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才是二戰中最好的坦克殲擊車?

誰才是二戰中最好的坦克殲擊車?

德國黃鼠狼III 75毫米坦克殲擊車

一、德國黃鼠狼III 75毫米坦克殲擊車,車重10670千克,時速42千米/時,最大行程190千米。

黃鼠狼Ⅲ型採用捷克的LT-38型坦克底盤,由BMW公司製造一共生產了344輛,裝備有Pak40 75毫米或Pak36(r)76.2毫米反坦克炮。他們和黃鼠狼Ⅰ、Ⅱ型一樣大多服役在東線,但是後期在面對正面裝甲厚達100毫米以上的T-34-85坦克和更為厚實的斯大林坦克的時候力不從心,但在北非戰場上對付英國的瓦倫丁和瑪蒂爾達坦克卻非常出色。最後的黃鼠狼於1945年在德國投降的時候歸入捷克軍隊服役了一段時間。黃鼠狼Ⅲ M型是所有黃鼠狼Ⅲ版本中產量最多的型號,1943年到1944年早期共生產975輛。

1942年早期,LT-38型坦克已經顯得過時了,但它很適合改裝成自行反坦克炮,由於大量擄獲蘇軍的76.2毫米F-22野戰炮,因此決定以這門炮和德國Pak40 75毫米反坦克炮作為主要武器發展新型坦克殲擊車。

誰才是二戰中最好的坦克殲擊車?

德國88毫米坦克殲擊車

二、德國88毫米坦克殲擊車,車重24000千克,時速42千米/時,最大行程235千米。

犀牛坦克殲擊車裝備了1門威力巨大的PAK43型88毫米反坦克炮,理論上可以輕易擊穿“二戰”期間所有盟軍車輛的裝甲,實戰中曾出現“犀牛”坦克殲擊車的88毫米火炮在3500米的射擊距離上擊毀6輛T-34中型坦克的記錄。犀牛坦克殲擊車戰鬥室的有限空間使載彈量受到限制,通常為24~40發。犀牛坦克殲擊車頂部敞開的戰鬥室僅依靠帆布來遮蔽風雨,而且缺乏1挺車體機槍,通常1挺MG34或MG42機槍會配備在車體內以提供近戰防禦。儘管缺少裝甲防護,但為威力強大的88毫米反坦克炮提供了急需的機動性。

研製犀牛這類“重型自行炮”的直接原因,是由於所謂的“T-34衝擊”。德軍用來對付T-34坦克的,主要是牽引式的Pak43/1式88毫米反坦克炮。這種反坦克炮機動性極差,往往需要動用很多人力和車輛將火炮運進和運出發射陣地。為此德軍迫切需要將這種火炮裝到履帶式底盤上,製成自行火炮,因此首先選中的是Ⅲ/Ⅳ型坦克的底盤。

誰才是二戰中最好的坦克殲擊車?

德國追獵者75毫米坦克殲擊車

三、德國追獵者75毫米坦克殲擊車,車重15750千克,時速42千米/時,最大行程177千米。

追獵者坦克殲擊車也稱為38型坦克殲擊車,該車在“二戰”後期的傑出表現很大程度上來自於它極大的裝甲防護傾角和長身管火炮。許多西歐的戰史專家認為:只有“追獵者”坦克殲擊車才是德軍應付數量龐大的美製M4謝爾曼型坦克和蘇制T34型坦克的唯一方法。其最大的優點是能夠有效利用德軍手上大量的38t坦克底盤,生產成本和效率都十分低廉,是當時局勢下最好的選擇。

1943年11月26日,柏林遭受了大約1424噸高爆炸藥的空襲並造成阿爾卡特公司的3型突擊炮生產的嚴重停滯。由於突擊炮在前線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部隊急需新的生產能力來填補這個空缺,1943年12月17日,在原始型的38t坦克和一種新的用38t底盤的支援車輛的基礎上,工廠的設計人員很快就繪製出了這款突擊炮的圖紙。

誰才是二戰中最好的坦克殲擊車?

德國一型47毫米坦克殲擊車

四、德國一型47毫米坦克殲擊車,車重6400千米,時速40千米/時,最大行程140千米。

一型坦克殲擊車首戰出現於法國戰場,當時對付法國笨重的坦克算是勝任有餘,之後又被派去北非和後來的東線作戰。到了1943年之後,當德國人有了更強大的反坦克戰車後,一型坦克殲擊車就退居二線,主要負責在德國佔領區內日常的巡邏任務。一型坦克殲擊車總共生產了202輛,分別由德國的“阿加特”工廠和捷克的“斯柯達”工廠生產,前者生產了132輛,後者只生產了70輛。雖然兩家工廠都是生產同一種車輛,不過外形上是有明顯差異的,德製為五面形炮塔,而捷克制則是七面形炮塔,但兩者的防護都十分薄弱。

德國陸軍在1940年3月開始把現有的一號B型坦克拆去炮塔,換上了1個開頂露背的馬蹄形炮塔,再加上1門捷克斯柯達工廠生產的38式47毫米反坦克炮,就組成了德國陸軍的第一輛坦克殲擊車(一型坦克殲擊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