始买房了,买房退税促使了很多人进入买房大军。退税政策2003年结束,可能以后永远也不会有这样的优惠了。

5

故事五

闺蜜在上海市区买房

孩子落了蓝印户口

那时候外地人在上海买房给蓝印户口,我宁波的闺蜜同学发财后投资了买了很多房子,其中有一套买在上海市中心,130多平的市中心三室二厅当年60多万买入,现在市值千万。而且孩子落了上海户口。其实他们买房并不是冲着户口的,算是额外福利吧。

比身边的人先买房是种怎样的体验?几个关于房子的真实故事

结束语

前后30年的买房经历,

不管时代怎样变迁,

告诉我们买房的出发点是有共性的:

1 人们对大城市的向往现在与过去是一样的,

尤其是年轻人,他们总是不安于小地方和小圈子。

2 房子不仅仅是用于居住的功能,

大城市的房子附加了很多

落户机会、工作机会,学习机会,

家到工作地的便捷性等等……

无论现在和以前,都是人们一样的追求。

3 房子一直很贵,

尽管只有几百一平的房子,

当年刚毕业的我们也买不起。

买房需要咬咬牙全家总动员。

4 关于动迁,宁波这种中小城市早在10多年前,

城区的老房子基本拆光,只保留了有部分有价值的,

现在已经在拆80-90年代建设的房子了,

我在想上海的老私房总有一天也会统统拆光吧。

(全文完)

----------

最怕此生已经决心自己过 没有你

却又突然听到你开盘的消息

更多上海楼市及时资讯

记得扫码《住在上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