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德軍裝甲部隊的塗裝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英國人發明裡坦克,但陳腐的戰術思想讓他們僅認識到坦克是一種披著厚厚鎧甲,威力巨大的火炮和碾碎鐵絲網的利器,只能配合步兵作戰。然而坦克並不僅僅是冰冷的鋼鐵,它同時也是一個體現著思想和活力的“鋼鐵精靈”,是一個國家和軍隊的縮影,是軍隊作戰思想的體現,是科學家、工程師智慧的結晶,也是國家工業生產力的反應。第二次世界大戰初期,德軍裝甲部隊幾乎打遍歐洲無敵手,用掌握在手的“鋼鐵精靈”給那些自命不凡的軍事 大國上了深深的一課,起裝甲部隊的塗裝也給後來坦克的發展帶來了革命性的影響。

一、早期的單色塗裝

自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起,德軍車輛的塗裝基本為深灰色,也就是後來人們常說的德國灰。德軍之所以採用深灰色塗裝,原意是利用歐洲北部的山地、茂密的森林、灌木叢的陰影以及城市高大的建築物進行偽裝,使德軍車輛在空中看起來不那麼顯眼。

隨著戰爭的發展,德軍先後捲入了入侵北非和蘇聯的戰爭中。被派到北非的隆美爾非洲軍團的裝甲車輛為了適應沙漠的環境,把其基本塗裝由深灰色改為略帶綜色的沙漠黃。而在蘇聯遼闊的大平原和草原上,德軍發現這裡根本就沒有西歐那些高大的建築和樹林,以德國灰再為為基本塗裝已經起不到偽裝的作用。1943年2月18日,德軍司令部簽發的第181號陸軍備忘錄做出了新的規定:在各戰線的所有戰鬥車輛和裝備上,塗裝的標準底色改為深黃色,所有工廠生產的車輛從即日起都要噴塗新的底色,自在此之前以其他為底色的車輛和大型裝備都要儘快改塗成深黃色。德國佔領軍和後備部隊所有車輛和裝備只有在接到調往前線的命令時才改變其基本塗裝。所以,很多在後方的德軍部隊,如法國和低地國家的佔領軍保留著原來深灰色的基本色。

在1941年的冬季,為了適應雪地作戰的需要,德軍還推出了一種可以洗掉的白色冬季偽裝色,主要是用於德軍在東線作戰部隊。其冬季塗裝相當粗糙,有明顯的應急性質,通常是用刷蘸著桶裡的油漆直接塗在車輛上。這種粗糙的塗裝方式加上天氣的影響及正常的掉漆,使得大部分冬季塗裝車輛原有的塗裝色在很多地方露了出來,看上去很舊,但這種效果卻比單一的白色塗裝顯得更真實,偽裝效果反而更好。

二、革命性的迷彩塗裝

在德軍1943年的備忘錄中,除了規定深黃色為基本色外,還推出了一種新的偽裝迷彩:一種是橄欖綠,另一種是紅褐色或栗色。備忘錄中並沒有規定具體採用什麼形式的搭配方式,選擇塗裝形式的決定權也不在師級,而是在團、營一級,這鐘靈活性使德軍直接參戰的車輛能夠迅速利用當時的季節變化以及部隊集結地區的地貌情況來選擇塗裝形式。這種複雜的迷彩塗裝對以後的偽裝塗裝帶來了革命性的影響,今天迷彩塗裝已經成為部隊提高生存力所不可缺少的一個環節。

由於德軍迷彩塗裝的靈活性,因此很難確定每一種車輛的塗裝。但是大量的照片及彩色圖板給我們提供了一些典型的車輛塗裝。德軍在塗裝時,紅褐色比橄欖綠的使用要多,但紅褐色很少單獨使用,通常和橄欖綠配合使用。紅褐色非常適用於集結區域使用,1945年在德國境內進行作戰的德軍車輛基本以紅褐色為主。德軍車輛的迷彩形式也多種多樣,有在叢林地區使用的板塊狀迷彩,有在開闊地使用的曲折條狀迷彩。橄欖綠和紅褐色以斑點、條狀、塊狀或葉狀迷彩的形式配合深黃色底漆,具體的圖案由戰地指揮官根據當地的地形、地貌決定。總的原則是:迷彩形式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偽裝效果。儘管如此,仍有一些黨衛隊和裝備“虎王”坦克的部隊嘗試在部隊內部統一迷彩偽裝的式樣。

德軍的坦克突擊炮部隊是最重視車輛的迷彩偽裝效果的,這可能是由於他們的戰鬥車輛相比較而言更容易受到攻擊的緣故。1944年底,德軍主力相繼從法國前線收縮,準備進行阿登反擊戰役,而留在戰線內未能撤出的部隊則要負責拖住和阻滯盟軍的任務。他們佔據著重要的地點並保持防守的態勢。因此,在固定陣地上的德軍裝甲車輛採用了新的迷彩偽裝,儘可能使車輛看起來和陣地混為一體,這種塗裝方式被稱作“埋伏迷彩”。“埋伏迷彩”是在德軍的三色迷彩上塗有

大量的橄欖綠和紅褐色斑點,這兩種斑點又呈交叉形式塗在另一種迷彩上。“埋伏迷彩”的偽裝效果非常好,它逼真的模仿了太陽光線透過樹葉射在地面上的效果,使偽裝車輛在較近的距離上都不易被發現。這種迷彩被裝備“黑豹”坦克和“獵豹”、“追獵者”型坦克殲擊車的部隊廣泛使用。

