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土木堡之變,讓好好的兄弟倆變得反目成仇,只因出生在帝王家

今天故事的主角是明宣宗朱瞻基(朱棣之孫,朱高熾之子)的兩個兒子明英宗朱祁鎮和明代宗朱祁鈺,朱瞻基就這麼兩個兒子,兄弟倆從小就經常在一起玩,關係非常之好。所謂“皇家骨肉無親情”,正因為他們出生在帝王之家,兄弟倆在經歷了一場變故以後就變得反目成仇了。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具體到底是怎麼回事:

一場土木堡之變,讓好好的兄弟倆變得反目成仇,只因出生在帝王家

朱祁鎮和朱祁鈺兄弟倆

因為朱祁鎮是嫡長子,所以理所當然被立為太子,明宣宗朱瞻基駕崩以後,朱祁鎮順利繼位為皇帝,是為明英宗。明英宗即位以後不久就封他弟弟弟朱祁鈺為郕(cheng)王,兄弟倆準備一起幹一番大事業。由於明英宗繼位時只有九歲,所以國事基本上由太皇太后張氏把持,三大賢臣楊士奇、楊榮、楊溥(號稱“三楊”)一起輔政,等他們陸續去世後,二十歲的明英宗便正式開始了他無拘無束的皇帝生涯。當時他特別寵信一個叫王振的太監,太皇太后張氏活著的時候,王振還不敢起事,等張氏一死,王振便囂張跋扈起來了,儼然成了明英宗的代言人。正常情況皇帝寵信一個太監並不能構成多大的影響,內憂可能都算不上,可恰恰在這時,外患也接踵而至,內憂外患之中,就突然爆發了一個震驚世界的變故。

一場土木堡之變,讓好好的兄弟倆變得反目成仇,只因出生在帝王家

朱祁鎮劇照

原來在元朝滅亡以後,其殘餘勢力逃到蒙古以後分裂成了韃靼、瓦剌和兀良哈三個部落,後來瓦剌部逐漸強大,並陸續征服了其它兩個部落,重新統一了蒙古。本來瓦剌部和明朝建立了“通貢”互市制度(瓦剌部以牛羊良馬換取中原的生活必需用品),但是隨著它的變強,其胃口也越來越大,甚至還不斷騷擾北方邊境,對明朝構成了嚴重的安全隱患。公元1449年,瓦剌部以明朝故意減少賞賜為由,由其首領也先率軍大舉進犯明朝,大軍直逼大同,威脅北京。

一場土木堡之變,讓好好的兄弟倆變得反目成仇,只因出生在帝王家

也先劇照

此時二十三歲明英宗目睹被祖先們打得摸不著北的北元殘餘勢力竟然敢公然挑釁大明朝,於是產生了御駕出征,親自收拾一下他們的想法。在王振等人的支持和鼓動下,明英宗不顧朝中大臣的勸阻,決議御駕親征。由於太子朱見深年幼(才兩歲),他命自己的弟弟郕王朱祁鈺臨時監國,自己則率領二十萬大軍前往大同迎戰也先。結果此戰明英宗所率領的軍隊由於王振的指揮失誤在土木堡幾乎被瓦剌全殲,兵部尚書鄺埜、戶部尚書王佐等五十二名明朝棟樑之臣均死於混戰之中,明英宗也被俘虜,這場突如其來的變故後來被稱為“土木堡之變”。

一場土木堡之變,讓好好的兄弟倆變得反目成仇,只因出生在帝王家

朱祁鎮被俘虜

在得到“土木堡之變”的消息以後,明廷上下哀嚎一片,皇帝被俘虜,但國不可一日無君,在於謙等人的商議之下,建議明英宗的母親孫太后立正在監國的郕王朱祁鈺為皇帝,是為明代宗(也稱明景帝、景泰帝),並遙尊朱祁鎮為太上皇。後來在兵部尚書于謙的主持下,明朝打贏了北京保衛戰,擊退了也先的軍隊,穩定了大明朝的局勢。也先見明朝已經無機可乘,只得率軍返回了蒙古,但是明英宗朱祁鎮也被他們擄走。此後,瓦剌部在明軍的不斷攻擊之下屢屢受挫,也先不得不遣使嚮明朝求和,並答應歸還明英宗,就這樣,被俘虜一年以後的朱祁鎮又回到了北京。

一場土木堡之變,讓好好的兄弟倆變得反目成仇,只因出生在帝王家

朱祁鎮劇照

這下明代宗朱祁鈺就尷尬了,自己的哥哥、曾經的皇帝、現在的太上皇朱祁鎮回來了,可自己的皇位還沒坐熱當然不願意拱手相讓,於是就下旨將太上皇朱祁鎮囚禁在南宮,這一囚就是七年。七年裡他生怕自己的哥哥尋機復辟,一面加強看管,防止朱祁鎮和外界建立聯繫,一面廢了原來的太子朱見深,立自己的兒子朱見濟為太子,可惜朱見濟沒有當太子的命,第二年就夭折了。

一場土木堡之變,讓好好的兄弟倆變得反目成仇,只因出生在帝王家

朱祁鈺劇照

公元1457年,當了八年皇帝的朱祁鈺突然得了重病,立誰為皇儲的問題再次擺上了檯面。正在朝臣商量皇儲問題,準備再次立朱見深為太子時,投機派徐有貞和石亨等人發動了“奪門之變”,他們敲開了被囚禁的朱祁鎮的南宮,迎立太上皇朱祁鎮為皇帝,明英宗成功復辟。

一場土木堡之變,讓好好的兄弟倆變得反目成仇,只因出生在帝王家

朱祁鎮劇照

朱祁鎮重新當上皇帝以後,下旨廢除了弟弟明代宗朱祁鈺的帝位,降其為郕王,指責他“不孝、不悌、不仁、不義,穢德彰聞,神人共憤”,並處死了以于謙為首的一干代宗朝的大臣。後來為防其效仿自己行復闢之事,一個月以後,派太監蔣安將弟弟朱祁鈺勒死(官方解釋當然是正常病死),還賜諡號為“戾”(惡諡)。

就這樣,好好地兄弟倆,就因為一個“土木堡之變”,變得反目成仇,你死我活,令人唏噓不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