在德軍中,橄欖綠、紅褐色和深黃色油漆以濃縮方式存儲,就象鞋油膏一樣。使用時加水或汽油進行稀釋,因此稀釋劑、油漆使用量的不同很自然地會影響到塗裝的效果。所以,不同的前線部隊在塗裝時,其顏色效果也有很大的差距。有從油漆桶裡直接塗到車輛上的深色塗裝,也有稀釋的很稀的淺色塗裝。

另一個對顏色效果產生影響的是塗裝方式。按規定,德軍部隊中的坦克和其他重型車輛都用噴槍作為其標準的配備,空氣壓縮機則使用坦克發動機的動力。但實際上,德軍前線部隊很少帶有噴槍,就算有,也很少使用。不過,在一些德軍的精銳部隊中,仍有同一的噴塗迷彩方式,由坦克乘員或在後方的修理廠進行噴塗。大部分時候,德軍坦克裝甲車輛的塗裝都是用手工塗成的,因此色彩間的界限很分明;而用噴槍噴塗時,相連的兩種同色的結合部分則顯得柔和一些。

儘管德軍的三色迷彩是一種有效的偽裝塗裝,但是在實戰中仍顯出了一些不足。最重要的是,當遇到水時,油漆本身並不穩定,下一場雨都能使油漆掉色,甚至被完全洗掉。本來,如果用汽油把油漆稀釋後就能讓塗裝色保持很長時間,但戰爭後期時,德軍的汽油供應出現短缺,基層部隊為了節省燃料往往用水和贓汽油稀釋油漆,這樣調出的顏色也就自然保持不了多久。有時候為了省事,德軍甚至將泥巴塗在車輛上作為一種自然的偽裝,有意思的是,這種塗裝的效果還是不錯的。德軍在開發出極具威力、空心裝藥的磁性反坦克手雷後,為了防範敵軍也採取同樣的武器,與1943年的6月決定將本國ZIMMER公司開發的一種叫做“Zimmerit”的淺灰色防磁塗層粘附在各種戰鬥車輛的表面。當車輛塗上塗層後,再塗上深黃色,最後加上紅褐色和橄欖綠彙集成迷彩色。由於“Zimmerit”塗層的形狀使車體表面象是起了皺紋,所產生的上千個小陰影使車輛的迷彩色更不規則,其偽裝效果比在光滑的車輛上的塗裝要好得多。

1944年的諾曼底登陸戰後,由於盟軍擁有絕對的空中優勢,迫使德軍車輛特別是裝甲車輛要儘可能地隱蔽自己。除了採用迷彩外,德軍還利用樹枝來強化偽裝效果,樹枝一般都裝在車體上的金屬網上。經過偽裝後,效果甚佳,大大降低了被發現的概率。

三、國籍標誌和戰術標識

二戰初期,德軍的國籍標誌有兩種:一種是白十字,另一種是白邊黃十字,主要塗在炮塔上。在入侵法國的初期戰鬥中,德軍裝甲部隊經常遭到法軍準確的反坦克炮的打擊。後來德國人才明白,原來裝甲車輛上那個醒目的白十字就象靶場上的靶心,很容易被人家瞄準射擊。開戰一星期後,血的教訓迫使德軍把國籍標誌改為空心的白十字。1943年開始,德軍又換成了黑色白邊框十字作為國籍標誌。

為了防止在戰鬥中被己方飛機攻擊,德軍在裝甲車輛的正上方塗有一面國旗以示敵我區別。但隨著戰況的不斷惡化,德國空軍逐漸喪失了制空權,車輛上的防空標識只會招至殺身大禍,所以德軍車輛基本就不再使用防空標誌了。

在每輛裝甲戰鬥車輛上[坦克、裝甲車輛、自行火炮等],都有一個戰術編號,表明車在排、連、營,甚至團中的位置。通常第一個數字表示所在連,第二個數字表示所在排,第三個數字代表它是該排的第幾輛車。如果一輛坦克上的號碼為“321”,表明它是第3連、第2排的1號車。德軍的坦克團編有2個坦克營,每營4個坦克連,其中1營下轄第1、2、3、4連,2營下轄5、6、7、8連。坦克上如果為“721”表明它是第2營7連2排的1號車。坦克連的指揮車通常由“01”表示 [連指揮官],“02”為[資深士官]等。在識別營一級指揮車的車號時,“01”為營指揮官,“02”為副指揮官,“03”為武器指揮官,“04”為通訊指揮官等。如果車號為“I01”、“II01”則分別為1營和2營的營長坐車;團指揮車表示方法與前述一樣,只不過開頭的字母是“R”,如“R01”、“R02”等。有些時候,在坦克後部有“B”字母時,表明它是輛指揮坦克。在不同的戰場和地區,字母和數字的顏色和造型也不盡相同,通常這些字母和數字出現在裝甲車輛炮塔的兩側或車體兩側。

二戰德軍裝甲部隊的塗裝

內部塗裝

按照不同類型,德國車輛內部的塗裝顏色有所不同。近距離作戰車輛(比如坦克,突擊炮之類)採用的是標準亮棕黃色作為內部底色。而所有向外開啟的艙門則一般採用外部塗裝色,以保證艙門打開的情況下外部塗裝的整體效果。偶爾也會有艙門內側塗上內部底色的情況,這只是少數情況。

非近距離作戰車輛(譯註:自行火炮,人員運輸車輛之類)內外顏色是一致的。這就使得這類車輛塗裝色有深灰色,非洲的棕黃色和棕色,以及1943年早期的深黃色等多種情況。一般來說,車輛換偽裝色時不會重新塗內部以節省時間和原料。在1941年的非洲經常可以看到內部是深灰而外部是黃棕色塗裝的車輛。同樣的情況發生在1943年塗裝從深灰全面換成深黃色期間,車輛的內部塗裝也都沒有修改。

塗裝方法

在二戰期間,塗料的改變是引起車輛偽裝色的顏色和式樣的改變主要原因(塗料的改變在戰爭時期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不同的塗裝方法也會造成同樣的結果。

一般而言車輛的塗裝作業使用的都是標準噴槍。當大多數坦克和重型車輛都急需塗裝時,一般情況下,車組成員都會親自為他們的車輛進行塗裝。在一些新組建(或者是精銳)的部隊,指揮官會要求塗上另一個“標準”樣式偽裝色(如果已經塗有一種偽裝的話),而這會與德軍標準車輛偽裝色樣式完全不同。

然而即使使用了標準噴槍(塗裝作業的標準工具)在樣式,覆蓋度,以及顏色的濃密度都會有著相當顯著的不同。比如1943-1945年的三色迷彩體系中,新增加的兩個顏色,橄欖綠和紅棕色如果稀釋度和溶解材料不同,那麼最終的顏色也會有很明顯的不同。

其實在更多情況下使用標準噴槍並不實際,特別是冬天剛下完雪後急需給車輛塗裝雪地偽裝時。所以車組會採用幾乎任何塗裝手段,比如用海綿,掃帚,拖把,抹布,手,甚至有更極端的直接把塗料桶倒到車輛上再把塗料抹開。

這樣一來就很難對德國偽裝色進行顏色,樣式,方法進行硬性規範或者制定標準。少數特例以外(譯註:一般都來自部分部隊自己的命令),車輛不會為一場戰役或者戰鬥而特別進行塗裝顏色和樣式的改變。除了非洲以外,所有的車輛都使用統一的深灰色-從芬蘭到列寧格勒,從希臘北部到巴爾幹南部。然而這些命令卻因為各個地區有著不同的環境而略有偏差。在蘇聯,意大利和法國,深灰偽裝的車輛隨處可見,而其不同的變化僅僅在於不同車組的塗裝水平、稀釋塗料的媒介以及塗料的質量。

風化因素

這裡需要說明風化因素對於偽裝塗料的影響,嶄新的偽裝色會被泥漿,塵土或者碎石塊等東西覆蓋成。

偽裝塗料會隨著時間的推移因為過熱過冷潮溼甚至光照而老化。在南部地區,特別是非洲,熱量和光照會很快對偽裝塗料造成破壞。出現脫色,粉化(譯註:鍍層和基體之間形成一種疏鬆粉末的鍍層表面缺陷)起凸,開裂。北部地區偶爾會因為過冷和水霧造成起凸和剝落,相對的塗料的壽命要長於南部。

泥漿和塵土造成的破壞效果往往更加明顯而且迅速。經常可以看到車輛上的深灰色塗裝已經完全剝落或者被泥漿和塵土完全覆蓋而根本看不出原來的顏色。偶爾我們可以從擋泥板上的小塊斑點或者門把手上看端倪。

在北非,泥漿經常用來被敷在迷彩上直到下一次重新塗裝的時候,這種把泥漿覆蓋在原塗裝上作為“第二種偽裝”的做法在前線非常常見,特別是在蘇聯前線。在集結區域車組們都會用瓦礫等小心偽裝自己的車輛,當然有個大前提,這些偽裝不能妨礙炮塔的轉動,機槍的射擊等。

德國在二戰期間的迷彩:1918-1934

根據可以查實的資料顯示,德國一戰的迷彩是:沙黃色,灰色,綠色和棕色。之後的1918年7月正式頒佈了三色標準迷彩,就在這個期間可以看到德國裝備塗有赭黃色和沙黃色。早期的迷彩式樣通常包含一個基色,最常見的是灰色。戰爭後期為了掩蓋裝備的外型菱角採用了斑塊的塗裝樣式。很多軍品都採用了這種多色樣式,從卡車坦克到機槍頭盔。

A7V坦克使用的是一種一般以沙色或者灰色為基色混合深綠和深棕斑點的多色迷彩。阿伯丁試驗場的A7V的塗裝包含了所有的4種顏色。但這並不是標準的塗裝,我們可以確認大多數車輛使用的還是兩色或者三色迷彩。

一戰後,德國被解除了武裝,並且揹負了高額的戰爭賠款。這也使得德國缺乏必要的資金,直接導致很多車輛依舊塗著戰時的迷彩。1922年對於車輛偽裝色的新標準出臺,戰鬥車輛保留戰時灰色,綠色和棕色的塗裝,而其他車輛大部分使用了鴿子灰和原野灰,而底盤和擋泥板則使用黑色清漆。

簡單的來說,國防軍使用了以下幾種顏色:

救護車、拖車、班車:車身為鴿子灰亮漆,底盤、輪胎、擋泥板為黑色暗漆(後期班車的改為清漆)

卡車、大型拖車(包括戰地廚房和燃料拖車)、摩托車:車身為原野灰暗漆,底盤、車輪、擋泥板為黑色暗漆

人員輸送車輛、輕型卡車:車身為深綠、深藍、深灰或者深黃的亮漆,底盤、車輪、擋泥板為黑色亮漆。

牽引車、炮兵牽引車、特殊軍車、裝甲車等:車輛全部使用深灰、深綠和深棕的三色迷彩暗漆。

隨著經濟條件的惡化,這套偽裝色體系並未廣泛的被國防軍使用,但是卻為第三帝國的偽裝色體系打下了基礎。德國的軍用車輛及裝備的偽裝色要開始有所改變了。

二戰德軍裝甲部隊的塗裝

戰前階段 1935-1939

1935年,新組建的國防軍建立了一套針對全部大型軍用裝備(包括車輛和大件武器)的偽裝色體系。顏色採用的是深灰色和深棕色,按照2/3深灰1/3深棕色混色比例以大塊雲朵形樣式不規則的在車輛和大型裝備上進行塗裝。這些顏色比舊式的要更加深,因為戰場上車輛和大型裝備會被隱藏在樹木或者村莊裡建築物的影子下。這樣深顏色隱蔽的效果會更好。小型裝備和個人裝備(例如無線電,望遠鏡,防毒面具,頭盔)一般都被塗成原野灰。

深灰色和深棕色的組合被認為是相對最完美的。但是使用後卻發現塵土會很快把相對比較亮的灰色部分覆蓋掉,從而使得車輛能夠更加完美的和周圍環境融合。很多法國戰役以及蘇聯戰役的照片上我們都可以看到,厚厚的塵土幾乎完全遮蔽了灰色部分。由於塵土的顏色和周圍環境更協調,所以覆蓋了塵土以後的偽裝色比原本的偽裝色效果更好。

到了1939年陸軍提出一份新計劃,所有軍方車輛全部換上深灰色塗裝,這主要是出於成本上的考慮。但是這個命令在1939年9月1日入侵波蘭的時候並沒有來得及完全執行。波蘭戰役結束後的冬天(1939-1940)德國需要修理戰役中損壞的車輛、改編新的裝甲師以及忙著用新型的坦克替換那些淘汰貨。到了1940年的春天,德國絕大多數的車輛終於使用了單一的深灰色塗裝。1940年7月31日正式頒佈的HM1940 nr.864命令要求所有車輛和重型裝備都需要按要求進行塗裝。(譯註:即深灰色)

二戰德軍裝甲部隊的塗裝

戰爭早期 1939-1940

法國以及低地國家沒有經過多少抵抗便被德軍佔領了。德軍俘虜了上千輛法國和英國的車輛以及大量裝備,這使得德國的車輛和坦克儲備壓力得到了很大程度的緩解。很多在1940年法國俘虜的車輛直到5年後歐戰即將結束依舊在使用。

這些英國和法國車輛在被繳獲的最初幾個月內依舊保留著他們原來的英國和法國的偽裝色塗裝。後來德國把這些戰利品進行了適應性改造(例如加裝了諾泰克光量管制型前燈)編入國防軍加以利用並改塗成了深灰色。這些英國和法國的車輛主要用於法國佔領區,主要考慮到法國擁有比較充沛的備用零部件。同樣的,上百輛俘虜的坦克和裝甲車也被分配給當地佔領軍使用。許多法國坦克(比如H35,R35,Somua,Char B)都進行了適用性改裝,例如改裝了新的工具箱、新的無線電收發器和天線、以及新炮塔,當然它們大多也都被塗上了德國灰。

二戰德軍裝甲部隊的塗裝

蘇聯 1941

自1940年後半到1941年德國的裝備都使用全身深灰的偽裝色。在這段時間內,敵我標誌體系也在發生著變化。裝甲師都接受了新的識別標記,同時坦克炮塔上大號的車輛識別號也開始大範圍的推廣。

1941年6月的蘇聯戰役(代號“巴巴羅薩”)中,德軍又繳獲了上千輛蘇聯的坦克,汽車和部分飛機。很多車輛都被重新編入了德國部隊,卡車和轎車的蘇聯綠色塗裝得以保留。坦克和裝甲車則被標示上了巨大的十字,同時很多其他車輛也被編入國防軍,並且被塗上了全灰的塗裝。(譯註:這裡需要區分的是戰鬥車輛和非戰鬥車輛,一般在後方的車輛的非戰鬥車輛,出於前面說過的節省塗料和人工的因素一般都保留其原來的塗裝,而作戰部隊以及靠近前線的其他車輛則為了防止誤傷都必須換成德國塗裝。)

二戰德軍裝甲部隊的塗裝

1941冬天

隨著蘇聯戰役的第一個冬天的到來,1941年11月18日頒佈HM 1941 Nr. 1128號命令,要求在降雪地區的部隊用水稀釋可水洗的白色冬季塗料為車輛和裝備進行偽裝色塗裝。而到了春天,這種塗料可以用水洗去以恢復原來的深灰色。不幸的是這個命令來的太晚,同時生產也有相當的拖延,這讓大多數在芬蘭和蘇聯北部的部隊都沒有足夠的可水洗冬季塗料。多數部隊只是粗粗的把白消毒漿塗在車上。有些部隊甚至連這樣的替代品都沒有,只好把白色的床單,布條甚至用手把雪堆在車輛上來遮蔽反差極大的深灰色偽裝色。更誇張的是,有些車輛甚至沒有任何白色偽裝。

二戰德軍裝甲部隊的塗裝

1942春天

1942年的春天,德國部隊都換回了深灰色的塗裝。在1942年春夏戰前整備的時期新增了幾個斑點的塗裝樣式。大部分斑點式樣塗的都是深綠色,但是戰前的深棕色也有使用的情況。戰地指揮官有權命令部隊進行塗裝上的修改,而很明顯帶有斑點的偽裝色的偽裝效果要高於清一色深灰色的塗裝。葉子、草束和乾草經常被用來隱藏車輛。幾乎無限量供應的爛泥深受車組的喜歡,唯一的缺點是需要經常重新把比較新的泥塗上去來保持這種偽裝。在蘇聯的南部戰役中--庫爾斯克和克里木--車輛都需要進行熱帶偽裝,一般都用沙色。(譯註:這種顏色和正式的沙漠迷彩比較相似)蘇聯南部的氣候和地貌(特別是在夏天)非常像沙漠以及北非沿海地區,使用熱帶的顏色就顯得很必要了。

需要注意的是很多情況下,特別是由於東線的巨大損失,一些完成熱帶塗裝(譯註:黃棕色夾灰綠色或者棕色夾灰色)準備送往北非的車輛被作為補充物質運往了東線。這使得偽裝色體系有時候讓人看不懂。(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德國坦克和卡車始終處於數量不充足的狀態)

二戰德軍裝甲部隊的塗裝

1942冬天

42/43的冬天和上個冬天的情況一樣糟。可水洗的冬季塗料還是短缺,部隊更多的只能使用那些臨時性的措施來彌補。燃料,彈藥和補充兵顯然比塗料在運輸中享有更多的優先權,所以部隊只能靠著那些權益之計混跡到春天的來臨。而就在這時一次塗裝的徹底改革馬上就要到來了。

北非

墨索里尼希望重建一個嶄新的意大利王朝,然而遺憾的是1940年這個美夢被英國人打破了,意大利部隊眼看就要被趕出北非。XTL認為在北非保持對英國的壓力是有必要的,所以把一些原本留著對付英國本土或者歐洲其他戰線的部隊派遣到了北非。就此組成了歷史上最有名的部隊之一----DAK(譯註:德國非洲軍團)。

組建匆忙的DAK顯然面臨不少問題,比如1941年1月前並沒有正式的熱帶偽裝色。這直接導致了被送到非洲去的車輛竟然都塗裝著深灰色。由於DAK的司令艾爾文隆美爾堅持要求以最快的速度向英國第8軍發起攻擊,所以早期穿梭在利比亞戰場上的德國車輛都是深灰色的。不過沙漠中的沙塵很快堆積在車輛和裝備上,從而削弱了深灰色塗裝與沙漠環境的反差。通常深灰色塗裝會被厚厚的塵土完全覆蓋。士兵們都會把水和土放進水桶裡攪拌成泥漿,然後用手,刷子或者別的工具塗上車,當泥漿幹了以後,它的效果就象是塗上了塗料一般。從現存的圖片上可以發現,這種處理方式在當時的DAK中較為普遍,這也可以理解為戰士的戰鬥經驗所為。

二戰德軍裝甲部隊的塗裝

北非 1941-1943

1941年3月17日頒佈的HM1941 Nr.281 命令非洲軍所有車輛和裝備全部使用深棕色(RAL8000)與深綠色(RAL7008)作為基色的偽裝色以代替深灰色偽裝色。與一戰的深灰色和深土黃色不同,深棕色將塗裝車輛2/3部分,剩餘的1/3塗深綠色。所有的塗料全部使用暗漆。在沒有明確輪廓劃分的區域使用混合顏色的塗法,而小部件和輪胎則塗單一顏色。

需要注意的是由於準備上的不足、過長的補給線以及武器、彈藥的運送優先權,新塗料的供應十分緊張,所以可以看到DAK在塗裝上出現了很多改變。為了兼顧不使車輛輪廓暴露與彌補塗料的缺乏,德國人不再把車輛完全塗成新的塗裝,而是保留了深灰色的基色,只是在這層基色上塗上部分斑點或者波浪線。為了節約塗料和時間,一般深灰色的識別標記是不會塗去的。大多數非近距離戰鬥車輛一開始只是重新塗裝了外部(按原則非近距離戰鬥車輛應該裡外顏色一致),而內部保留原來的灰色,一直到需要重新塗裝的時候再改變塗裝顏色。

德國人一直十分擔憂北非的惡劣環境對於塗裝的嚴重破壞。烈日與高溫會使得塗裝過早老化。漂白是最常見的問題,只要在非洲開上幾個月,車輛的塗裝就會泛白。同時塗裝的粉化、開裂、起凸、剝落也都是不可避免的。然而就在用於保養車輛的塗裝的需求量不斷上升的時候,非洲軍的後勤補給卻十分不流暢。鏽蝕在歐洲似乎並不是太大的問題,但是在利比亞的沙漠裡沙塵暴可以在幾小時內刮落很多塗裝。裸露的金屬表面會有一層棕色粉狀的物質,而這些東西又會對剩餘的塗裝進行破壞。為了減輕塗料短缺的壓力,當繳獲英國的沙色迷彩塗料時,德軍會用這些戰利品來塗裝自己的車輛。相比之下,陸軍使用意大利和空軍的塗料的情況則比想象的要少。

1942年頒佈的HM1942Nr.315命令非洲軍使用一種新的塗裝。由深沙黃色(也叫棕色,RAL8020)和深灰色(RAL7027)代替以往的黃棕色和深綠色。同時正式規定漆成2/3棕色,1/3灰色。但是實際上,士兵們並沒有遵守這個命令。大多數情況都是全部塗成了棕色,當然有一些添加了塗成雲朵狀樣式的灰色。由於以前的塗料並未用完,所以命令頒佈了幾個月後,部隊才開始換新的塗料。1942年6月,隆帥帶領部隊拿下了託卜魯克,繳獲大量英國人的物質裝備。自從這次戰役後,只要是合適的戰利品,德軍全部投入了使用,這也給人感覺英國貨正逐漸成為德國標準補給。(譯註:事實上DAK的補給從來沒有達到過充沛)

1942年7月頒佈的HM1942Nr.600命令克里特島部隊也使用棕色和灰色組成的熱帶塗裝。

二戰德軍裝甲部隊的塗裝

在第2次哈法雅隘口之戰(阿拉曼)之後,海運的損失率進一步上升,而各種形式的裝備和物資補給也越來越緊張。盟軍成功的打擊了德國人和意大利人的後勤補給線,這使得DAK缺少幾乎所有補給。燃料、彈藥、補充車輛的優先權得到無限的擴大,這使得塗料這類東西根本沒有可能被送到前線。在後來的大撤退中,到處可以看到塗料已經嚴重老化甚至完全大塊脫落的車輛。

1942年10月在遭受阿拉曼戰役重大損失之後,DAK被英國第8軍從埃及驅逐到了利比亞。同時美國人在西面的法屬摩洛哥登陸開闢了第二戰場。這進一步加大了DAK的補給壓力。作為對“火炬”計劃的回應,XTL決定對非洲軍團進行補充和整編。在這批補給中,501重坦克營的新型虎式E型顯然最為引人注目。這些老虎都裝備了熱帶引擎過濾器(Feifel system),和其他1942年末被海運送來的車輛一樣塗成了全棕色(RAL8020)。這裡需要指出的是一些車輛和坦克生產廠很早就有新型深黃色塗料,所以1942年10月以及42年末43年初送到DAK手裡的車輛坦克都已經完成了相應的塗裝。但是並不是所有生產廠統一使用了新塗料,這也造成了送往非洲的老虎有深黃色和非洲棕色這兩種新舊型號並存的可能性。

1943年早期,DAK被迫撤退到了突尼斯。這裡比利比亞沙漠氣候要更溫和一些,特別是靠近地中海的區域。早春的降水使得這裡會有很多綠色植物生長,特別是北方和西方。這時候出現了完全背離原先塗裝的顏色。一些501營的老虎和3號N型開始使用更符合當地情況的橄欖綠來取代原先的顏色。

1943年的春天,為困境中的DAK運送補給的海上運輸線再次被擠壓。大多數貨物都被送入了海底,幸運的是送到的是已經都塗上了非洲塗裝馬上可以戰鬥的車輛(譯註:有些是從其他戰區調來,在原來的灰色基色上再塗上非洲塗裝)。同時運送的還有塗料本身。然而1943年1月以後,DAK的補給實在有限,而此時再想改變這樣的局勢已經相當的困難。凱薩林隘口戰鬥後,DAK85%的車輛都是繳獲的英國貨或者美國貨。在1943年5月DAK投降的時候,塗著英國沙漠色塗料和美國土色塗料以及德國塗料的車輛都有。

二戰德軍裝甲部隊的塗裝

三色迷彩 1943-1945

由於戰地指揮官對於深灰色的塗裝相當不滿,也為了能使車輛和大炮更好的隱蔽在樹木和村莊裡,德軍開始發展新的偽裝色系列。蘇聯很多地方都是很大的開闊地,裝備會長時間的暴露在沒有任何掩護的地方。在這種情況下,深灰色就顯得格外顯眼。

新的塗裝系列裡增加了深黃色作為基色.所有車輛、武器、裝備都在出廠的時候塗上了深黃色。同時這種新的顏色被使用在迷彩塗裝上。雲朵狀的迷彩圖案則使用的是橄欖綠(譯註:德國空軍使用在地面設施和建築物的塗料,而非使用在飛機上的。)和紅棕色,標號RAL8017。塗料有2KG和20KG兩種規格。每個部隊根據自己所擁有的車輛及裝備需要提出各個顏色需求量的申請,不過一般的部隊都無法準確的預測使用量。深黃色一般還可以用來在季節轉換期間用來覆蓋那些不合適的顏色。

1943年2月18日頒佈的HM1943Nr.181命令正式使用三色偽裝色系列,其中深黃色作為基色。所有的車輛和大型部件都塗上了深黃色。車載小型裝備(比如無線電,工具箱之類的)再未接到進一步指示前保持原來的塗裝。塗料顏色則根據戰地指揮官的申請來進行發放和分配。在車輛的帆布蒙皮以及頂蓋也會塗上這些塗料。

在42到43的冬季,1943年2月前,所有在蘇聯和芬蘭的車輛都使用白色可水洗塗料覆蓋原本的灰色(或者深黃色)基色。

HM1943Nr.181號命令不僅僅適用於新造車輛,同樣對服役車輛有效。所有塗裝著深灰色的車輛也被要求換塗。但是戰地指揮官可以自己判斷是否需要對自己部隊裡的裝備進行重新塗裝以適應當地環境。佔領軍,預備隊以及補充兵的裝備重新塗裝工作都爭取在進入戰線前完成。工業報告顯示所有的後備車輛都被送回工廠或重新塗裝或被大修。如果前線車輛需要塗裝,則享有最高優先權,儘管一般為了而言部隊為了節約時間或者根本無法脫離戰鬥而不可能讓戰鬥中的車輛去重新塗裝。由於塗料的供應問題,後方的很多車輛其實也沒有參與重新塗裝。

1943年10月11日頒佈了關於機械裝備塗裝的HM1943Nr322命令。浮橋,登陸艦,架橋設備保留其原來的基色,只是在塗裝式樣上進行改變。其他的設備和車輛全部重新塗裝為深黃色。後備單位按照需要進行相應的塗裝。

防磁塗料

在三色系列出現的同時,另一種材料也得到了使用,這就是防磁塗料。一種粗糙的水泥塗料,使用這種塗料後,外層會變的非常粗糙,使得蘇聯的磁性炸彈等無法依附在車輛表面。

防磁塗料呈淡灰色,在工廠裡車輛在沒有上其他塗料之前就要塗上。一般防磁塗料會塗在車體低處、前部、後部以及上層結構的頂部。水平位置上(譯註:比如車體頂部引擎蓋)不用進行防磁處理。塗裝時使用各種壓條和模塊讓塗層分塊,這樣可以更有效的防止磁性反坦克爆炸物吸附。由於防磁塗料一般被灰色基色所覆蓋,所以我們通常並看不出這些東西,只有通過那凹凸不平的表面可以判斷。1943年開始一直到1945年,防磁材料一直運用於坦克,突擊炮以及坦克殲擊車上。

二戰德軍裝甲部隊的塗裝

戰爭後期1943-1945

資料記載,新的三色偽裝色系列中,似乎還是戰地指揮官修改過的深黃色基色迷彩最為有效。其實這很好解釋,只有最大程度適合當地環境的迷彩才是最有用的。但是儘管如此,在後來的幾個月內很少會有如此混亂隨意的改變塗裝,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不過其實最大的問題倒是出在塗料本身。塗料說明上寫著使用前可以用汽油和水來稀釋,然後再用車輛隨車攜帶的電力驅動噴槍來完成上色。這也造成了這種塗料遇到水以後相當不穩定,只要遇到雨天,霧天甚至露水,這些塗料就和水溶解在一起,甚至被從車上完全沖走。用汽油稀釋可以達到相當不錯的效果,但是德國在最後階段燃料短缺的問題實在太嚴重,不可能把寶貴的汽油用在這上面。所以很多單位用水、廢燃料或者和其他油漆進行混合來稀釋。這就使得實際塗裝的效果和說明書上的差異巨大。有些時候塗裝在車輛上才保持幾天就會因為天氣或者錯誤的使用方法被沖刷掉。

個別部隊的指揮官堅持按照標準使用汽油稀釋塗料並用噴槍塗裝。但是部隊一般都不可能把汽油用在這方面。法國佔領軍,西歐,德國以及這些地方周圍的訓練部隊都沒有足夠的燃料來遵照標準進行塗裝。在蘇聯前線,燃料短缺的情況則更為嚴峻。一般都是用水、廢油或者泥水來代替汽油稀釋塗料,然後再用刷子,拖把等把塗料塗上。很多車組在塗料不夠的情況下會把塗料倒在裝備上然後抹出不規則的圖形而不是按標準進行全身塗裝。不過還有多車輛就從來沒有接到過新塗料,依舊是一身敷上的泥深灰色塗裝。

由於塗裝的方法以及塗料本身的原因,想要按標準顏色塗裝不大可能。罐裝的橄欖綠其實接近黑色,濃度太高的塗料使得塗裝不是橄欖綠而是非常深的墨綠。另一方面,那些用水和爛泥進行稀釋的塗裝則趨向於豌豆的淡綠色。而標準稀釋塗裝後的結果應該是一種適中的橄欖綠。罐裝紅棕色塗料呈深棕褐色,如果使用高濃度的塗料直接塗裝或者塗的太厚,就會變成深巧克力色,而太稀的則變成了紅棕色。而一旦被太陽曬過後,這種顏色就變成了磚紅色。由於以上種種因素,造成了德國車輛塗裝的相對非常混亂。所以在戰爭中經常可以看到坦克塗著似是非是的塗裝到處跑。規範塗裝的情況並不是沒有,但是非常罕見,一般都是部隊在進行完一次大戰後利用整頓或者整編的時候完成了相應的塗裝作業。而這些作業都是在部隊的戰地修理場或者車組自己找塊地方來完成的。事實證明,噴槍的效果的確遠遠好於其他任何一種辦法,特別是在西歐,意大利和蘇聯。很多車輛開始的時候都是嚴格按照標準塗裝,但是隨著戰爭進行,很難再達到標準的要求了。

1944年,由於盟軍的戰略轟炸使得德軍的物質運送以及供應出現了更大的困難。在蘇聯作戰的單位持續不斷的進行著戰鬥。1943年的塗裝標準已經基本混亂了,部隊中存在了太多的塗裝顏色和式樣。而標準中只允許特種任務車輛(如偵察車等)採用指揮官根據當地情況自定義的顏色進行塗裝

自然偽裝

在戰場使用樹葉樹枝作為車輛特別是自行火炮的偽裝是常見而且有效的手段。反坦克殲擊車,比如犀牛和黃鼠狼由於他們自身薄弱的裝甲,必須躲在灌木叢裡進行偷襲。這些反坦克殲擊車經常將樹枝樹葉編織在車輛頂部的周圍以融入周圍的埋伏環境。根據不同的時間,比如季節的變化,使用的樹枝樹葉的編織方法以及種類也會有所改變,這樣才能起到最好的偽裝作用。

自行火炮例如野蜂和黃蜂由於一般不會被對方火力威脅,同時為了取得良好的視角而在開闊地進行戰鬥。為了隱藏這些車輛,德軍一般把車輛停在建築物旁,然後在車輛周圍佈置草堆灌木等偽裝以躲避對方偵察員的偵察。

有時候部隊會臨時搭建一些用樹枝樹葉偽裝的支架用來隱蔽火炮和車輛。這種情況最常見於叢林繁茂地帶。在開闊地帶則把使用大草堆或者直接把部隊開進村莊蓋上偽裝網進行隱蔽。

最後結局

1944年底塗料緊缺進一步擴大,很多德國車輛只能使用全深黃色來代替標準的三色塗裝。1944年的阿登反擊戰時部隊甚至沒有白色塗料可以使用,這使得目標相當暴露。黨衛軍和重坦克營都採用了自然偽裝,車上塗的是戰地指揮官下達的“標準”塗裝--由於材料的稀缺,所以塗裝比較簡單。小部分車組使用了在蘇聯時的辦法(譯註:即把雪堆在車上作為偽裝)。

1945年的早期,盟軍開始從東西兩線發動最後的攻擊。這時候德國國內的資源短缺已經到極限,幾乎所有新出廠的車輛都只有深黃色的基色,沒有其他任何偽裝和修飾。大多數裝甲師都只剩一個編制而已,一個師只有十幾輛坦克。在這種情況下再細緻的進行塗裝已經毫無意義,一般的裝備僅僅幾個星期後就會被報銷了。防磁塗料在1944年底就不再怎麼使用,所以1945年生產的車輛很少可以看到有塗防磁塗料的。一些大型車輛,比如獵豹和虎王甚至使用了戰爭早期的全深灰塗裝。很難確定塗裝成深灰色是處於當年讓車輛更好的隱蔽在陰暗處還是由於沒有43年的深黃色塗料提供只好使用以前的存貨。

在戰爭的最後幾個月裡,由於盟軍戰鬥轟炸機連農用拖拉機都不放過的肆意攻擊,居民和後方指揮車輛都需要進行必要的偽裝。1945年5月,對於塗料的需求結束了。1945年5月8日,鄧尼茲代表德國向盟軍投降。對於德國而言,戰爭終於結束了。

附錄1:OKH關於車輛裝備偽裝色命令

HM 1940, Nr.864 OKH (Ch.H.Rüst.u.BdE) 31.7.1940

為了節約塗料特頒佈以下命令:凡是需要塗裝深灰色與深棕色混合偽裝色的車輛從現在起只塗深灰色。

HM 1941, Nr.281 OKH (Ch.H.Rüst.u.BdE) 17.3.1941

所有部署在非洲塗裝成深灰夾深棕或者單色深灰的裝備(包括裝甲車)都改塗深棕色RAL8000與深綠色RAL7008暗漆。必須確保深灰色由黃棕色代替, 深棕色由深綠色代替。邊緣不需要明顯的劃分,而是融合的。小型獨立表面(如輪胎)可以使用一種顏色。黃棕色是佔2/3的主色,深綠是佔1/3的協調色調。

HM 1942 Nr.315 OKH (Ch.H.Rüst.u.BdE) 25.3.1942

1.所有部署在非洲的塗裝深灰色(HM 1940 Nr.864)的裝備(包括裝甲車)都換塗棕色(RAL8020)和灰色(RAL7027)暗漆。棕(RAL8020)是主色。2/3棕色1/3灰色。灰 色用來隱藏車輛的輪廓。小型表面和輪子可以用RAL8020或者RAL7027。在使用新顏色前,必須先將RAL8000和RAL7008用光。

2.按HM1941,Nr,1128規定,可水洗塗料開始投入使用。

HM 1941, Nr.1128 OKH (Ch.H.Rüst.u.BdE) 18.11.1941

挪威佔領軍和蘇聯前線在適當的時機進行重新塗裝作業。古德里安集群的塗料會送到指揮官手裡。具體參照運輸標準6.345。運輸線沿途單位自行申領。這個塗料用來在下雪天后覆蓋現在的灰色偽裝色。

HM 1943, Nr.181 (322 included) OKH (Ch.H.Rüst.u.BdE) 18.2.1943

1.裝備:所有深灰色偽裝色全部改為深黃色及深棕色,非洲以及克里特島的部隊換成深黃色。車載小型裝備(比如電臺,儲物箱,工具箱,文件箱等)保持原有塗裝不改變

2.偽裝:部隊可以根據各自的作戰環境來進行偽裝上的調整。可供選擇的顏色有:RLM體系中的橄欖綠,RAL8017的紅棕,以及第一條中的深黃色。

3.第2條中的塗料將按供應程序運送到各個單位。為了統計塗料的需求量,提供以下標準(單位為千克)

橄欖綠/紅棕/深黃

坦克2/2/2

小型車輛0.5/0.5/0.5

卡車<2噸 1/1/1

卡車>2噸 1.5/1.5/1.5

塗料的規格分2公斤和20公斤兩種。各單位對車輛進行塗裝時一定要按照標準進行,不可浪費。

4.各單位需要明白應該如何正確使用塗料來掩蓋車輛的輪廓。一般而言,塗料用水或者汽油進行稀釋,然後按不規則雲朵狀塗裝的效果不錯。在上色之後很短的時間內,塗料就會成型。需要的時候可以用汽油把這些塗料洗掉。

5.冬季偽裝色(雪地環境偽裝)使用白色乳狀的TL6345。1943年2月,在役的裝備必須全部換塗白色偽裝。

6.追加解釋

a.新生產的裝備如果已經塗裝上了舊的偽裝色,那麼在送上前線前應該換裝完畢。

b.儲備物資在送往前線時的塗裝需要符合最新的命令。

c.如果需要的話,前線部隊的灰色塗裝可以不進行重塗。

d.補充兵和佔領軍必須按照第一條的要求進行換裝。

附錄2.德國RAL系列顏色標準

以下為德國陸軍最為常用的幾種顏色

二戰德軍裝甲部隊的塗裝

RAL1011棕,DAK專用

二戰德軍裝甲部隊的塗裝

RAL8000深棕,DAK專用

二戰德軍裝甲部隊的塗裝

RAL7008深綠,DAK專用

二戰德軍裝甲部隊的塗裝

RAL8020深沙黃,DAK專用

二戰德軍裝甲部隊的塗裝

RAL7027深灰色,DAK專用

二戰德軍裝甲部隊的塗裝

RAL8017紅棕色

二戰德軍裝甲部隊的塗裝

RAL7021黑灰

二戰德軍裝甲部隊的塗裝

RAL6003橄欖綠

二戰德軍裝甲部隊的塗裝

RAL7028深黃

二戰德軍裝甲部隊的塗裝

RAL7028/1深黃

二戰德軍裝甲部隊的塗裝

RAL8000綠棕

二戰德軍裝甲部隊的塗裝

RAL8002ALT棕


分享到:


相關文章: